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巫山上的旖旎風光 此回書上半,刻畫金蓮與西門慶初次偷情。《水滸傳》主要寫武松,“奸夫淫婦”不是作者用筆用心的所在,更為了刻畫武松的英雄形象而盡量把金蓮寫得放肆、放蕩、無情,西門慶也不過一個區區破落戶兼好色之徒。在《水滸傳》中,初次偷情一場寫得極為簡略,很像許多文言筆記小說之寫男女相悅,沒說三兩句話就寬衣解帶了,比現代好萊塢電影的情節進展還迅速,缺少細節描寫與鋪墊。《金瓶梅》之詞話本、繡像本在此處卻不僅寫出一個好看的故事,而且深入描繪人物性格,尤其刻畫金蓮的風致,向讀者呈現出她的性情在小說前后的微妙變化。 詞話本在王婆假作買酒離開房間之后、西門慶拂落雙箸之前增加一段:“卻說西門慶在房里,把眼看那婦人,云鬢半亸,酥胸微露,粉面上顯出紅白來,一徑把壺來斟酒,勸那婦人酒,一回推害熱,脫了身上綠紗褶子:‘央煩娘子,替我搭在干娘護炕上。’那婦人連忙用手接了過去,搭放停當。”隨即便是拂箸、捏腳、云雨。 且看繡像本中如何描寫:金蓮自王婆走后,“倒把椅兒扯開,一邊坐著,卻只偷眼看。西門慶坐在對面,一徑把那雙涎瞪瞪的眼睛看著他。便又問道:‘卻才到忘了問得娘子尊姓?’婦人便低著頭,帶笑的回道:‘姓武。’西門慶故作不聽得,說道:‘姓堵?’那婦人卻把頭又別轉著笑著,低聲說道:‘你耳朵又不聾。’西門慶笑道:‘呸,忘了,只是俺清河縣姓武的卻少,只有縣前一個賣炊餅的三寸丁姓武,叫做武大郎,敢是娘子一族么?’婦人聽得此言,便把臉通紅了,一面低著頭,微笑道:‘便是奴的丈夫。’西門慶聽了,半日不作聲,假意失聲道屈。婦人一面笑著,又斜瞅他一眼,低聲說道:‘你又沒冤枉事,怎的叫屈?’西門慶道:‘我替娘子叫屈哩。’卻說西門慶口里娘子長,娘子短,只顧白嘈。這婦人一面低著頭弄裙子,又一回咬著衫袖口兒,咬得袖口兒格格駁駁的響,要便斜溜他一眼兒。”但看這里金蓮低頭、別轉頭、低聲、微笑、斜瞅、斜溜,多少柔媚妖俏,完全不是《水滸傳》中的金蓮放蕩大膽乃至魯莽粗悍的做派。至此,我們也更明白何以繡像本作者把《水滸傳》中西門慶、王婆稱贊武大老實的一段文字刪去,正寫了此節的借鍋下面,借助于武大來挑逗金蓮也。 詞話本中,西門慶假意嫌熱脫下外衣,請金蓮幫忙搭起來,金蓮便“連忙用手接了過去”,此節文字,實是為了映襯前文武松踏雪回來,金蓮“將手去接”武松的氈笠,武松道:“不勞嫂嫂生受。”隨即“自把雪來拂了,掛在壁子上”。我們要注意連西門慶穿的外衣也與武松當日穿的纻絲衲襖同色。然而綠色在雪天里、火爐旁便是冷色,在三月明媚春光里,金蓮的桃紅比甲映襯下,便是與季節相應的生命之色也。不過,金蓮接過西門慶外衣搭放停當,再加一個“連忙”,便未免顯得過于老實遲滯,繡像本作:“這婦人只顧咬著袖兒別轉著,不接他的,低聲笑道:‘自手又不折,怎的支使人?’西門慶笑著道:‘娘子不與小人安放,小人偏要自己安放。’一面伸手隔桌子搭到床炕上去,卻故意把桌上一拂,拂落一支箸來。”須知金蓮肯與西門慶搭衣服,反是客氣正經處;不肯與西門慶搭衣服,倒正是與西門慶調情處。西門慶的厚皮糾纏,也盡在“偏要”二字中畫出,又與拂落筷子銜接,毫無一絲做作痕跡。 《水滸傳》和詞話本中,都寫西門慶拂落了一雙箸,繡像本偏要寫只拂落了一支箸而已。于是緊接下面一段花團錦簇文字:“西門慶一面斟酒勸那婦人,婦人笑著不理他,他卻又待拿箸子起來,讓他吃菜兒,尋來尋去,不見了一支。這金蓮一面低著頭,把腳尖兒踢著,笑道:‘這不是你的箸兒?’西門慶聽說,走過金蓮這邊來,道:‘原來在此。’蹲下身去,且不拾箸,便去他繡花鞋頭上只一捏。”拂落了一支箸者,是為了寫金蓮的低頭、踢箸、笑言耳。正因為金蓮一直低著頭,所以早就看見西門慶拂落的箸;以腳尖踢之者,極畫金蓮此時情不自禁之處;“走過金蓮這邊來”補寫出兩個相對而坐的位置,是極端寫實的手法;而“只一捏”者,又反照前文金蓮在武松肩上的“只一捏”也。西門慶調金蓮,正如金蓮之調武松;金蓮的低頭,宛似武松的低頭。是金蓮既與武松相應,也是西門慶的鏡像也。 《水滸傳》在此寫道:“那婦人便笑將起來,說道:‘官人休要啰唣,你有心,奴亦有意。你真個要勾搭我?’西門慶便跪下道:‘只是娘子作成小人。’那婦人便把西門慶摟將起來。”金圣嘆在此處評道:“反是婦人摟起西門慶來,春秋筆法。”