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不一樣的屯田生產-《漢末之并州匪政》
第(1/3)頁
華陰縣令審固姓審但與審配沒有任何關系。乃是楊俊同鄉,河內人。
歷史上審固為楊俊所舉薦,歷任各郡太守。在張瑞興科考之后,其與楊俊同屆,但名次遠不如楊俊,所以出任地方。在司馬朗高升京兆尹后,代替司馬朗出任華陰縣令。
見到審固后,張瑞贊揚道:“審縣君治理華陰,頗見功績。孤一路行來,發現阡陌沃野,良田成片。百姓不荒廢于田,大族繁茂于工商。誠可謂百廢俱興,欣欣向榮?!?
“孤記得,大軍剛入華陰時,縣君還只能稱為縣長,如今華陰繁華,煙柳畫橋,風簾翠幕,恐怕早已不止參差十萬人家了吧?”
審固笑著拱手,回道:“十萬戶人家未有,但二十余萬人卻只多不少。某不敢居功,有此結果多賴前任縣君司馬伯達之功,某只不過因循其制而已。”
張瑞笑著等待審固繼續介紹。參差十萬人家,說的是宋代杭州。宋代東南地區經濟發達,且在魚米之鄉,所以能在一個地區養十萬人。
關中與東南地區相似,同樣是工商業發達,同時有天府之國作支撐,要養十萬戶人家并非不可能。
所謂天府之國,如今還是指關中。這也是諸夏歷史上第一個天府之國。
有發達的工商業,豐厚的米糧作底蘊,才有可能發展出繁華、發達的經濟圈。
審固接著說道:“君侯一路走來還未見多少百姓吧?”
張瑞點頭,說道:“入眼多是桑田、麻田,田間有紡織作坊,確實并未見多少百姓?!?
“然也,此地按司馬縣君所規劃乃是種植田區,再向南行二十余里,便可見到華陰縣最大之工坊區及市肆區?!?
“與孤講講司馬縣君所設之規劃?!?
審固一指東方巍峨高聳的太華山,說道:“華陰地處太華山之側,東、南皆為太華山,西方為渭河,北方為大河,有風陵渡之地利,有潼關之天險?!?
“司馬縣君久在華陰,考察氣象、地理后,結合華陰縣民情,與弘農楊氏之威望。糾合民力,集中生產。”
搞集體制?張瑞驚訝。
集體制跟軍屯、民屯差不多,也不是搞不出來。
但在封建時代,搞集體制能行得通嗎?
審固接下來的話為張瑞解答了疑惑,司馬朗并非在搞集體制,而是規?;a。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德阳市|
嘉义市|
报价|
广州市|
宁明县|
三江|
宣恩县|
林周县|
枞阳县|
丹寨县|
肇源县|
两当县|
新乡县|
武定县|
舞钢市|
扎赉特旗|
新沂市|
连山|
卢湾区|
屏东市|
随州市|
灌南县|
马公市|
余姚市|
左贡县|
克东县|
基隆市|
桃江县|
九台市|
贵定县|
孟村|
张家界市|
吴桥县|
砚山县|
睢宁县|
本溪市|
将乐县|
古田县|
安阳市|
灵台县|
广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