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有這種豪族族長在,關系錯綜復雜。讓他利用影響,去其他郡縣勸降,的確是不二法寶。 哪個郡縣的豪強,能不給關中豪族之首的韋氏幾分薄面? 尤其隴西、天水兩郡的豪強,被羌族、胡虜困在了塢堡之中,連出門踏青都是一種奢望。張瑞不信這些豪強不希望恢復統治。亂世人不如太平犬,對這些豪強也是一樣的。被羌、氐所凌辱的日子,絕對不會舒心了。 韋端繼續游說道:“韓遂如今之所以游刃有余,從容不迫。乃是因為叛軍愚昧,不曾發現其后路已被韓遂所斷。吾等要做的便是,提醒叛軍關注韓遂動作,使雙方敵對。然后逼迫韓遂不得不阻斷其退路,甚至乞求吾等出兵,盡滅叛軍于安定。” “而奪下隴西、天水兩郡,將使叛軍徹底被孤立于安定。叛軍領地,只剩下武威以西張掖、酒泉等郡。糧道全要經過武威。” 張瑞看向地圖,涼州地勢狹長,叛軍所在的安定處于關中平原,十余萬叛賊與右將軍府大軍對峙于關中西方門戶隴山。隴山東方盡是右將軍府轄地,隴山西方的武威郡則卡在了河西走廊中間,將叛軍包圍在了兩者之間。 現在的形勢是,叛軍不但供糧要經過武威,甚至平時也要在武威劫掠,才能維持供給。 以叛軍的軍紀,若糧道走武威,糧道沿線必然天天被叛軍劫掠。這與占據武威的韓遂利益極為不符。雙方一旦爆發沖突,叛軍就會愕然發現,自己的糧道這不是隨時可能會被韓遂所切斷?哪怕為了自身安全,也不能讓韓遂繼續掌控武威。 十余萬人的生死安危,全掌握在另一個聲名狼藉的軍閥手中。這任誰都會寢食不安,背后發寒。 若因此爆發戰爭,得利的必然是右將軍府。 若是沒有發生戰爭……不存在,沒有爆發戰爭。 張瑞篤信,誰都不敢將十幾萬人的生死寄托于別人的沒有惡意。 這種信任,實在太昂貴,昂貴到需要十余萬人以性命來擔負。 即便退一步而言,韓遂隱藏的深,沒有暴露自己,也沒有威脅十萬人的糧道。 韓遂敢放任這十萬人戰敗以后從自己的領地上逃往武威以西嗎? 隨著隴西、天水的反叛,武威以東,盡為右將軍府所有。 叛軍能逃的地方,只有武威以西。 到時候,韓遂的金城、武威兩郡,就陷入了右將軍府與叛軍的夾擊之中。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