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6章赤柰和土豆-《休閑的我竟成了老祖》
第(3/3)頁
有事?那就去廚房、工坊、加工坊、倉庫里轉悠吧。
自從顧恪開放了使用權限給她們,幾乎每個人都能找到事做。
閑暇時給自己做點草、竹制品,或許就能擁有一個不錯的基礎屬性,人品爆發讓物品獲得特性更好。
不過她們制造物品的“運氣”遠低于顧恪這個正主,基礎屬性基本只出+1,特性更是幾十件都未必出一個。
也沒人覺得有何不對。
顧恪變出來的東西,他自己使用效果最好,這有何不對?
能讓大家隨便試手氣,這實在太慷慨了。
對制造、編織不感興趣的,還可以去加工坊。
仙田里的各種作物在不斷成熟,脫粒、脫殼、磨面、篩選、過濾等等工作永遠不會少。
好在他已經弄出了簡單的脫粒機,讓大家擺脫了手搓這種極笨的辦法。
也有當時糧食寶貴,大家舍不得浪費哪怕一點點的原因。
現在糧食多了,練武第一,那自然要追求省時省力。
脫粒機其實極其簡單,一個滾筒上固定幾排彎成∩形的竹片。
讓滾筒轉動,將帶穗的秸稈放上去,轉動中的∩形竹片就會把谷麥顆粒從秸稈上拉扯下來,落到滾筒前的地面上。
目前還是簡易式的,得一個人用手柄搖轉滾筒,一個人放秸稈。
以后弄出類似皮帶的繩索,可以用腳踏帶動一個大輪,大輪通過皮帶聯動滾筒的滾軸,便能一人完成脫粒。
不過顧恪將簡易版的滾筒做成了五尺長,這樣一人搖滾筒,兩人放秸稈。
反正如今眾女的力氣都不小,效率卻翻了一倍,不比單人踩動慢多少。
脫殼機要麻煩一些,他上輩子哪兒會去關注這種事。
所幸主糧的紫麥無需脫殼,雜糧的粟黍種植得較少,用碾子解決也行。
還是那句話,眾女力氣就沒誰小的,推碾子手腳并用,也算一種外煉方式。
這么多事,光春夏秋冬是做不完的,兩小和梅蘭竹菊每天也都要幫忙不少。
春夏還要研究廚藝和織布。
秋冬不擅廚藝,但一個制香,一個釀酒,也要抽空實驗,空閑很少。
兩小練武之外,首先是干仙田里的活,其它時間則在倉庫廚房兩頭跑,讓顧恪隨時了解庫存物資數量和消耗。
初五時,顧恪覺得上次的臉黑時限該過了,便進行了本月第一次出攤。
去的那小村在西荒國,既不臨水,也不靠山,貧瘠更貧窮,更沒詭物妖魔。
顧恪想換點魚肉都沒有,還是只能用紫麥換了種子、植物。
除了常見的冬麥和雜糧,其中赫然有種叫赤柰的果樹。
聽村民描述,口味倒像是蘋果,不過這赤柰果子一到兩寸的直徑,比蘋果小得多。
不過這是另一個世界,還是古代,很多作業與現代人工培育的品種區別不小,可以讓仙田提升下看看。
另外村民還拿出了一種圓滾滾的塊莖,據說是冬季賴以為生的主糧。
只要在地窖里保存妥當,能存放很久。
顧恪一眼看去就覺得眼熟:這……特么的是土豆吧?一定是吧?
僅此兩種作物,他這次出攤就不虧。
疑似古代蘋果的赤柰樹第二天就移栽進了果樹仙田內,而那土豆放了幾塊在仙田半天時間。
見到表面小凹眼長出一個個小芽,顧恪開心得不行,當場小柴刀揮起切塊,將芽眼挨個分開。
再用燒柴的炭灰裹一轉,既能消毒,也能避免切面與泥土接觸后腐壞,再把這些帶芽眼的土豆塊埋進一號仙田育種。
到了第九天,它們在地面上的大部分莖葉由綠變黃,繼而轉枯。
挖開黑土,一個個拳頭大小的紫色土豆露出來,就似乎一堆紫皮蛋被誰悄悄埋進地里般。
部分入庫,部分留種,拿去剛空出來的二號仙田,種上幾輪再說。
其它的顧恪大手一揮:“走,弄好吃的去。”
第(3/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汉阴县|
安乡县|
饶河县|
荣昌县|
清水河县|
巍山|
宜城市|
肃南|
铁岭市|
泊头市|
罗田县|
大化|
临海市|
北碚区|
合水县|
双辽市|
荆门市|
开封市|
宜川县|
汤阴县|
定陶县|
舞钢市|
确山县|
静宁县|
绥中县|
门头沟区|
怀仁县|
顺义区|
合水县|
邵阳县|
政和县|
肇州县|
道真|
钦州市|
彭泽县|
敦化市|
曲沃县|
宣威市|
清镇市|
沂水县|
辉县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