詞話本增加一句:“那婦人便把西門慶摟將起來道:‘只怕干娘來撞見。’西門慶道:‘不妨,干娘知道。’”則金蓮主動摟起西門慶來這一情節未改,并任由金蓮直接說出情懷。 且看繡像本此處的處理:“那婦人笑將起來,說道:‘怎這的啰唣!我要叫起來哩。’西門慶便雙膝跪下,說道:‘娘子,可憐小人則個。’一面說著,一面便摸他褲子。婦人叉開手道:‘你這廝歪纏人,我卻要大耳刮子打的呢。’西門慶笑道:‘娘子打死了小人,也得個好處。’于是不由分說,抱到王婆床炕上,脫衣解帶,共枕同歡。” 金蓮“要”叫起來、“要”大耳刮子打,寫得比原先的“你真個要勾搭我”俏皮百倍。西門慶不說“作成”而說“可憐”,是浪子慣技;“打死也得好處”是套話,也與后來王婆緊追不放要西門慶報酬而說出的“不要交老身棺材出了討挽歌郎錢”相映,與金蓮當日回家騙武大說要給王婆做送終鞋腳相映,可見死亡之陰影無時不籠罩這段奸情。至于“摸褲子”“抱到王婆床炕上”,終于改成西門慶采取最后的主動,而不是金蓮。 后來,王婆專等二人云雨已畢,撞進門來(王婆已是在門外一一偷聽了也,否則哪里有這等巧乎)。《水滸傳》作:“只見王婆推開房門入來,怒道:‘你兩個做得好事!’”詞話本作:“只見王婆推開房門入來,大驚小怪,拍手打掌說道:‘你兩個做得好事!’”多了“大驚小怪,拍手打掌”八字,少了一個“怒”字,王婆的虛偽栩栩如生。然而繡像本此處的描寫仍是魁首:“只見王婆推開房門入來,大驚小怪,拍手打掌,低低說道:‘你兩個做得好事!’”一個“低低”,諷刺至極。 下面一幕,《水滸傳》作:“那婦人扯住裙兒道:‘干娘饒恕則個。’”詞話本作:“那婦人慌的扯住他裙子,便雙膝跪下說道:‘干娘饒恕。’”多一慌,多一雙膝跪下,自是《金瓶梅》中的金蓮,不是《水滸傳》中那似乎已經“久慣牢成”的金蓮,卻又未免與前文西門慶說“干娘知道”不合,故知繡像本無“干娘知道”四字之妙。《水滸傳》且多“西門慶道:‘干娘低聲。’”然而繡像本的王婆不勞吩咐便已低聲了,將老奸王婆諷刺入骨。繡像本寫王婆闖入之后:“那婦人慌的扯住他裙子,紅著臉,低了頭,只說得一聲:‘干娘饒恕。’”金蓮的紅臉、低頭,都描畫其初次偷情,廉恥尚存,不是所謂久慣牢成的淫婦。后來王婆提條件:“休要失了大官人的意,早叫你早來,晚叫你晚來,我便罷休。若是一日不來,我便就對你武大說。”金蓮又“羞得要不的,再說不出來”,被王婆催逼不過,才“藏轉著頭,低聲道:‘來便是了。’”這與《水滸傳》以及詞話本里面,金蓮不僅不慌不羞,而且一口答應、毫不作難,簡直大相徑庭。詞話本、繡像本比《水滸傳》又多出一個小小波折,以盡力描寫王婆的老奸,那便是王婆要二人各以信物為憑。西門慶拔下頭上簪子給了金蓮。至于金蓮,詞話本中作“一面亦將袖中巾帕遞與西門慶收了”。然而在繡像本中,“婦人便不肯拿甚的出來,卻被王婆扯著袖子一掏,掏出一條杭州白絹紗汗巾,掠與西門慶收了”。金蓮初次偷情的羞恥、王婆慣家的奸滑,盡情寫出。而金蓮到此地步,竟是萬萬不能回頭了。 《水滸傳》中,三人又吃酒到下午時分,金蓮道:“武大那廝也是歸來時分,奴回家去罷。”詞話本同。一個“那廝”,絕無恩義,是《水滸傳》寫狠毒無情淫婦的筆法。繡像本刪去此句,只保留一句“奴回家去罷”,便含蓄很多,也使得金蓮的形象與前面改寫處保持了一致性:一個初次和西門慶——一個第二次見面而已的陌生男子——偷情的婦人。 二鄆哥的“義憤” 鄆哥何嘗有什么“義”憤?回目中的“義憤”,適足以襯托出實際上的義少憤多。西門慶固然不是,但西門慶本人對于鄆哥卻無怨有恩,蓋鄆哥“時常得西門慶赍發他些盤纏”,西門慶是他的施主。然而為了王婆的一口氣、武大的三杯酒,鄆哥便把他告發了,且幫武大定計捉奸——武大于鄆哥何有哉?所以回目說他是出于“義憤”,這個“義”字實在是春秋筆法,讀者須明察。鄆哥激武大,是為了不憤西門慶、潘金蓮之外那個全不相干的王婆,然王婆打鄆哥,也是不能忍氣之故(鄆哥也著實氣人)。王婆之憤,牽動了鄆哥之憤,鄆哥之憤,又牽動了武大之憤,以致武大忘記了武松臨行前的吩咐,不僅與人吃酒,而且不等武松回來,便去自行捉奸,以致事敗身亡。此回書的下半截,描寫的都是一個“氣”。繡像本第一回中,提出世人難免“酒色財氣”,至此,酒、色、財、氣已全部呈現端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