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這個數(shù)字引得廷議諸卿一陣驚呼,二百八十九處折沖府。上府一千五百人,中府一千人,下府五百人。 即便按平均數(shù)字千人算,二百八十九處折沖府,也高達三十萬府兵。 民部中郎國淵第一個不肯同意,說道:“府兵三十萬戶不納田稅,民部少征田稅至少千五十萬石!” 千五十萬石就是一千零五十萬石糧食,讓所有人動容。 對這個龐大的數(shù)字,王凌卻完全不在意,說道:“以我關西如今之富庶,難道還差這一千萬石糧食?更何況,如今關西折沖府只有八十九處,剩余兩百處會分三十至六十年來增設。六十年后,關西府庫怕是會堆積滿倉,豈會在意這區(qū)區(qū)千萬石糧食?” 國淵堅定拒絕,說道:“王中郎只看數(shù)十年后財富之增加,卻未看數(shù)十年后消耗之陡增。十六衛(wèi)禁軍近二十萬人,外加長安公侯將相,居民百萬,每年耗糧難以計數(shù)。” “民部每少征一石糧食,便需額外花費數(shù)倍代價,從其他郡縣運往長安。” 張瑞點頭,覺得國淵說的有理。 更何況長安僅禁軍便高達近二十萬,再加上三十萬府兵,這規(guī)模的確太龐大了些。 五十萬府兵就等于五十萬戶不納稅的家庭。雖然相比唐代一千三四百萬戶的戶籍總數(shù)而言,這五十萬戶才約等于二十八戶出一丁,四倍于如今的七戶出一丁。 也就是等于約一百五十個人養(yǎng)一名士兵,相比于蜀漢的十民一兵,對財政而言,不是什么壓力。 但問題是這五十萬戶籍全出在關中,這將會極大削減關中的田稅。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