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圍著篝火,一邊吃著美食一邊跳著舞蹈,還真像某印第安部落里跳大神的分食物的習(xí)俗。 他也不忘料理狼肉,焯好后純天然的碎冰溪流冷卻清洗,做好后撈起來,再用脂肪油來生煎。將狼肉片放入鍋內(nèi),脂肪被炸至呈金黃色,放入花椒炸出香味后,再放入猴頭蘑、黑木耳,用刀子煸炒起來。 用手指惦著分量,撒入一些精鹽進(jìn)入,燜燒至狼肉酥爛為止。切的整整齊齊像豆腐塊似的狼肉,還有那油煎得金黃的色澤,點(diǎn)綴著幾片黑木耳,鑲嵌猴頭蘑……這樣一盤紅燒悶狼肉,看著已經(jīng)是罪過了。 二狗胃口大動(dòng),“朋友們,這才是正餐,我已經(jīng)期待好久了。” “尼瑪別說了,不裝逼我們還是好朋友。” “太過分了,不帶這樣裝逼的,再裝逼我要報(bào)警了。” “實(shí)在是太受罪了。” 二狗嘿嘿一笑,開始品嘗起來,先試探著吃一塊,咀嚼了半天滿嘴都是肉汁才辛苦咽下肚。還沒說話,表情已經(jīng)深深出賣了他,盡管彈幕上一片“別說別說”“求別說”他依然要說: “狼肉中的騷味、腥膻味吸取的很干凈。我采用純天然的冰溪河流天然水,純天然的兔油煎熬油燜,再輔佐頂級(jí)食材的猴頭蘑,搭配黑木耳熬燉,才成型。吃起來感覺韌勁十足,嚼而不爛,還彈牙口,有一種蘑菇的香味和木耳的味道。大體味道跟狗肉差不多,卻不及狗肉的細(xì)膩多一分粗糙。” “有句俗語說,狗肉滾三滾,神仙坐不穩(wěn),我想狼肉會(huì)更勝一籌。” “以前看過一本書,描寫一個(gè)老知青到北大荒下鄉(xiāng),十幾人一起吃過一次狼肉,然后永生不忘。大概是這樣描寫的:‘……炕桌上一大碗白切狼肉,一瓶北大荒酒,雖說以后吃過天上飛的大雁,小鳥,水泡里的泥鰍等等,都不如狼肉的美味。’” “這也是我第一次吃狼肉,尤其是在這種氛圍環(huán)境下,有兩百多萬人陪著我吃,同樣讓人難忘。不過我覺得這次的狼肉料理還有待提高,畢竟狼是食肉動(dòng)物不同于兔子,狼肉味道是很重的,我條件又太過簡(jiǎn)陋、加上佐料稀缺,并沒有完全做到位,只能給80分,希望之后能得到更多的食材。” 終于吃飽了,二狗站起來伸了個(gè)懶腰,道:“吃飽之后,再熱上一壺水,放入幾根甘甜樹根進(jìn)去煮沸。飯后一杯茶,生活有滋味。” “趁著現(xiàn)在,去看看陷阱里有沒有進(jìn)魚。”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