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頭中不該存在于世上的東西,此后白虹貫日壯烈激昂,千載之后猶然鼓舞。 可問題偏偏就出在了這里。 無名俠客最后所持的古劍,乃是漢高祖斬蛇赤霄白玉劍,如今正在江聞的手里。 白玉劍原本的出處,應該是與王莽頭顱一樣珍放在在西晉皇家武庫,為此司空張華不得不自導自演了一場「積油滿萬石,則自然生火」的大戲。 為了掩飾細節,張華在《博物志》里都故意提起,晉武帝泰始年間武庫也失過一次火,原因也是儲油太多自燃的,令人莫衷一是,最后就連張華防備的是誰,也是眾說紛紜。 然而縱使這把劍歷經千年鋒利如初,卻并不見得無可替代,至少江聞手上的湛盧劍、陳近南手中的巨闕劍便堪堪可敵。 為此江聞一直心中存疑,當初雷煥已然尋得神銳無比的雌雄寶劍,為何張華還要費盡千辛萬苦地偷出高祖劍? 而那把雄劍身上發生了什么事,才會讓張華持之以恒地佩戴在身邊,直至西晉滅亡流落到了不知何處。無獨有偶,雷煥作為豐城令掘獄屋基得寶劍,應為公元291年左右,再等到永康元年趙王司馬倫發動政變,張華被殺害,已經是公元300年,時間跨度不可謂不大。 參照來看不僅僅是張華將雄劍秘不示人,就連雷煥也是牢牢把雌劍帶在身邊,直至年老身死才傳給長子—— 這樣的行為該稱之為慳吝還是癡迷,江聞都覺得猶在兩可,而像這世間早已有「守財奴」的稱呼,那么這兩人又是不是該被稱為「守劍奴」呢? 而晉書最后的記載,就更令人存疑了,明明是一柄千載難逢的寶劍,等到房玄齡等人著書的時候卻搜查探訪得知,雌劍在雷煥身死之后不久,就被遺落到水中消失不見,甚至還化為龍蛇游走了?這是什么魔法晉書目錄? 更奇怪的是,當初藏劍的石函上題刻的名字,明明是「龍泉」、「太阿」二劍,但等到張華以土拭劍,詳觀劍文,又說此劍乃「干將」,另一把乃是「莫邪」,顯然就連這兩把寶劍的名字,都有意要含糊其辭,不愿清楚示人。 這些東西若是放在以前,江聞大概也會自嘲是疑心生暗鬼,或許張華和雷煥根本不像他想的那樣——可能他們愛劍成癡,每天都佩劍大搖大擺地四處游蕩;又或者他們貴人多忘事,早就將這兩把劍丟到了犄角旮旯里。 可直到昨夜的所見所聞,江聞以摩尼寶珠尋找到了「雙劍化龍」真正留存下來的痕跡! 摩尼寶珠對于希夷之物有著天生的反應,外人所見或許只如管中窺豹、影影重重,而摩尼寶珠照澈情景必定是纖毫畢現、無所遁形。 什 么「雙劍化龍」? 這分明是「氣沖牛斗」! 在江聞看到了古劍遺留劍氣,竟能如井噴一般飛上重霄之后,終于明白了張華口中所說「斗牛之間,常有紫氣」,根本不是天上星宿之間橫亙著的星河流彩,而是另一種「星彩」。 而張華與雷煥之間「登樓仰觀,共尋天文」,所看的「寶劍之精,上徹于天」,分明就是兩位魏晉揮犀客目睹過天際異象后,獨屬于他們之間不可言說的默契,并且開始做著外人猜不透也看不穿的事情! 更重要的是,靠著元化子的提醒,江聞猛然察覺到另外有人盯上了這些事物,什么莫干山龍湫仙篆、東冶山浚池遺刻、豫章豐城獄基古函、冶父山劍亭龍池,根本都是古劍曾經鑄造或留存著的地方!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