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三章 登聞鼓響-《大明福星》
第(1/3)頁
“我的意思已經很明白了,你們誰去。”方世玉近乎將自己的想法開誠布公的說了出來,至于他們這些人,會不會有某些人,把事情透露給察罕。
這已經不重要了!
徐輝祖起身道:“殿下,微臣愿往!”知道了前因后果,北伐大軍的主帥,只能是一個掛名的虛職,就和傀儡是一樣的。
而看這個樣子,真正做決定的,肯定是參謀。
只要能北伐,還在乎什么這些呢。
方世玉道:“你確定你要去?”
徐輝祖篤定道:“八萬大軍,足夠了!”深吸一口冷氣徐輝祖篤定道。
常茂亦是點了點頭,他和徐輝祖年齡相差不多,如今他已經有了滅國收復分裂數百年的疆土之功。
可憐徐輝祖至今為止,除了南京的一場政權交替所有的從龍之功外,尚且沒有尺寸之功立于朝堂。
零”所謂,一朝天子,一朝臣!
方世玉的功勞簿上,當然不記著他們祖上的功勞。
微微搖頭,方世玉道:“可是我有更重要的事情,要魏國公去辦!”
徐輝祖還要說話,突然間,一旁的常茂拉了拉徐輝祖,低聲道:“別說了。”
咬著牙,徐輝祖嘆息一聲,無奈的坐了下去。
方世玉道:“北伐的總參謀,我的人選是平安,但因為平安終究是年老了些,少了許多活力,我給平安安排兩個副手,徐欽和常繼祖,在朝鮮戰爭中表現的不錯,另外,何文輝,傅忠,一并隨軍北伐!”
“魏國公連夜趕往山海關,督辦山海關防務,切不可讓兀良哈有一絲一毫入寇直隸的機會!”
“等朝廷解決了東察哈臺,回頭就收拾他們。至于云南的麓川,西平侯府自己想辦法吧,朝廷只能在財力上予以支持。”
“除了上述梁國公的調令,各地衛所兵趕赴云貴境內,嚴厲鎮壓當地土司可能會爆發的叛亂外!”
“急調徐增壽所部,全部南下進入云貴地區,協同地方軍,鎮壓當地云貴土司。一切,等梁國公傳回捷報!”
方世玉說完,起身離開了武英殿。
常茂和徐輝祖走出午門時。
徐輝祖拉著常茂道:“他這是干什么?他在想什么?怕我比不上老四嗎?我跟爹處理軍務的時候,老四還在和稀泥。”
徐輝祖一臉怒氣,試想一下,好歹他也是堂堂的魏國公,竟然會在今天,被自己的弟弟給比下去。
這是要告訴別人,他徐輝祖只能做個收成將領,守著祖宗的功勞簿,吃老本嗎?
還是說他徐輝祖,需要靠著宮里的娘娘和外邊的弟弟護著!
常茂意味深長道:“你想啊,現在誰手里握著兵權呢?”
“兵權?”徐輝祖突然愣了愣,目光凝滯道。
常茂道:“七軍都督府中,刑捕房表面上是隸屬于刑部的,而且刑捕房的捕快,戰斗力也沒多少!”
“不適合拉到戰場上去,只能充作三流部隊。”
“剩下的呢?錦衣衛?地方軍?海軍?中央軍?邊防軍?”
常茂話音剛落,徐輝祖冷笑一聲道:“是啊,殿下想的怎么會和我們一樣吶!”深吸一口冷氣,徐輝祖散漫的步子,和常茂分開,各回各家!
乾清宮。
方世玉望著輿圖,聽到身后的聲音,直接開口詢問道:“魏國公不開心了?”
“殿下圣明!魏國公離開的時候,確實很不開心,而且還說了一些…”戚偉剛剛說了一半,只見方世玉伸手打斷道:“不用說了,聽了我也不開心,反倒不如不聽!”
戚偉閉上嘴巴,猶豫的看了眼方世玉道:“殿下,曹國公府,上下七十八口人,全部抓起來了,如何決斷,還請示下。”
話鋒一轉,戚偉也明白方世玉為什么不愿聽徐輝祖說了什么。
無外乎就是一些指桑罵槐,沒有意義的抱怨話語罷了。
聽了確實會很不開心,但方世玉左右又不能把徐輝祖如何了,反倒不如不聽,就這樣也挺好的!
