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打擊豪強、限制世族,這是歷朝歷代都在做的事情。 關于東漢,后人形成一個粗暴的印象,漢亡于豪強,好像漢朝對豪強束手無策。 這種觀念也不知道是誰先提出來的,知識碎片化的時代,很多人不假思索的便加以認同。 事實上東漢對豪族的管制一直不曾放松,宋朝君臣史官總結(jié)的經(jīng)驗教訓是漢之天下失于貴戚,唐之天下失于宦官。 在黃巾之亂前,豪強沒有兵權(quán),讓他們暴力抗稅,他們是能夠做到的。 但讓他們割據(jù)一方,對抗朝廷,這就是拿他們的性命在開玩笑了。 后世王朝中央朝廷有一支人數(shù)十余萬的禁軍,再沒有哪個王朝聽說過豪強能左右朝堂。 即便是黃巾之亂后,大漢特有的豪強勢力盛極一時,漢靈帝劉宏還是成功削減了關東各郡豪強的兵權(quán)。中樞頒布政令,地方郡國其有軍功為長吏者,當沙汰之。劉備也是在這次打擊豪強的政策下,成為大浪中掙扎的一員,鞭打了督郵,棄官而逃。 此時的大漢禁軍剛剛平定了席卷全國的黃巾軍,又被涼州叛亂束縛了手腳,河北還爆發(fā)了人數(shù)百萬的黑山軍叛亂。 但地方豪強武裝勢力還是不敢起兵推翻朝廷,被朝廷順利削減了武裝。 直到劉焉提議設立州牧,朝廷將人事權(quán)、行政權(quán)、財政權(quán)、司法權(quán)、監(jiān)督權(quán)、軍權(quán)盡皆下放給地方,割據(jù)勢力才一躍而起,豪強不再受中央管制。 在董卓亂政以后,到九品中正制施行之前,地方豪強勢力達到了歷史巔峰。 九品中正制推行以后,豪強勢力立即被世家門閥所碾壓。 而科舉制推行之后,門閥世族又逐漸被官員士紳所取代。 漢末之后豪強勢力退出歷史舞臺,并不是這個勢力忽然良心發(fā)現(xiàn),而是制度發(fā)生了重要更改。 張瑞欲治理治下豪強,遷移豪族之類只是手段,推行科舉制與稅制改革才是根本。 而稅制改革,最重要的便是土地分配。 有十幾萬府兵在,張瑞并不擔憂豪強們掀起什么浪花來。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