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阁_书友最值得收藏的免费小说阅读网

第十四章文科武考,引豪杰激蕩-《漢末之并州匪政》


    第(1/3)頁

    在確定了考生只要身家清白即可參與武科以后,便要定下考試形勢。

    后世武科流程是先之以謀略,次之以武藝。將軍事謀略置于個人驍勇之上,如果在答策的筆試中不及格,便不能參加武試。

    但這種流程在漢末卻并不適宜。若張瑞直接照本宣科,等于是將幾乎所有游俠都堵在了科考之外。

    因為漢末的文字、兵書普及率極低,絕大部分的游俠都目不識丁,更遑論兵法。

    若一項制度在一開始就將大部分應(yīng)試者堵于門外,那民眾就會自方用腳投票,使之形同虛設(shè)。

    所以張瑞決定先考武藝,再考謀略。

    這種流程在漢末有一個獨一無二的優(yōu)勢,那就是士子們亦是孔武有力,技藝不凡,未必便弱于一群游俠。尤其將門子弟、良家子,這些身家清白的年輕人只因不欲與豪俠呈匹夫之勇而已。

    最典型的例子便是裴儉與蘭陵王,皆是相貌豐神俊秀,驚艷當世。這種斯文公子騎射武藝、膽識氣度、兵法韜略全是卓爾不群。

    所以完全不必擔心有文韜武略者會折戟于武藝考試當中。這種優(yōu)勢是后世文弱書生完全無法比擬的。

    待豪杰、游俠通過了武藝考試,便要面對謀略兵法的考教。張瑞相信那些成功通過武考,有大志氣節(jié)的游俠,必然不會退縮,反倒會因此而發(fā)奮讀書。便比如吳下阿蒙,呂蒙士別三日的故事。

    在理清思緒后,張瑞裴潛吩咐道:“自今歲科考始,分縣、郡、州、殿四級應(yīng)試。過縣試者為茂才,可為縣吏。過郡試者為舉郎,可為郡吏縣官。過州試者為郎中,可為郡官州吏。縣長、縣令、太守皆需過殿試,進士出身方可?!?

    “文科、武科不分貴賤、可交互參與,過武科州試者,亦可參文科殿試。反之亦然,過文科殿郡試者亦可參武科州試。四級盡然?!?

    文科、武科交叉應(yīng)試,是后世皇帝望而興嘆的一項政令。帝王將相們雖然清楚,文武交叉才能各得展其所學(xué),文武兩途,皆得真才。

    但重文輕武的風氣已成,文科士子數(shù)百年亦未有幾人會去武科應(yīng)試。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莱州市| 阜新市| 芦溪县| 吐鲁番市| 保靖县| 阿坝县| 平邑县| 绥德县| 武冈市| 宣武区| 平湖市| 文昌市| 峨山| 寿阳县| 德格县| 永济市| 霍山县| 丰城市| 化州市| 万州区| 清水县| 明光市| 平昌县| 湾仔区| 普洱| 平安县| 石屏县| 安岳县| 金平| 定襄县| 察隅县| 潜江市| 铁岭市| 吴旗县| 潼南县| 杨浦区| 三门县| 洮南市| 曲阳县| 会同县| 阿鲁科尔沁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