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51章 糧食,必須官營!-《大漢第一太子》
第(1/3)頁
在蕭何正愁眉苦臉的走在蒿街,向陽城延解析劉盈‘禁賈屯糧令’所會導致的后果之時,未央宮內,送走蕭何、陽城延二人的劉盈,也是等來了母親呂雉的到來。
同過去十數日般,將意圖起身招呼的劉盈摁坐下來,呂雉便坐在了劉盈身邊,問起了方才的事。
“前些時日,盈兒言欲勸酂侯布令關中,以禁商賈屯糧、貨糧事,又于長安南設糧市,售少府平價糧與關中民。”
“酂侯方才入宮,可是為此事?”
聽聞此問,劉盈只面帶微笑的一點頭,稍有些感懷的長嘆了口氣。
關中糧食價格居高不下,其實并非是什么新出現的問題。
無論是劉盈腦海中的那段陌生記憶里,漢室過往幾年的糧價跌宕,亦或是前一世,劉盈成為傀儡天子后的那些年,糧價,一直都是長安朝堂的一大心病。
結合劉盈尚未穿越而來時,對過去所保有的記憶,以及前世成為傀儡天子后的印象,‘糧價’一詞,始終是朝議、廷議的主要內容。
在劉盈腦海當中,關于糧價最早的記憶,便是漢五年,即垓下一戰那年,劉盈被當時還只是漢王的老爹劉邦送往長安。
劉盈清楚地記得,關中那一年的糧價區間,是每石二千五百錢到四千錢,秋收前后底,春、夏兩季高。
之后的漢六年,關中的糧價,便經歷了有漢以來,第一次有人為痕跡的暴漲!
在漢六年,也就是韓王信即將跳反,漢匈白登一戰在即那一年夏天,關中的糧價,一度漲到了八千錢一石!
八千錢一石的糧價,究竟對底層百姓造成了多大的傷害,劉盈并不清楚。
但有一個數據,或許能側面說明,突然暴漲的糧價,究竟會對漢室、對天下造成怎樣惡劣的影響。
——漢五年春,劉邦于洛陽繼天子位,立漢國祚,幾乎是同一時間下令:凡自山林走出,至官府登記戶籍,以為漢民者,皆授公士之爵、百畝之田!
在《授民田爵令》的帶動下,在漢五年春天到秋天,這不到半年的時間,光是三千里秦中,便迎來了‘人口大噴發’。
直到如今,都還儲存在丞相的內史戶籍檔案里,那半年的時間,關中的戶口,便從十五萬,暴漲到了將近六十萬!
在籍人口,更是從不到八十萬,暴漲到了將近三百萬!
可到了第二年,也就是漢六年,同樣是半年的時間,同樣是春天到夏天,關中的戶籍、人口,卻詭異的沒有絲毫增長!
——要知道今年,可已經是劉邦頒布《授民田爵令》的第七個年頭了!
而即便是如今,也依舊有不斷從深山老林走下來,領取戶籍、田畝的關中百姓,讓關中的戶口、人口按每年一成左右的速度增長!
那為什么漢六年,《授民田爵令》剛頒布之后的第二年,關中的戶口、人口,便詭異的沒有再增長呢?
難道是居高不下的糧價,讓那些躲進深山老林,以躲避戰亂的前秦、戰國遺民不愿意下山了?
這個問題的答案,并沒有被記錄在漢室的檔案當中,劉盈也很確定未來,某位太史公的史書之上,也不會為這個問題,給出太過明確的答案。
因為這個答案,太過于殘酷,又太過于令人悲痛······
事實是:《授民田爵令》頒布的第二年,‘下山登記戶籍可以領田畝’的消息傳播的更為廣泛的漢六年,關中新多出來的戶口,比漢五年還要多!
但在那一年,在那‘石八千錢’的天價糧食面前,有數之不盡的農民,從最開始的賣兒、賣女,到后來的易子相食,最終,淪落到了活活餓死的地步······
才剛下山,從官府領到田畝的‘新民’,都沒來得及適應自己‘漢人’得身份,就發現自己傾盡家財,都買不起春耕的糧種!
早一些下山,或本身就沒有上山避難的百姓們,更是欲哭無淚的看著手中,那一堆堆賣了幾百石糧食才換來,如今卻買不回幾十石糧食的銅錢。
就連官府、朝堂,乃至于天子劉邦,在如此令人發指的超高糧價面前,都只能祭出‘漢三銖’這種自掘墳墓、自毀根基的經濟舉措,以緩解中央財政的困局。
自漢六年那次全關中范圍內的糧價鼎沸起,關中人口銳減、戶口減少,糧價舉報不下,私鑄三銖莢錢成風等一系列后遺癥,都讓漢室,陷入了長達數十年的困頓。
為了撫平那一次糧價暴漲所產生的不良后果,漢室容忍了‘面值半兩的三銖錢’這種怪胎,在漢室存在了足足八年。
直到漢太祖高皇帝劉邦駕崩,太后呂雉親頒詔諭,禁民私鑄錢,漢室的貨幣市場才稍稍回到正軌。
至于糧價,那就更不用說了。
——劉盈至今都還記得:前世,自己年滿二十二歲的那一年,即漢十九年,關中的糧價,也依舊沒有跌下每石千錢!
在原本的歷史之上,為了讓關中的糧價,從漢六年的每石八千錢,降到漢武帝元年的每石六十錢,漢室,足足耗費了近百年的時間。
而這百年中的大部分時間,便被后世史學家籠統的稱之為:文景之治······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巴塘县|
东源县|
田东县|
荣昌县|
潜山县|
娱乐|
惠水县|
四平市|
阳新县|
峨山|
桐庐县|
象州县|
古丈县|
温泉县|
高雄市|
隆尧县|
武清区|
保山市|
大理市|
察雅县|
措勤县|
邵阳市|
汝阳县|
盖州市|
建平县|
苍溪县|
十堰市|
墨江|
盐亭县|
青阳县|
东乌|
靖西县|
桓台县|
平谷区|
台江县|
乳山市|
南木林县|
靖安县|
天气|
潜山县|
普宁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