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說好就做,三人開始取出材料準備起來。 燒烤其實是小滿在山谷里的日常。 因為無論拎著小烘爐的簡便小燒烤,或用分布各處的長條和圓形烤爐做燒烤大餐,都很方便。 最初近乎全肉的燒烤已不再受到歡迎,越來越多的其他食材頂替了肉的地位。 先將幾根紫黑色的大茄子長達兩尺,一刀開背后,放進去剁碎的蒜粒、辣椒粒、肉沫,放在小火上慢慢烘烤、變軟。 白色的茄肉與蒜粒,漸漸染上辣椒粒的紅色,還有肉沫的油光。 一口下去,綿軟的茄肉浸透蒜和肉的香氣,辣味更是點睛之筆。 只可惜山谷內只培育出中等辣度的青椒,不辣的青紅肉椒還得繼續改良。 否則一起加進去,色澤更漂亮,口感更佳。 燒烤蔬菜中的三巨頭韭菜、藕片、土豆必不可少。 作為韭菜的“發育不良的親戚”,韭黃也能烤,比起韭菜的筋道濃香,它顯得軟滑細嫩,別有風味。 土豆家族同樣有了新成員——圓形且小的土豆,上一世燒烤里做孜然小土豆的必備佳品。 與中等辣度的辣椒一般,它也是顧恪從仙田移植到普通土地后,通過退化出現的新品種。 而它仙田里不斷迭代的老祖宗紫皮土豆,品質已是良好,單個體積比成年人兩個拳頭還大,一輪武夫每日一個,足以管飽。 蔬菜還有豆角(豇豆)、四季豆、扁豆、苦瓜、黃瓜、花菜、香菇、平菇、松茸、竹筍、山藥等等。 比較遺憾的是沒有玉米和紅薯。 這兩種食材只需原味碳烤,就會很好吃,營養不同,產量不低,便于加工、保存,很適合古代農民種植。 但大武終究不是上一世。 這兩種作物或是沒進化出來,又或普及率太小,顧恪在各大城市出攤時都沒打聽到。 同樣渺無音訊的還有西紅柿。 這東西既是蔬菜也是水果,但顧恪更想將其作為調味品。 西紅柿那種帶著果味的酸香很獨特,能有效降低高油食品的油膩口感,拿其它東西替代,色香味的某一點感覺就會差了些意思。 想想酸黃瓜炒雞蛋、薯條蘸泡椒醬,與西紅柿炒蛋、薯條番茄醬有多大差別就能明白了。 當然這些蔬菜都是普通貨色,真正的好東西從不介意多花時間,比如……臭豆腐。 上輩子顧恪小時候吃過,就對這玩意兒很喜歡,自不會忘了它。 當然臭也真臭,街邊小攤一炸臭豆腐,就能臭出幾百米。 歲數大了后,也就飲食街和專門的店里在做這個,小攤卻是沒法開了。 畢竟食客吃雙了就走,周圍居民們卻受不了整天聞內味兒。 顧恪開始只記得似乎是要豆腐起霉,然后……他就弄出了豆腐乳。 直到后來從某個廚師那里得到了豆腐乳的制作方法,才大致明白其中關竅。 豆腐乳也叫腐乳,分青方、紅方、白方三大類。 青方指的就是臭豆腐。 大塊、紅辣等屬紅方。 甜辣、五香等屬白方。 本就是一大類的東西,他搗鼓青方跑偏,弄出了白方,還真不奇怪。 白方(即白腐乳)質地細滑綿軟,色澤微黃略帶透明,味道極鮮。 就著稀粥饅頭包子,來上一塊,那味道美滋滋。 吃羊肉湯時打蘸料也有人會用,攪散后碗內張遼奶白濃郁,略帶稠狀,配合羊肉是鮮上加鮮。 臭豆腐制作失敗后,顧恪并未氣餒,索性再接再厲,然后……就弄出了紅方(紅腐乳)。 比起白方,紅方外裹一層紅紅的辣椒面,辣味與鮮味混合,倒是更配稀粥饅頭包子這早飯三件套了。 廚藝就是如此,偶爾的失誤并不一定是壞事,反而可能造就另一種好食材。 …… …… …… (今天情人節,祝所有單身漢節日快樂)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