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阁_书友最值得收藏的免费小说阅读网

番外:人物解析——呂氏外戚(上)-《大漢第一太子》


    第(2/3)頁

    而項羽想爭取的,是姬周那般,天子是個橡皮擦,大家都是諸侯王,各自在各自國土嗨皮,有事沒事出來爭個霸的寬松環境。

    準確的說:劉項、楚漢之爭,與其說爭的是天下,倒不如說,爭的是‘分封制是否應當被廢除’這一歷史性的話題。

    再看鴻門宴之后,所發生的一系列事件,也不難看出這一點。

    ——漢王劉邦自漢中‘明修棧道,暗度陳倉’,重奪三秦之地,被稱為‘還定三秦’。

    而霸王項羽因‘不夠恭敬’攻打田氏齊國時,打出的旗幟則是‘大懲小戒’。

    簡單來說就是:劉邦北出漢中,攻擊三秦,要的是統一,要的是領土;而項羽出征攻打其他諸侯國,要的是面子,要的是開心,要那個‘西楚霸王’的虛名。

    而在漢王劉邦攻滅楚王項羽,底定天下一統之大勢的過程當中,有一個非常關鍵的緩解。

    ——漢滅楚,并不是只靠著自己,而是整合了天下,那些被項羽封為諸侯的其余勢力,一起圍攻項羽,才最終逼得霸王烏江自刎。

    從劉邦糾結諸侯聯軍五十六萬,意圖直搗楚都彭城的彭城一戰,我們也不難看出這一點。

    那么,在項羽烏江自刎之后,天下真的統一了嗎?

    項羽是擋在劉邦面前的最后一個絆腳石,廢除分封制最后的一道關卡嗎?

    實際上,并不是。

    鴻門宴之后,天下一分為十八,去掉項羽所擁有的楚國、被韓信攻滅的田氏齊國,以及漢軍還定三秦過程中,攻滅的章邯、司馬欣等三位諸侯,到劉邦立漢社稷,承襲帝位之時,中原,依舊還有十數個諸侯王。

    而天子劉邦,說好聽一些,是被共舉為了周天子那樣的橡皮擦——起碼那些諸侯王應該是這么想的。

    要是說的難聽一些,劉邦稱帝,也可以說是自娛自樂,除了早早低頭臣服劉漢的趙王張敖、九江王英布、淮南王吳芮等寥寥數人,其他的各路諸侯,其實并不承認劉邦的天子身份。

    可劉邦還是悍然稱帝,導致了什么結果呢?

    ——從漢五年,劉邦承襲帝位開始,一直延續到漢十二年劉邦駕崩,都從未停歇的異姓諸侯王之亂!

    這樣說來,劉邦統一天下,得立漢祚的過程,也就很明顯了。

    一開始,大家都是諸侯王,只是由于理念不同、利益不一致,分成了兩個敵對陣營,說白了就是打群架。

    至于劉邦和項羽,頂多算是這兩方各自的老大。

    等項羽烏江自刎,這場群架也就算是結束了,劉邦這方陣營的小弟們,有的選擇給大哥個面子,讓大哥做皇帝,也有的小弟不服,希望恢復往常那般,大家都是諸侯王,平起平坐的情況。

    而漢太祖高皇帝劉邦,在利用這些小弟打敗了項羽之后,便開始了‘兔死狗烹’的清洗。

    知道了這一點之后,再回過頭去看‘呂澤為什么沒被封王’這一點,答案也就很明顯了。

    ——劉邦稱帝后遍封異姓諸侯,本就是抱著‘先穩住諸侯勢力,再逐個擊破’的想法;在被封為異姓諸侯王的那一天,韓王信、梁王彭越,包括淮陰侯韓信等人的命運,就已經注定是死亡了。

    因為從劉邦在歷史上的一舉一動來看,在‘統一’和‘分封’的抉擇中,劉邦毋庸置疑的選擇跟隨偶像的腳步。

    但比起始皇嬴政直來直去的直接廢分封,劉邦的處理手段顯然更為老道:想封王,我就封,然后等你犯錯,我再把你殺了,大家也都看到封王帶來的惡果,這樣,分封制就可以《徐徐圖之》《慢慢廢除》。

    如此說來,對于大舅哥呂澤,劉邦怎么會做這種‘給你封個王,然后殺了你’的操作?

    本就是自家親戚,呂澤又怎么會愚蠢到去爭取將來必定死無葬身之地的異姓諸侯之位?

    比起自己做一個將來必死的諸侯王,顯然是將外甥劉盈扶上皇位,讓呂氏成為劉漢第一外戚來的更劃算,也更安全一些。

    這,就是我給‘呂澤為什么沒封王’給出的答案:呂澤,或者說呂氏,沒那么蠢。

    作為劉漢社稷的二股東,呂氏外戚清楚地知道,什么東西是自己能爭取的,什么是不能爭取的,爭取什么東西利益最大,且最為安全。
    第(2/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东阿县| 丰宁| 邵阳市| 湘阴县| 黔南| 昌乐县| 大同市| 宣恩县| 栾城县| 石台县| 安康市| 庆安县| 将乐县| 临武县| 遂宁市| 延庆县| 南陵县| 汝南县| 澄迈县| 贡觉县| 安西县| 昂仁县| 乌恰县| 都江堰市| 前郭尔| 阿克苏市| 永平县| 兴化市| 洪洞县| 中西区| 青铜峡市| 林周县| 宣城市| 威信县| 赫章县| 吉林市| 镇康县| 化德县| 正阳县| 屯门区| 濉溪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