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裴云齊侃侃而談:“我主要研究的是象形文字,這是人類最早的一種文字形態(tài),如今我們的民族是唯一保存了象形文字傳承的國家。 “不過因?yàn)榇蟓h(huán)境的影響,我們的漢字也在往‘表音’的方向發(fā)展。 “我們這些研究古漢字的任務(wù),就是乘著文字還可以找到‘表意’的作用,盡量為后人多留下些相關(guān)的文獻(xiàn)。 “以免像埃及人、中東人一樣,連自己老祖宗的文字都不認(rèn)識了。” 姜宇聽得很認(rèn)真,裴云齊說得更來勁:“所有人類文明的第一批文字都是象形的。 “而愛琴海的古人們早早的就到處做買賣,那個時候各地的文字和語言都有明顯的差別。 “為了方便溝通,西方人才用字母的形式統(tǒng)一了文字的發(fā)音。 “地中海那個地方雖然跟大洋連接,但是因?yàn)樯硖巸?nèi)陸幾乎沒什么大風(fēng)大浪,而且島嶼眾多,幾乎在目之所及都能看到其他島嶼。 “這樣出海的人便不會迷路,一葉小舟都能橫穿地中海,所以自古那里各文明的交流頻繁,‘表音’文字也就迅速傳播開來了。” 說到這里,裴云齊咧嘴一笑:“不過說到文字的正統(tǒng),還得是咱們的象形文字。 “《易經(jīng)》中有對古人造字的描述:近取諸身,遠(yuǎn)取諸物。 “意思是說,古人造字的兩人來源,一個是對人們自身的觀察,一個是對諸般事物的觀察,所畫下的通用符號。 “所以古代的象形文字,一個字一般都表達(dá)一個詞,或者一句話的意思。 “現(xiàn)在的漢字,為了方便書寫,都做了簡化,但大部分漢字依舊能直接看出古人們原本所表達(dá)的意思。 “就像這個‘泰’字,它有舒泰和高大兩個意思。” 裴云齊從口袋里拿出了一支鋼筆和一本小筆記本,在筆記本上寫了個“泰”字:“這個字的上半部分是一個‘三’和一個‘人’。 “這個‘三’是經(jīng)過簡化的,在古字中畫的是胡子。 “‘泰’字的上半部描繪的是長胡子的人,也就是個男人。 “而下半部是一個水,不是說一個男人站在水上,而是說,一個男人在撒尿! “憋尿的感覺當(dāng)然很不舒服,撒完尿之后就舒坦了,所以‘泰’有泰然、舒泰的意思。”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