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愛卿,你這是何意?” 趙云慨然回答道“若是替董卓說句好話,就算同情的話,那么我也同情董卓,另外,我也跟蔡中郎一樣,喜歡說真話,喜歡說實話,陛下也應當把我處死!” 趙云的舉動,大大出乎劉協(xié)的預料,他不敢置信的問道“朕來問你,你究竟要替董卓說什么好話?” 趙云坦然回答道“董卓進入洛陽后,所作所為,罄竹難書,罪不容誅,死有余辜,我殺他毫不猶豫,他理應千刀萬剮,但如何看待一個人,并不能只看某一個方面,陛下,難道董卓這一生當中,就沒有做過一件有益于朝廷的事情嗎?” 趙云不是要替董卓翻案,而是據(jù)實回答“董卓年輕時,數(shù)次跟羌胡激戰(zhàn),前后不下百余戰(zhàn),董卓勇冠三軍,為朝廷立下赫赫戰(zhàn)功,羌胡之患,西涼百姓深受其害,微臣曾出兵討伐過烏桓,對異族的所作所為頗為了解,董卓誠然有錯,但是那些因他而得以免受羌胡迫害的西涼百姓,難道就不應該對他懷有感激之情嗎?此其一;其二,中平二年,邊章韓遂作亂,董卓奉命征討,數(shù)次立功,助朝廷平定叛亂。其三,就是為曾經(jīng)因“黨錮之禍”蒙冤入獄的士人翻案。除了平反冤假錯案,董卓還大力提拔士人集團,刺史、太守、尚書、司空,這些重要職位上遍布曾經(jīng)郁郁不得志的士人,董卓自己的親信反而只是安排在一些不顯眼的位置。蔡邕、王允這些人都是被董卓提拔起來的。” “趙云!”第一次,劉協(xié)直呼其名,顯然他真的生氣了“誠然你說的這些都是實情,可是,相比于董卓犯下了滔天大罪,些許微功根本不值一提。” 趙云據(jù)理力爭“陛下,微臣不是替董卓平凡,人在做,天在看,身為圣人子弟,我們應當明辨是非,懂得善惡,董卓的死,無可爭議,可是那些受恩于他的人,難道就不應當對他感懷他的恩德嗎?” 就算劉協(xié)氣的身子都顫抖了,趙云依舊沒有放棄,他又舉了一個例子“若一個人眼看就要被害,卻被人救下了,可后來那人成了天下第一號的大惡人,那么這個被救的人,該不該站出來替他的恩人說句話呢?” 站在劉協(xié)的角度,站在絕大多數(shù)人的角度,董卓死有余辜,可是,董卓并非一無是處,就拿蔡邕來說,董卓對他不亞于知遇之恩。 趙云來見獻帝之前,已經(jīng)下定了決心,也做足了功夫,關于蔡邕的事情,反復在他腦海中閃現(xiàn),這一次,他要毫不保留的講給劉協(xié)。 劉協(xié)雖然很生氣,可還是耐著性子,沒有阻止。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