第(2/3)頁 【他是想自己率輕兵精銳來個長途奔襲,如果順利待后續部隊到來之后再擴大戰果,徹底擊垮吐蕃軍隊。】 【如果不順利,還有后援接應,也不至于全軍潰敗,至少可以順利撤回大非川。】 【計劃很完美,但現實也很骨感,前期如其所愿,非常順利,但在后期計劃的實施上,郭待封卻出了問題。】 【郭待封是唐初名將、功臣郭孝恪的兒子,而且在薛仁貴出道后,郭待封已經走得很遠了,薛仁貴有幾次都是在做他的部下、副手。】 【所以他對這次高宗的安排很有意見,一路上總是和薛仁貴鬧別扭,違抗命令,可謂情緒滿滿。】 【薛仁貴也是粗心大意,明明知道郭待封這副德行,竟然還是把輔攻以及看守大本營的任務交到了他的手中,而沒有交給另外的人。】 【也許在薛仁貴看來,郭待封會以大局為重,暫時擱置矛盾一致對外。】 【薛仁貴率領前軍出發之后,一路上所向披靡,在河口大勝吐蕃軍,俘虜牛羊一萬多頭,并順利攻占了烏海城,只要郭待封能夠及時趕到,唐軍就可以乘勝追擊,取得更大的勝利。】 【但是,后援卻左等右等就是不到,殊不知,郭待封帶著情緒,帶領后援及輜重還在數百里外慢悠悠地晃蕩呢。】 【戰機稍縱即逝,此時的論欽陵也沒有閑著,他也沒有認輸,調集了二十萬大軍氣勢洶洶地殺向了烏海。】 【而郭待封呢?看到大軍殺到,馬上就扔下了所有軍糧和全部輜重只身逃跑,主帥一逃跑,唐軍干脆是潰不成軍,他所帶領的唐軍幾乎全軍覆沒。】 【薛仁貴聽說之后,一聲長嘆,只好率軍沖破了敵軍的重重阻撓撤回了大非川。】 【但是,論欽陵并沒有停止進攻,而是得理不饒人,調集大軍直撲大非川,雙方數量差距如此之大,唐軍幾乎全軍覆沒。】 【之后薛仁貴礙于形勢,只得與吐蕃議和,這才率領殘軍敗將返回大唐。】 【面對如此大敗,唐高宗李治大怒,準備殺了二人以謝天下,但在大臣們的求情下,也考慮到薛仁貴是難得的將才,以及往日的軍功,這才網開一面,將一干人等革職了事。】 【這就是薛仁貴一生當中為數不多的敗仗之一。】 【還真是不怕神一樣的對手,就怕豬一樣的隊友。】 【雖然薛仁貴不是百戰百勝,但綜合種種,薛仁貴都是華夏史上非常之勇猛的將士。】 【現在發放薛仁貴的獎勵。】 【鑒于薛仁貴勇猛無雙,為華夏大地立下了汗馬功勞,現為他賜下返青丹一枚,生機丹一枚,以及吐蕃詳細地圖一份,上面標注了吐蕃的戰略部署,詳細實力,以及吐蕃大軍的人數和裝備配置。】 然后,就看到天空有一束金光,落在了薛仁貴的院落里。 病床上的薛仁貴看到手中的幾物,頓時感覺像是做夢一樣。 此時的薛仁貴已經快七十歲了,白發蒼蒼,身體健康程度很差。 六十多歲的薛仁貴,依然冒著風雪,率領將士,為高宗皇帝擊退了強敵。 而自己病情日益嚴重,不見好轉。 看到自己上了猛將榜單,薛仁貴是高興的,也是自豪的。 這是一種對他的肯定。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