輕聲嘆息,方世玉道:“抓在詔獄了?”
“全部抓入錦衣衛詔獄!”戚偉躬身道
微微點頭,方世玉道:“算了,算了!曹國公一生為國,鞠躬盡瘁,馬革裹尸,把人放了吧!”
方世玉心中頗為無奈的說著,似乎真的是在知道李景隆擅自領著數萬大軍出征,致使遼東防線近乎到了一觸即潰的地步。
情緒失控之下,做了不理智的決定。
戚偉面色遲疑,微微一怔道:“殿下?放了???”
“放了吧,李景隆一個人的罪過,就讓他一個人承擔,曹國公豈可無后?”方世玉也不回頭,剛下了命令,戚偉雖然了解其中關鍵,但還是開口說道:“殿下,曹國公無論是擅自領兵出征。亦或是致使大軍慘敗,這些都足夠讓曹國公府滅門了,如果就這樣放了,會不會讓人以為,無論自己在外邊做了什么,都不會殃及家人如此,在外領軍的將校,豈非都是全無二心之人…”
戚偉神情激動的說著。
在他看來,嚴刑峻法,連坐法,重典,才是治理軍隊首長的最好辦法,一個人的功勞,全家享福,一個人犯罪,全家遭殃。
也只有如此,才能讓天下的將校們,不敢有其他心思。
若是現在放了曹國公府的人,那豈不是將朝廷律法置于不顧?日后誰還會將大明律當回事?
方世玉揮了揮手道:“我怎么做事,幾時需要你來教了?”
戚偉錯愕的目光看了眼方世玉道:“微臣這就去辦!放人~”心中咯噔一聲,但戚偉并沒有多說,低著頭領命離開了乾清宮。
然而這個時候,方世玉的目光還是落在輿圖上,從南到北,每一個可能會出現亂子的環節都被方世玉給標注了起來。
“誰特么說古代不是全球化的,老子一劍劈死他!丫的,大明一場洪澇,周邊諸國都沒飯吃,這還不算是一體化?”
咬了咬牙,這場戰爭的導火索,并不是東察哈臺和韃靼聯合起來,拉著瓦剌和兀良哈三衛造反而促成的。
相反,甚至東察哈臺應該是沒有和韃靼有什么聯系,但是他們就是在這突然的時間,一個時間點上,不要命的進攻大明。
是為了瓜分大明?那都是后話,但他們沒糧,吃不飽,就要餓死人,不想餓死,自然只剩下了南下侵略搶劫一條路了。
自然,往年大明因為紅薯,玉米,馬鈴薯,農作物糧食產量暴增,整個大明的糧食都非常的多。
對于境外的糧食出口,也有一定的放緩,讓周邊的國家勢力部落依附在大明的身上,可現在來看。
場洪澇,江南絕收,大明的糧食滿足自身的消耗都是勉勉強強,自從洪澇開始,內閣便制定了禁止糧食出口政策。
往年能拿寶鈔買到糧食的邦國們,現在買不到了,不鬧騰也就怪了!
“人算不如天算,是不是等過段時間,撐過這個劫難了,還要來場更大的災難?”方世玉看著面前輿圖上這個古老的帝國,心中略有苦澀無奈的說道!
江南。
南京。
整個南京的糧食,自從王川來到這里后,和朱允熥聯合搞了一場宴會,至今也不過月余之間。
南京城內,八成以上的糧食,都控制在了王川的手中。那些囤貨居奇的糧商們,家破人亡者,不計其數。
而王川使用的手法,也被記錄在了吳王府管事房!
