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趙云道“董卓要提拔士人,蔡邕第一個被董卓選中,一開始,面對董卓的征辟,蔡邕極力拒絕,可董卓粗暴蠻橫,以不容抗拒的口氣威脅蔡邕,說要殺他全家滿門,除此之外,州、郡的官員也多番催促勸說,不得已,蔡邕才答應(yīng)進京。 董卓對他很是敬重,禮遇有加,非常厚待,這個時候,面對榮華富貴,蔡邕沒有動心,他之所以從抗拒走向了合作,是想用公道匡正董卓,是想為天下臣民盡一番綿薄之力。 董卓妄想廢立少帝,百官之中,唯有尚書盧植直言阻止,董卓要殺盧植,是蔡邕替盧植求情,才得以幸免。 每次董卓大宴賓朋時候都會讓蔡邕彈琴助興,而蔡邕之所以沒有拒絕,是因為想趁著董卓高興的時候,讓他多聽取一些中肯意見,為天下蒼生多謀些福祉。 這樣的事情,不勝枚舉,蔡琰只是一介文弱書生,卻一直在為社稷貢獻自己的力量。 蔡邕,一介文人,一是一,二是二,一清二楚,以一分為二來看待曾經(jīng)禮遇、尊重和信任自己的董卓,這說明他愛憎有別,恩怨分明。 董卓對蔡邕,禮遇、尊重、信任,而之前……,蔡邕屢番遭到迫害,前后相比,如此強烈的反差,陛下……蔡邕對董卓心懷感激,何錯之有?” 中間趙云停頓了一下,劉協(xié)何等聰明,他一下子就猜到了,一想到蔡邕被迫害,這件事,先帝不是沒有責(zé)任,靈帝也好,桓帝也好,對待蔡邕,都有不妥之處。 趙云并沒有就此把話打住,他心情的沉重的繼續(xù)說道“蔡邕對我漢室,對天下萬民,都是首屈一指的楷模,滿朝文武替他求情,長安萬民替他請愿,不是沒有道理的,陛下,這些不是沒有原因的。” 接下來,趙云便把自己了解到了有關(guān)蔡邕的生平講給了劉協(xié)。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