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阁_书友最值得收藏的免费小说阅读网

第二百五十四章 七萬對十萬-《大明福星》


    第(1/3)頁

    時至深夜。

    高昂夫妻被宮娥和太監帶去了廂房歇著,反倒是方世玉,抱著馬淑道:“開心吶!”

    “開心?殿下的老鄉也不能算是鳳陽百姓吧。”馬淑疑惑道。

    雖然說方世玉點名要她過來陪宴,看似降低了大家的身份,和平民一起吃飯,這本就是在歷朝歷代都不可能的事情。

    但在大明,它在原史上就發生過。

    洪武二十幾年,有個村子,應該是朱元璋的老鄉吧,反正他們拉著官員去應天告御狀,老朱嚴懲了貪官之后,設宴款待了這些勇于告狀的百姓,口頭嘉獎之后,還送了返歸的盤纏。

    若是說朱元璋泥腿子出身,起跑線低,身份低,但朱元璋打下了這個天下之后,從朱標這一代開始,華夏九州就不存在比他們家還尊貴的人了。

    可笑的是,還有人說,明朝不和親是因為老朱泥腿子出身,身份低,人家看不上,我特么的真想順著網線掐死它!!!

    明朝真的不和親嗎?

    也不是絕對的,朱棣和朱元璋都有異族妃子,有蒙古的,有色目人,有朝鮮人,所謂的不和親,準確來說應該是沒有大明的公主或官方冊封的公主去異族和親罷了。

    睡別家的女人和別家睡你的女人,那完全就不是一碼事。

    方世玉傻笑道:“哪能啊,太祖祖籍鳳陽,他們當然就算老鄉了,不過嘛,真正開心的不是鳳陽老鄉真的有變化了,還是大明朝的官場上,可算是出了個清流。底層官員的清流和頂層官員的清流可不一樣勒。”

    方世玉像是個孩子一般,索性這御花園也沒有其他人,真正能放開自我。

    馬淑道:“殿下說的是況鐘?聽那高氏夫婦說的,這個況鐘倒也是個人物,只是這個人的出身好像不是特別好,不是正經科舉出身呢。”

    原史上有況鐘,非杜撰,這個人也挺神奇的,三任蘇州知府,就是能干到老百姓不讓他走,怕他升官不管蘇州這種地步,說他是個奇人也不為過!

    “大明朝往后不是科舉出身的多了去了,科舉的比重在減少,儒家的影響力也會跟著減少,今年孔訥死了。”

    孔夫子五十七代孫。大明朝的第一個衍圣公,禮部一直在替孔府上表,要我繼續冊封孔訥的兒子孔公鑒為衍圣公。”

    “我給拒絕了。”

    方世玉冷笑道,馬淑猶豫道:“殿下為何要拒絕?”

    “哎,說來這就話長了,咱們去你宮里說。”一臉壞笑的攙著馬淑離開御花園。

    次日清晨,方世玉穿戴整齊,看了眼床榻上躺著的馬淑道:“可還有什么不適的?身子不適?或者是其他的,我可是都能給你解答的。”

    “算了吧,你別在后宮待著了,去忙你的吧。”馬淑嘟囔一句,躺在床上一動不動。

    方世玉走出宮殿,看了眼身邊值守的宮娥說道:“照顧好她,莫要有差錯。”

    宮娥連忙應聲說著,見方世玉離開了,他們這才敢進屋子,一左一右的攙扶著已經起不來的馬淑,來到梳妝臺前,開始打理自己。

    方世玉的步子很快,來到了文華殿。

    看了眼楊寓道:“梁國公走到那了?”

    “殿下,梁國公已經過了紫荊關,再有三日就可抵達涇陽,北上到寧夏,按照梁國公的行軍速度,再有十三日,應該就可以從寧夏抵達西北四城地區。”

    “江南的糧價穩定了,北京的糧價卻在瘋漲,夏元吉呢?怎么不見他人!”方世玉看了一眼,望了眼外邊的人群,人頭雖然不少,但卻沒有看見他要找的人。

    大明也是個極端了,南邊的糧食絕收,如今好不容易算是穩定了南邊的糧價,北方的糧食又出現大量減產情況。

    這樣折騰下去,北伐大軍已經過了居庸關,一路向北挺近,每天的糧食支出都是恐怖的數字。

    楊寓道:“夏尚書應該是去找商人買糧去了,北京糧食暴漲,他是最心急的那個。”