朱允熥一臉笑容的看著王川道;“王老弟,你可真是個奇人啊,你是怎么做的?”朱允熥的年歲有沒有王川大,這還真不清楚,但他這聲弟弟叫的,便是他要小,王川也只能挺。
“吳王見笑了。小辦法而已。我還有很多辦法,可以讓這些糧商們,將糧食吐出來。”正所謂,年輕氣盛,少年輕狂。
王川在一個月的時間,兵不血刃的解決了贛江兩岸的糧價居高不下的問題,堪稱教科書級的布局,操控。
立下了這么大的功勞,如果他不驕慢,那這天下也就沒有驕慢的人了。
朱允熥對王川的其他辦法并不感興趣,甚至他對商業也沒什么太大的興趣,但這一次和王川的交流,接觸。
確確實實讓朱允熥看見了,商業頭腦的恐怖和力量,只是記在管事房的文書,他也看不懂王川到底是如何做到的。
笑了笑道:“王老弟,你就直說吧,你到底是怎么做到的。”
王川苦笑道:“其實真的很簡單,我先在城里高價賣糧,比所有糧商的價格都高,這樣的話,他們自然就會跟著提高價格!”
“畢竟糧食是稀罕物,現在不賺錢,以后就沒機會了!”
“提高價格之后,就是吳王出面,我和其他糧商說,朝廷為了平緩贛江兩岸的糧價,肯定會出手的。到時候那錢還不是很容易賺!”
“然后吳王現身,以朝廷的名義,去找了于家,這個時候,朝廷的人也下來了,他們去找了李家。”
“而我就自己給自己打氣,于家和李家看到朝廷給二百貫寶鈔一斗米的價格要強行抑制糧價。”
“雖然這個價格虛高了很多,但朝廷嘛,上貪下污。價格虛高非但不會讓人懷疑,反而更加讓人相信!”
“但是朝廷要的糧食多啊。千萬石起步,李家和于家想要成為皇商,替朝廷做買賣,自然就要爭下來這個名頭!”
“全城搶購糧食,將數十家大糧商的糧食都給搶購走了。這個時候,我又放出消息,朝廷從交址收購的糧食到了江南!”
“還沒有得到貨款的糧商們,堵住了于家李家的大門,要求他們給錢,然后我在放出話,說我要高價收糧。”
“煽動一部分人,讓這水越來越渾。”
“之后也就簡單了,我沒收到糧食,李家和于家為了爭奪朝廷皇商的名頭,打的頭破血流,爭搶哄抬糧價。”
“隨著交址的糧食在龍江倉庫卸船后,我就打著朝廷平抑糧價的名頭,十五貫寶鈔,向外賣糧。”
王川說到這里,朱允熥疑惑道:“交址的糧食??交址有糧食運來嗎?”
“哪有糧食啊,交址的人都沒多少,朝廷也是最近才開始移民的,但交址有多少人,朝廷知道,所以我知道,而他們不知道啊。”
“他們只知道交址被朝廷收復了,沒人知道開國公在交址殺了多少人的。”
話音剛落,朱允熥繼續詢問道:“那交址的糧食就是個幌子?可這糧食怎么解釋?”
“就幾袋子糧食,都是從黃河那邊運來的泥沙撞在袋子。”
聽著王川的解釋,朱允熥更加不能理解了,疑惑重重的說道:“那你就不怕,這個時候,你十五貫賣糧,然后于家和李家再來找你瘋狂搶購?到時候你那點糧食,好干什么用?”
“其實有的時候,我挺希望他們把我的糧食都搶走的。”王川聳了聳肩,隨口說著。
朱允熥道:“為什么?”
“吳王,你以為我解決不了這件事情,最后會如何收場?殿下會放任江南的糧價居高不下,一直暴漲下去?”
“不過可惜,我高估了于家和李家的財力,他們收走了贛江兩岸地區的七成糧食,直接將他們自己做空了。”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瓦房店市|
唐海县|
双峰县|
临沧市|
灵台县|
铜梁县|
晋江市|
罗源县|
兴国县|
桃江县|
马山县|
清徐县|
南华县|
莲花县|
化德县|
拜城县|
濮阳县|
偏关县|
楚雄市|
庆安县|
神池县|
大埔县|
宿松县|
乌鲁木齐市|
永济市|
邵阳市|
赤城县|
栾川县|
武汉市|
吉木乃县|
潼南县|
高邑县|
漳平市|
道孚县|
江都市|
重庆市|
房山区|
孟州市|
普格县|
黄大仙区|
马公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