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 言傳身教-《如水劍道》
第(1/3)頁
秋陽半懸,天光并不刺眼,藹藹云嵐無精打采,在鉛青的穹幕上顯得蒼白。
一老一少,一左一右,徑直穿過齋院、穿過觀中道士的居室院落,自后門而出,又來到那株古木下。
楊朝夕對這吳天師脾性還不太了解,忽然被帶至后山,也有些不明就里:“吳道友!方才我與眾師兄弟練拳、正在興頭,卻不知您有何見教?要在這僻靜的處所來說。”
吳天師展顏笑道:“老道請小友過來,自然是有體己話要說。有幾句中聽、也有幾句不中聽,卻是不吐不快。望小友莫怪我這老家伙口中啰嗦。”
楊朝夕拱手道:“道友不必客氣!既然不吐不快,小道洗耳恭聽便是。”
吳天師捋完一捧白須,沉吟片刻才道:“自早齋完那時,我便在演武場外觀看。小友,你能苦修道法、勤懇習武,一觀之地已是翹楚。兼有博采眾長的意識,不盲從、不自縛、不拘泥,同輩之中、更是難得!”
楊朝夕笑道:“這些話卻也中聽,那么不中聽的是什么?”
吳天師揚眉一笑:“老道本不該潑你冷水,但我修道之人若要行穩致遠,卻是要聽聽不中聽的話。你欲拆解、融合拳法,是博采眾長的嘗試,精神固然可嘉,但基于你如今年紀和閱歷,卻實在有些好大喜功。
若真想要‘博采’,以后便要多加留意各路拳法武技,能夠學來,便都學來!若想要取‘眾長’,你還須分析所見拳法武技中的優劣,若是一流武技、大可照搬照抄,若是二三流的武技、學其絕招便可。
這些事情,與靈根、稟賦無關,不是旦夕之間便能一蹴而就,而是要靠云游歷練去累積。所以要學的東西還有很多,等你學得夠多、領悟得夠透徹,想要創一門拳法、或者一門功法,都不在話下。”
楊朝夕點點頭,拱手道:“小子不自量力,終于貽笑大方了。”
吳天師卻擔心他因自己幾句話,便要灰心沮喪,于是拍了拍楊朝夕肩膀:“倒不必妄自菲薄。唯有少年人,每每行事、方能出人意表!反觀年長之人,大多循規蹈矩、得過且過,反而難有所成就。老道所言,便是想你在如此好的年紀,能揚長避短,多做些夯土基、筑石臺的事情,切勿好高騖遠、嘩眾取寵。”
楊朝夕卻突然正色道:“道友多慮,小道自來心寬。只是俗語說‘入寶山而空手回,不是目不識珠,便是愚不可及’,如今‘人形寶山’在此,若還不能學到些厲害本領,豈不是辜負了天意!”心中卻暗笑:既然我本領、年紀遠不如你,咱們恰又是忘年之交,那么便不必虛詞客套,有什么好東西、便教幾樣給我。
吳天師大笑:“天予不取,反受其咎!小友雖是譬喻,道理上卻堂堂正正。也罷,我這‘人形寶山’便任君采擷,卻不知小友想學些什么?”
楊朝夕卻早將這事想得周全,開口便道:“道友畢竟客居,總有一日還要去別處云游。我想學的,必然是上清觀中沒有,而道友又無法訴諸筆端、留下書卷的本領。”
吳天師揮掌輕拍腦門,笑道:“小友倒給老道出了一道難題。不過老道這把年紀,最喜排憂解難。我便說一些名目,小友可自行挑選。道門修行,博大精深!道門法術,包羅萬象!然而歸攏起來,不過三類:丹道、方技、數術。”
楊朝夕一愣,知道沒這么簡單:“道友,每一類怕也是包羅萬象吧?愿聞其詳!”
吳天師點頭笑道:“第一丹道,分內丹之道和外丹之道,你手上那套《翠云丹會輯要》對內丹之道有詳述,對你來說已是囊中之物;至于外丹之道,我會教你些靠譜的熔煉之法。
第二方技,分為醫經、經方、房中、神仙,皆為強健精魄、延長壽歲之法,我先教你些實用技藝,縱不能懸壺濟世,一些慣常疾病卻可手到病除。
第三數術,包含最雜,凡星象、歷法、占卜、堪輿、望氣、相面、讖緯……等等雜學,均在此列,老道慚愧,這許多年也只學通了堪輿、望氣、相面三樣,也可傾囊相授。”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平山县|
宁南县|
容城县|
英吉沙县|
六枝特区|
黑山县|
武冈市|
丰台区|
平原县|
云阳县|
喀喇沁旗|
恩平市|
克什克腾旗|
清徐县|
公安县|
汨罗市|
西平县|
文昌市|
克山县|
镇康县|
喜德县|
科尔|
礼泉县|
梓潼县|
宜章县|
内黄县|
额尔古纳市|
汉沽区|
华坪县|
金门县|
张家港市|
七台河市|
道真|
西乌珠穆沁旗|
斗六市|
武定县|
营口市|
筠连县|
连南|
张家港市|
重庆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