    “事關民生,戰爭,不可不急,實在不行的話,從關中運一批糧食北上,漢中修的也差不多了,看看蜀地的糧食能不能運出來。”

    “盡可能讓江南和直隸地帶,在明年收成之前,不要在有餓死人的現象了。直隸日報上邊都說的很明白了,各地糧食減產,這特么的,不是在散播不良言論嘛。”

    方世玉咬了咬牙,娘希匹的,他搞出來個大明帝國日報,作為官方報刊,進行宣傳解讀朝廷政策和普法。

    反倒民間的許多人,跟風倒一般,照葫蘆畫瓢,搞出來什么京城日報館,鳳陽日報館,南京日報館。

    似乎一十五個布政司,都有自己的報館。

    他們發表的什么東西,雖然也要當地的大明帝國日報館進行一定的刪減,需要得到首肯才能發出去。

    但大明向來不拿言論治罪,而且大明的文風有些跑偏,撞死金殿就可以青史留名,萬世流芳。

    說真話,往往成了一些文人登天梯的方法。

    最可氣的是,這些報刊,竟然找到了盈利項目,他們將報紙的價格一再壓低,然后在報紙上七成報道,三成廣告。百姓拿到的地方報刊,價格要比帝國日報便宜的多,而地方報刊賺的也比朝廷賺的多,這特么從哪里看,好像都是方世玉自己的路子被人走了,而且人家還走在了他的前邊。

    “殿下,雖然是不良言論,但至少,也不是憑空捏造,誹謗朝廷,微臣認為,朝廷不應該管,只要各地報刊拿捏準特殊事情,敏感事不能急著報出去外,其他的都可以。”

    “自太祖皇帝,便沒有因言獲罪的事情。”

    “民間才子討論朝廷新政,未必不會找出不足之處。朝廷之臣,也有疏忽大意嫌。人無完人!”

    楊寓說罷,等待著方世玉的回答。

    “嗯,反正我也懶得管,帝國日報才是唯一的官方報館,讓人去把夏元吉找來,我有事情和他說。”

    楊寓出去不久,找了個小吏去尋找夏元吉后,自己回到座位上,畢竟他才是這個帝國的政務主宰,不似丞相,卻也宛如丞相。

    為什么說不似丞相?丞相是頂級文官,一品,超一品。而楊寓只是一個二品官,六部尚書都讓方世玉提到了從品。

    內閣以低品秩領著高品秩的部門做活,它永遠也不可能發展變成丞相。

    更何況,內閣也不是一人說的算,兩位次輔,八名內閣輔臣,都有權力擬定政策,協調六部理政。

    兩個次輔可以架空首輔,八個輔臣也可以架空次輔,而首輔可以將輔臣從內閣踢出去,但回過頭來,皇帝同意可以,皇帝不同意他也踢不動。

    最后,誰入內閣,皇帝說的算,誰做首輔,皇帝說的算,完全可以不理會六部的聲音,不理會內閣的聲音,任期一滿,皇帝想換誰做首輔,誰就能坐上去。

    至于說黨爭問題。

    只要文官摸不到兵權,他們內部斗的越狠,皇帝才越開心呢。沒有兵權,威脅不到皇帝一絲一毫,皇帝想幫襯那邊,就可以幫襯那邊。

    “還在為糧食發愁?”方世玉看著夏元吉,面色沉重道。

    夏元吉垂頭喪氣,唉聲嘆息道:“殿下,朝廷要養活一萬萬兩千萬百姓,無數的嘴巴等著吃飯,臣身為戶部尚書,不能不急啊。”

    “是啊,不能不急,可是急有什么意義呢?你能憑空變出來糧食嗎?”方世玉沉聲說道。

    帝國的人口飛速增長,可除了交址和遼東的土地外,帝國的土地并沒有太大的擴張。

    夏元吉嘆息道:“微臣確實沒有辦法憑空變出來糧食,但西北的軍糧,北線的軍糧,調動對內武裝軍,這些糧食也都要朝廷負擔。”

    “十萬大軍北伐,數萬大軍西征,西南還要隨時防范土司造反,微臣也很難做的。朝廷人口過于密集,遼東人丁稀疏,交址移民效率極低

    大量人丁匯聚在江南,朝廷雖然大力組織遷徙,可一直都是收效甚微!”夏元吉無奈道。

    如果早一點對交址大量移民,把江南的百姓多半都給移走,也就不會有那么多的事情了。

    方世玉道:“先從川蜀和關中,調撥一批糧食入京吧,加大鼓勵移民的政策,盡可能將這件事情做的流利些。”

    夏元吉道:“川蜀和關中的糧食?”

