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張瑞的文明培育與發展-《漢末之并州匪政》
第(2/3)頁
張瑞贊同的點頭,雍臺閣里的書是用來給人閱讀學習的,不需要保留大量高價值的古跡真品。保存古跡,應該是博物館的工作。
便回道:“可,稍后孤將令民部中郎與學宮商議增加財政度支。”
“拜謝君侯。”
雍臺閣中很多書籍都是只需要保存幾份,不要斷絕即可。用不到大規模印刷,為此大費周章的雕刻一張印版還不如手抄省力。
張瑞不得不考慮活字印刷術。活字印刷術的技術也很簡單,雕刻一個個漢字,然后像拼積木一樣將其拼成一頁。
只是材質具體用什么,還有待考察。張瑞打算一會兒返回長安時,順路去科學院看看,跟裴琚聊聊活字印刷術的技術,同時看看科學院有沒有什么重大發明值得關注的東西。
張瑞思考間,司馬徽繼續建議道:“自光武中興,篤好文雅,明、章繼軌,尤重經術,四方鴻生巨儒,負帙自遠而至者,不可勝算,石室、蘭臺,彌以充積。”
“除皇室藏書外,這天下藏書最多者便是名士大儒,君侯可考慮發布政令,昭示四方,允許大儒參與校閱書籍。必有名士駕牛車,載萬書,遠赴千里而來。”
張瑞不禁莞爾,那自己恐怕要提前發明創造出,汗牛充棟這個成語了。
不過這個提議倒是的確值得考慮,孔子出行時就會在牛車上裝滿書簡,一邊趕路一邊讀書。
孔子是春秋時期的人,距離當今已經八百年左右,快有近千年的歷史。文明進步了近千年,當今大儒的藏書肯定遠遠多于孔子時代。
張瑞確定的是,自己老丈人蔡邕就有上萬卷藏書,僅是贈給王粲就贈送了六千多卷。老丈人漂泊流亡了大半輩子,還能有這么多藏書,那些扎根在一方的名士、大儒,書籍只會更多。
唯一令張瑞遲疑的是,這么多大儒過來,別把自己的雍臺變成了儒家的大本營。到時候,其他諸子百家的書全被廢棄,然后擺上儒家的各種經典。
知曉張瑞的憂慮,司馬徽笑著說道:“君侯過慮矣,雍臺閣有館室數十間,儒學經典與其他百家書籍并不處于一室。”
館室數十間?
張瑞頗有興致,說道:“一同過去看看。”
當走到雍臺閣,張瑞才發現這名為雍臺閣的藏書館,其實是一大片宮殿區。
數十座壯麗雄偉的建筑連接成片,走廊、望臺、角樓、館閣錯落有致。
張瑞步入其中一間,發現高大寬敞的書架上,藏書還寥寥無幾,大部分書架還空空蕩蕩。
第(2/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仙桃市|
衡水市|
广河县|
栖霞市|
凌海市|
福贡县|
湘阴县|
武邑县|
绥宁县|
庆云县|
乌兰县|
吉水县|
白银市|
普格县|
阿瓦提县|
东方市|
石柱|
尤溪县|
江城|
缙云县|
黄石市|
太和县|
明溪县|
五莲县|
九龙城区|
吉林市|
林口县|
大城县|
江油市|
扶沟县|
新邵县|
福鼎市|
汤阴县|
滨海县|
宿迁市|
桃园市|
湟源县|
上犹县|
介休市|
通州区|
普定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