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83章 《三表法》-《大漢第一太子》
第(3/3)頁
——實踐得真知!
先把事情做出來,通過效果,去判斷一件事物的好壞!
這,才是墨家學說的核心——《三表法》的正確解讀:歷史的經驗、現實的觀察、實踐的結果。
也正是這三點,憑借一個《三表法》,將墨家的思想核心,毫無保留的展現在了劉盈這個后世來客面前。
《三表法》,究竟如何?
就劉盈看來,毫不夸張的說,無論是任何文化背景下,處于任何歷史時期的任何一個群體,都可以將《三表法》,作為針對任何事的判斷標準!
無論是行商還是從政,無論是個體還是群體,遇到拿捏不準的問題,都可以通過《三表法》得出結論!
甚至于就連劉盈本人,在日后代天牧民,為天下王的時候,都可以通過《三表法》,來判斷一個政策的好壞!
——根據歷史經驗,這件事做了,大概率能得到一個什么結果?
——根據當代的實際狀況,這件事,更可能會引起什么樣的反響?
實在不行,那就先實踐,通過小范圍的實驗,得出事實給出的反饋!
想到這里,劉盈才后知后覺的反應過來:即便到了后世的新時代,華夏民族的處事方式,似乎也依舊同《三表法》不謀而合······
“華夏文化的底蘊啊······”
回想起前世,因歷史教訓而偉大復興的華夏民族;根據實際狀況,一點點‘摸著石頭過河’的中央官府;以及那一個個明顯利國利民,卻依舊被掌權者小心翼翼的試行于某個小區域的‘試驗’政策,劉盈懷念之余,不由衷心的發出一聲感嘆。
從對《三表法》的欣賞和思考中回過身,將注意力重新集中在眼前的準墨家鉅子楊離身上,劉盈的面容之上,不由涌上一抹善意的微笑。
——楊離問劉盈‘這三個東西作何用途’,實際上,并不符合《三表法》的內容。
根據《三表法》的最后一條,即‘有用之者’,楊離無法通過歷史經驗、當世狀況判斷事物好壞時,本該先去實踐。
先把東西做出來,再通過取得的效果,去判斷好壞。
而現在,楊離卻并沒有先實踐,而是‘偷懶’的直接問劉盈:這三個東西,究竟作何用途?
對楊離這個‘偷懶’的舉動,劉盈心中自也是明白:楊離,并非是真的想偷懶,而是想借著這個機會,給自己推銷一下本門學說而已。
對于楊離的問題,無論劉盈給出的答復是‘用來振興民族’,還是酒池肉林,楊離下去之后,都必然會嚴格遵照‘有用之者’,把這三個東西做出來,再親自判斷其好壞。
而從劉盈此時的感官,以及對《三表法》的思考來看,從某種程度上,楊離方才對本門學說的‘推銷’,無疑算得上是十分成功······
“即墨翟之說,有《三表法》以為準則,朕自無大費周折,制享樂之物,以壞楊丞吏聲名之理。”
淡笑著道出此語,劉盈便稍走上前,來到楊離身邊,指著楊離手中的絹布,將自己的‘發明’細細道來。
“此人畜之糞便、秸稈合制之物,乃孤覽一上古殘卷所得。”
“殘卷言:此物,名曰‘農肥’,施此農肥于作物之下,可使農產大增,而保田畝肥力不失。”
面不改色的將后世最常見的‘農家肥’,解釋為自己從上古殘卷上看到的‘農肥’,劉盈便又笑著將手指下滑一些。
“此黃土合水,而燒制所得者,孤謂之曰:土磚。”
“此物,乃孤見陶之燒制,偶有所思,方所有之念。”
“若此物可成,待日后,少府興長安之時,當可用于筑城之用。”
“除筑長安,此物即為‘磚’,當亦可用于他處筑城、筑房,乃至建道、修渠所用。”
又將后世建筑最常用的燒磚,解釋成自己通過陶器‘舉一反三’,所想出的‘土磚’,劉盈的手指,終于停在了絹布最下方。
“及此物,乃孤閑暇之時,神游方外所思得。”
“其名曰:水車,用之于田畝灌溉······”
第(3/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宜章县|
西乡县|
浦江县|
漳浦县|
旅游|
拉萨市|
榕江县|
青浦区|
城口县|
襄汾县|
红安县|
台东市|
青州市|
大荔县|
普陀区|
田林县|
石嘴山市|
吉安县|
永仁县|
香港|
平武县|
新源县|
太和县|
寻甸|
临海市|
房产|
房山区|
长治县|
林甸县|
穆棱市|
蒲城县|
旺苍县|
南汇区|
红河县|
安仁县|
嘉义县|
洛川县|
华容县|
枝江市|
昌黎县|
望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