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基本上相當于一個封地更大的列侯,真正掌控軍政大權的是諸侯國國相。 國相由中央任命,對諸侯王沒有任何臣屬關系,反倒要監督、教導諸侯王的言行,地位與地方郡守沒有任何區別。 漢末三位最著名的國相分別是濟南相曹操,濟北相鮑信,以及陳國相駱俊。 在擔任國相期間,這三位名臣都做到了顯善勸義,禁奸罰惡,理訟平賊,恤民時務,堪稱一時之能臣。 尤其曹操,在擔任濟南相期間,盡展能臣之風采,完美符合后人對他的印象,治世之能臣,亂世之英雄。 濟南國在漢末的時候已經徹底混亂不堪,官員、奸吏、豪強互相勾結,最嚴峻的是這里設立了六百多種淫祀,假借淫祀對百姓敲骨吸髓般的瘋狂剝削,百姓已經徹底活不下去了,餓殍遍野。 長吏受取貪饕,依倚貴勢,歷任濟南相不敢管理。但就是濟南相曹操,徹底扭轉濟南國形勢,濟南全郡貪官污吏,大小豪強,咸皆震怖,奸宄遁逃,竄入他郡。然后曹操毀壞祠屋,止絕官吏民不得祠祀。及至秉政,遂除奸邪鬼神之事,世之淫祀由此遂絕。 正是曹操在青州濟南國的這次毀滅淫祀的事跡,才有了后來曹操能勸降百萬青州黃巾軍的資本,也是為什么青州軍只聽從曹操一人命令,連曹丕都不搭理。 可以說曹操的文治武功,張瑞非常的欣賞,對曹操的雄才大略,也非常佩服。若非《三國志》、《后漢書》、《資治通鑒》都詳細記載了曹操的屠殺行為,曹操就是張瑞最欣賞的漢末英雄。其次才是孫策、劉備。 三位國相中,駱俊與曹操截然相反。這位國相沒有曹操那么顯赫的文治武功,但仁厚愛民卻與曹操是兩個極端。 在駱俊治理下,陳國社會安定,百姓對駱俊的政令樂于順從。官民相安,農民勤事生產,天公作美,糧食連年豐收。 別的地方天災人禍接連不斷,只有陳國境內家家戶戶安居樂業,有吃有穿。 鄰近的郡縣群雄割據,戰爭頻繁,導致民不聊生。駱俊居安思危,協同劉寵做好防御,保障民眾的安全。 臨郡沛國賊人橫行,連許褚這種豪強都被困在塢堡當中,汝南黃巾軍也曾與鮑洪大戰于葛陂湖周圍。兩地都因與陳國相近,災民紛紛涌進陳國境內。 駱俊對外來的饑民,像對待陳國的百姓一樣慷慨解囊,滿腔熱情。下令打開公倉,將糧食拿出來分發接濟。致使數以萬計瀕于餓死的難民能夠活下來。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