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慰問媼圍種羌-《漢末竇氏子》
第(1/3)頁
在安置燒當羌的時候,夏育和楊雍商議過,他們一致認為燒當羌部眾數十萬,體量太大、應當分割,于是分散在金城、隴西、張掖和武威四個郡內。
一分為四后,因為羌人有以地名為種姓的傳統,因此在金城郡大小榆谷一帶的,被稱為榆谷種;在隴西郡白石縣附近的,稱為白石種;在武威郡媼圍縣的,被稱為媼圍種;在張掖郡氐池縣的,被稱為氐池種。
媼圍縣和竇輔曾經待過的允街縣相鄰,離張繡家所在的祖厲縣,是同一個郡,卻反而離得遠。遷移到這一帶的原燒當羌族人,就是現在的媼圍種羌,其大豪是東林的族兄東武,部眾有十多萬,青壯一萬余人,在郡里算是比較大的部落了。
東武一見到竇輔,便拜倒在地,感激地說道:“東武代媼圍種十萬部民,拜謝大人活命之恩!”
不知道是金城郡府的哪個官吏,說漏了嘴,讓四種羌都知道了竇輔曾經為他們據理力爭、勸諫阻止羌人被滅族,于是紛紛感恩戴德。燒當羌被分散開后,羌人再不敢提起原有的名字,生怕又被漢官當成心懷不軌的叛亂余黨,只以新的種號自稱。
竇輔不認識他。東林被兒子吾林殺死后,東武逃出大小榆谷,流亡在金城的羌胡部落里,后來聽到大小榆谷之戰漢軍獲勝,便自行前往令居謝罪。夏育審訊后發現他沒有參與吾林的叛亂,就將他釋放了,又因為同東林一樣親近大漢,被安排帶領這些部民遷到媼圍。
旁邊從縣寺隨行而來的縣丞介紹后,竇輔這才知道眼前這人的身份。他連忙扶起東武,對他說道:“大豪沒有參與叛亂,自然沒有罪責,不必太過在意。過去的以往,就讓它過去吧。”
前次東林被刺殺身亡,他也被迫逃亡別處,但心里一直還擔心著一件事,大漢會不會因為吾林反叛,而對舊時部落大豪東林的親屬痛下殺手?如今見到竇輔,聽這個護羌校尉部來的司馬說他們無罪,這才放下心來。
媼圍縣丞也走上前來,對東武說道:“令居的夏校尉和隴縣的楊刺史,一并傳令下來,讓各縣好生安置舊羌。不但媼圍種,其他三種也都已經被看作歸附羌部,一概無罪。你大概還不知道吧?胡都尉已經升任護羌司馬了,而旁邊的這位就是新任農都尉張大人。”
舊羌就是原先的燒當羌,他們這些郡縣的官吏和羌人一樣,也不再稱呼原先的名字,而是以“舊羌”代替。從此以后,就再也沒有“燒當羌”這個稱呼了。
不過,“大人”這兩個字讓媼圍縣丞十分別扭,總感覺好像被竇輔和張繡占到了什么便宜一樣。細想又想不到哪里不對,只好安慰自己說,這是給羌人說的,不能按漢人稱呼來。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宁津县|
凤阳县|
杭州市|
凤凰县|
喀喇沁旗|
揭东县|
甘孜县|
灵武市|
正镶白旗|
武威市|
昌乐县|
罗江县|
澜沧|
新沂市|
西平县|
贵溪市|
高要市|
都江堰市|
赞皇县|
同江市|
乌兰察布市|
庆云县|
湖州市|
海伦市|
山西省|
延川县|
新宁县|
鹿邑县|
北安市|
韶关市|
镶黄旗|
永川市|
瑞安市|
昌江|
湘乡市|
左权县|
当阳市|
游戏|
封丘县|
临漳县|
黄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