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慰問媼圍種羌-《漢末竇氏子》
第(2/3)頁
竇輔在部落里轉(zhuǎn)了一圈,看到不少牛、馬、羊等牲畜,不過許多牧民還是面帶菜色,一副營養(yǎng)不良的樣子。他停住腳步,看向身旁的媼圍縣丞:“媼圍去年沒有受災(zāi),收成怎樣?”
媼圍縣丞想了想,回答道:“胡司馬,媼圍的漢人不多,因此去年的收入也極少。不過縣里仍然盡全力賑濟(jì)羌人,縣中的同僚每日只吃一頓飯,縣卒更是靠到河中摸魚捉蝦度日,將節(jié)省下來的糧食運輸給羌人。”
東武聽到這番話,也主動站出來證明。他心系部落,每次運糧都是親自去到縣里,見到的情形正像媼圍縣丞所說。
竇輔有些擔(dān)憂,如果四個種羌都像這樣,那這個冬天他們恐怕已經(jīng)掏空了所在縣寺的府庫。也許,還需要護(hù)羌校尉部出錢、收購民間的糧食,不然羌人還是有反叛的風(fēng)險。
“媼圍種是十萬余人的大部落,不能只靠媼圍一個縣。郡中的其他各縣,鹯陰、祖厲兩個縣也要負(fù)責(zé)起來,畢竟都是武威郡下屬。
如果還不夠,本官可以請漢陽郡的范太守和金城郡的陳太守出面,發(fā)公文到榆中、勇士兩個縣,從這兩個縣就近再運糧過來。總之,無論如何,都要保證這些羌人的溫飽!”
竇輔的語氣十分嚴(yán)肅。只要能保證羌人不反,他將不惜一切代價,甚至可以暫時掏空整個涼州、整個護(hù)羌校尉部。羌人一年不反,涼州人就能過一年的安穩(wěn)日子,州部和校尉部也能多一年的收成。但他的目標(biāo)還要高一點,至少要保證涼州十年內(nèi)的安定,保證羌人十年內(nèi)不會造反。
媼圍縣丞當(dāng)即應(yīng)下,隨后返回縣中。目送他離開后,竇輔又對張繡說道:“佑維,祖厲縣距離媼圍不過一百里,媼圍種這邊沒有什么問題了,咱們啟程出發(fā)吧。”
張繡聽到要去祖厲縣,顯得有些不安,居然問竇輔道:“大兄,要不……咱們等媼圍種這邊運過糧食,再去祖厲縣?”
竇輔奇道:“佑維,三天前從令居出發(fā)的時候,你還問我能不能回家,怎么這會兒反倒不想回家了?你是怕回家后叔父怪罪你私自離家?”
張繡支支吾吾:“不是,是我家里有……”
第(2/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东乡县|
岳阳县|
惠安县|
鄯善县|
拜泉县|
汪清县|
武穴市|
鱼台县|
长沙县|
兴安盟|
桂平市|
葵青区|
沂源县|
鄱阳县|
红原县|
北安市|
南宁市|
邹平县|
吉木乃县|
安丘市|
仁化县|
莱阳市|
津市市|
昭平县|
平武县|
固安县|
抚顺市|
滨州市|
武城县|
遂宁市|
仁怀市|
稷山县|
睢宁县|
霞浦县|
石狮市|
蛟河市|
芦溪县|
平和县|
唐海县|
乌鲁木齐市|
祁连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