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血海竅愈強,反哺壯大第一二輪血竅越大,一二輪血竅也會提供更多血氣,支持血海竅成長,形成一個高效正循環。 此時,武宗實力將以遠超二輪時的速度提升。 一般的新晉武宗大多能輕松對付數名六轉武夫。 但修煉幾年后,十數名六轉武夫聯手,在其面前也是一盤菜,只是菜多菜少,花費時間的區別。 在這個過程中,第三輪會逐漸一二輪磨合、協調,形成最適合身體的運行方式。 足夠的血氣積累,再純化、凝練,達到圓融一體的地步,血海竅統合三輪,即可晉升八轉武尊。 積累血氣,去蕪存菁,尋找隱藏體內的本我,這便是第三輪被命名為本我輪的原因。 這個“本我”到底是什么,即便武宗群體也眾說紛紜。 按照葵花真經、烈陽真經描述,以及秦柏兩人的說法,就是隱藏在人血氣脈輪內,最本源的力量。 而顧恪以上輩子看網文的腦洞,做了點一堆不負責任的猜測——是(谷欠)望?內分泌?生物本能?再不然……基因鎖? 這些猜測相當離譜,他也沒給秦柏她們說,萬一練個走火入魔怎么辦? 葵花、烈陽這兩本真經都是上品武學,前者出自系統,后者出自每代比有武尊的烈陽宗。 在這兩門武學里,三輪九轉中只有九轉武圣沒有修煉方法——或者說到了九轉后,沒有明確修煉方向。 有系統各種輔助,秦柏兩人按部就班,晉升武圣的機率很大。 真想突破武圣,成就武圣之上,大可先成了武圣再說。 武宗壽數百五到二百,運氣不差大多能活到一百七八。 武尊壽數二到三百,烈陽宗甚至記載過一名修煉養生武學的武尊,活到了三百四十有余。 以此推測,武圣壽數至少四百往上。 秦柏兩人晉升武宗太早,一個二十未到,一個三十未滿。 只要不是太過倒霉,至少還有二三百年時間來尋求突破武圣的方法,完全沒必要著急。 對于多數武宗,晉升武尊是個很漫長的過程。 他們大多在一二輪修煉時留下疏漏,根基有缺。 一個不好,到老也難以積累到足夠的血氣,更別說精純血氣,引發質變了。 根基不足的他們,武尊注定是鏡花水月,空中樓閣。 而玉龍山谷里有仙田糧食和系統建筑,積累、精純血氣的速度是一般武宗數倍不止,秦柏不必擔心“量變”的問題。 眾女練武雖勤,心態卻不急不躁,穩步推進,盡量做到不留隱患疏漏。 等到體內血氣滿后自溢,武宗、武尊不過是她們修煉路邊的一個提示牌,而不是終點。 最后是顧恪自己,他的進步比眾女更大。 不聲不響,自然而然地,他的無相真經在前幾天就突破100級,額外獎勵四屬性+100。 更重要的是100級,是無相真經的某道門檻。 隨著無相真經的提升,顧恪漸漸察覺到,原主的意外死亡,不光讓這具身軀停止了生命體征,更沒有留下記憶、精神、靈魂一類的東西。 他得到了這具身軀,不光是練武根基暴跌,精神也與其不太匹配。 是無相真經一點點地起效,改變了這具身軀,并適應了他的精神。 這是一件難度超乎想像的大工程,對他也算是匪夷所思的“神跡”。 直到無相真經100級時,才大功告成,顧恪從身體到精神,真正成為了這具身軀的主人。 這就類似于特修斯之船(換船板悖論),當一艘船的零件、船名、駕駛員全都換掉,那它與之前的船就再無關系。 此刻的顧恪,就是顧恪。 他不再是奪舍重生,而是自造身軀的穿越者。 什么肌弱無力,什么鞭長莫及,從這一刻起,都成為了過去式。 這只是其一。 另一方面,突破100級的門檻后,他的感知力也隨之巨變,不光“能看能聽”,甚至能觸到碰范圍內的東西。 除了利用物品,小滿也自愿作為實驗對象感受過,感知力對她的觸碰是真實存在的。 雖然這僅僅是觸碰,實際力道連一兩重的小石頭都托不起來。 但感知力終究達到干涉現實的程度,可以說是由0到1的改變。 原本的感知力由虛化實不說,感知范圍也增加到了650丈(90級時540丈)。 它還產生了一圈“外延”效果,其作用類似最初感知力的效果,能微弱且模糊地感知地表事物。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