    “嗯,暫時也沒有別的辦法了,先把這一關過去吧!撐到明年,就好了!”方世玉輕嘆一聲,轉身離開了文華殿。

    光陰似箭,日月如梭。

    大海的潮起潮落,不經意間,時光流逝,時間,它不存在,但它卻又無處不在,它掌控著這個世界的一切。

    沒有任何人,物,事,能抵得過時間的侵襲。

    不知不覺間,太始六年的冬季,比以往來臨的要早十多天。

    瑞雪豐年,鵝毛大雪覆蓋在整個皇城,外城的修建工作早已經停了下來,川蜀關中的糧食,運往西北,江南。

    遼東所剩無幾的糧食,艱難的支撐著帝都的運轉,而帝都所存的糧食,悉數運往了北方,大雪已經覆蓋了整個北疆,北伐大軍依然沒有返回。

    場追逐戰,非定點防御戰,大明的軍隊在冰雪滿天的草原上,尋找著韃靼瓦剌的足跡,期望一舉將其擊潰。

    方世玉站在養心殿的門口,看著眼前的鵝毛大雪,伸手接著雪花,輕嘆一聲道:“可難為北方的百姓了,這么大的雪,可要如何是好。

    方世玉面色沉重,古代的木材,那可不是什么人都能燒得起的,哪怕是方世玉提高了官員俸祿,依然有許多官吏沒有燒木材的財力。

    在北方,一捆木材能賣到七貫寶鈔,價格直追糧食。

    “殿下,景次輔和解次輔來了。”

    方世玉正裹著大襖,在院子里望著雪花,腦海中臆想著北疆戰局,相較而言,遼東已經穩定,李景隆也踏上了回京的路。

    年關應該就能抵達京師。

    鄧銘在遼東充任總兵,督辦遼東剿滅兀良哈的任務,兀良哈已經跑到了黑河的深山老林中想要找到他們,并且剿滅,相對而言,還是非常困難的。

    聽到衛宏才的聲音,方世玉心中狐疑道:“這個時候,他們來干什么?”

    微微一怔,輕輕點頭道:“來了便讓他們進來吧。”

    乾清宮的宮門封鎖緊閉,隨著方世玉的話音落定,衛宏才給邊上的兩個小太監使了個眼色,很快,解縉和景清走了進來。

    躬身作揖道:“參見殿下。”

    二人異口同聲的說著,彎腰鞠躬。

    方世玉拍了拍手,將手上的雪花甩掉,隨口說道:“免禮。”

    “有什么事情,進屋子說吧。”方世玉看著兩個還穿著單衣,雖然里邊裹得很厚,但這北方的天氣,著實讓人受不了。

    更何況,景清和解縉本就是江南人,更是受不得這北方的嚴寒之氣。

    邁步進了屋子,方世玉站在大廳,對一旁的衛宏才說道:“去,把火爐點著,這屋子里也忒冷了些。”

    “諾!”衛宏才趕忙走出正宮,去到偏殿,取來黑煤球,干柴,就在乾清宮的大廳中,生起火爐。

    隨著爐子被點燃,屋子中的空氣漸漸暖和起來。

    方世玉這才坐了下來,看著不遠處的景清和解縉,出聲詢問道:“你們兩個一起來?是有什么事情嗎??現在可以說了!

    “回稟殿下,奉殿下口諭,太祖實錄已經編著結束,歷時四年三個月,特來復命。”說話間,景清從衣袖中取出一份文書。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稷山县| 五河县| 崇明县| 迭部县| 汶川县| 同江市| 白城市| 浦东新区| 白沙| 临沧市| 巫山县| 彭泽县| 红河县| 新郑市| 黔西| 井研县| 思南县| 鄱阳县| 五家渠市| 南城县| 哈巴河县| 浦城县| 玛多县| 松江区| 乌兰县| 民丰县| 霍邱县| 内黄县| 隆林| 佛教| 宝应县| 承德县| 高尔夫| 渭源县| 宜州市| 岐山县| 汉阴县| 斗六市| 合山市| 河曲县| 新龙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