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經過三個半月的鏖戰,歐洲大陸充斥著肅殺、凝重以及悲涼的氣氛,作為主戰場的日耳曼王朝,更是滿目蒼夷。 日耳曼王朝的頑強,超出了盟軍的預料。 在這一場生死大戰中,短短三個月時間,日耳曼王朝就征兵四十余萬,王朝總兵力不減反增,真正的輸陣不輸人。 時間一久,盟軍遠征帶來的后勤壓力,正日益顯現。 歐洲戰場,一時竟陷入僵持之中。這種時候,盟軍迫切希望得到道森王朝的援助,以期一鼓作氣,以最小的代價攻克日耳曼王朝。 否則的話,時間一久,盟軍就算取勝,也是兩敗俱傷之局。整個歐洲大陸,好不容易積攢下來的家底,怕是要全部陷在這一場大戰之中。 偏偏道森王朝剛在南美栽了一個大跟頭,丟掉哥倫比亞地區不說,還被大夏打到墨西哥灣的家門口,別提有多憋屈了。 此時的杰克正卯足了勁,要在北美戰場建功呢,哪里還有余力,還幫助遠隔大西洋的歐洲盟友。 這就尷尬了。 唯一讓盟軍欣慰的是,大夏這個潛在的威脅,似乎沒有真正介入歐洲戰場的企圖,就是北非軍,在阿爾及利亞地區的推進也是非常緩慢。 雖然不解,盟軍還是很高興的。 就是在這樣一種情況下,蟄伏的大夏,猛然露出獠牙。 七月二日,已經全軍深入阿爾及利亞境內的大夏北非軍,一改往日保守作風,突然變得主動起來,向駐扎在該地區的西班牙大軍,發起猛攻。 猝不及防下,西班牙大軍被打的節節敗退。 北非軍不僅占據兵力優勢,單兵戰力也要強于敵軍,這一發力,自然就如摧枯拉朽一般,僅用不到一周時間,就橫掃半個阿爾及利亞地區。 七月十日,北非軍就推進到阿爾及爾城下。 雖然推進迅速,北非軍卻無糧草困惱。 在對峙的這段時間,非洲都護府從利比亞行省跟埃及行省,征集了大量糧草物資,源源不斷地運往前線,囤積在邊境城池。 北非軍在前線發力,運糧隊伍迅速跟上,配合默契。 如此高效的后勤組織能力,主要歸功于大夏對埃及王朝的全面接管。 距離大夏接收埃及王朝,已經過去近三個月時間,在非洲都護府以及行省總督衙門的雙重努力下,埃及行省跟利比亞行省,已經漸漸走上正軌。 當地百姓不管愿意還是不愿意,都已默認更換國籍的既定事實。 再加上大軍的威懾,以及衙門的恩厚,大部分百姓的心態已經調整過來,重新投入新生活,沒想著去做過多折騰。 地方秩序,得以恢復。 真要想不開,各地衙門大牢里關押的“惡霸”,就是最好的警示。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