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阁_书友最值得收藏的免费小说阅读网

卷五-《史記》


    第(1/3)頁

    張釋之馮唐列傳

    廷尉張釋之是堵陽人,字季。和他的哥哥張仲生活在一起。由于家里有錢而做了騎郎,侍奉孝文帝,十年內(nèi)沒有升遷,默默無名。張釋之說:“長時間做郎官,耗減了哥哥的家產(chǎn),使我心中不安。”想要辭職回家。中郎將袁盎知道他有賢能,舍不得他走,就奏請孝文帝調(diào)補他任謁者。張釋之朝見文帝完畢后,就乘機陳說了利國利民的大計,文帝說:“說些現(xiàn)實的事,不要高談闊論,說些現(xiàn)在就能實施的事。”于是,張釋之又談起秦漢之間的事,還有關(guān)于秦朝滅亡和漢朝興起的原因,講了很久。文帝很贊賞他,就任命他當了謁者仆射。

    一次,張釋之隨孝文帝出行,登臨虎圈游覽,孝文帝詢問上林尉簿冊上登記的各種禽獸的情況,問了他十幾個問題,上林尉左看右看,全都答不上來。看管虎圈的嗇夫從旁代替上林尉回答了皇帝的問題,答得極為周全,想借此顯示自己對答如流的本事。孝文帝說:“難道做官吏不應(yīng)該像他這樣嗎?上林尉無能啊。”于是下詔張釋之命令嗇夫做上林令。張釋之過了許久才上前說:“陛下覺得絳侯周勃是怎樣的人呢?”文帝說:“是忠厚長者啊!”張釋之再一次問:“東陽侯張相如人怎樣呢?”文帝又說:“忠厚長者。”張釋之說:“絳侯與東陽侯都被稱為忠厚長者,可這兩個人都不善于言談,現(xiàn)在您這樣做,難道是鼓勵人們效法這個喋喋不休、伶牙俐齒的嗇夫嗎?秦朝由于重用了文官,所以他們爭著以辦事迅急、督責苛刻為好,然而流弊在于徒有官樣文章的形式,而沒有悲憫同情的實質(zhì)。出于這個緣故,秦君根本聽不到自己的過失,所以國勢日衰,到秦二世時,秦朝也就土崩瓦解了。現(xiàn)在陛下因為嗇夫能言善辯就越級提拔他,我擔心天下人都會跟著這種風氣走,爭相施展口舌之能而不講求實實在在的東西。況且在下位的人常效仿在上的人,比影子和回聲還快,陛下做任何事都不可不慎重啊!”文帝說:“好。”于是,放棄了任命嗇夫為上林令的打算。

    皇上上車后,讓張釋之在旁陪乘,車緩緩前行。皇上問張釋之關(guān)于秦政的弊端,張釋之都一一據(jù)實回答。到了宮中,皇上就任命張釋之當了公車令。

    不久,太子與梁王共乘一輛車入朝,經(jīng)過司馬門時也沒有下車,當時張釋之追上去攔下太子與梁王,沒讓他們進宮。并揭發(fā)他們在司馬門不下車是犯了不敬之罪,并稟告皇上。薄太后聽說了這件事,文帝摘下帽子來向太后陪罪:“怪我教導(dǎo)兒子不嚴。”薄太后這才派使臣傳令赦免太子和梁王的罪過,他們才得以進宮。文帝由此事更看出了張釋之的與眾不同之處,任命他為中大夫。

    又過了一段時間,張釋之升為中郎將。隨皇上到了霸陵,皇上站在霸陵北邊眺望。當時慎夫人也隨從前行,皇帝指著通往新豐的路給她看,說道:“這是通往邯鄲的路啊。”皇上讓慎夫人彈瑟,自己和著瑟的曲調(diào)歌唱,心情凄慘悲傷,回頭對群臣說:“唉!拿北山的石頭做槨,把苧麻、絲絮切碎,塞滿石槨的縫隙,再用漆把它們粘在上面,哪還能打得開!”左右的人都說:“是的。”張釋之走上前說道:“假使這里面有了能夠引起人們貪欲的東西,即使封閉南山,也還是會有縫隙;若沒有引起人們貪欲的東西,即便沒有石槨,又有什么值得憂慮呢!”文帝夸他說得好。后來又拜他為廷尉。

    不久后,皇上出巡經(jīng)過中渭橋,有個人突然從橋下跑出來,驚嚇了皇上乘坐的車馬。于是派騎士捉住這個人,把他交給了廷尉張釋之。張釋之審問那個人。那人說:“我是鄉(xiāng)下人,聽到了清道禁止通行的命令,就躲到橋下。過了好久,以為皇上的車馬已經(jīng)過去了,便從橋下出來,一下子看到了皇上的車隊,就跑起來了。”然后廷尉上奏給皇上那個人應(yīng)得的處罰,說他違反了清道的禁令,按刑法應(yīng)處以罰金。文帝怒道:“這個人讓我的馬受驚了,幸虧我的馬馴良溫和,倘若是別的馬,說不定就把我摔傷了,可是廷尉卻只判處他罰金!”張釋之說:“法律是天子與天下人共同遵守的。現(xiàn)在法律就是這么規(guī)定的,要再加重處罰,就無法取信于民。況且在那時,皇上您派人就地殺了他也就罷了。現(xiàn)在既然把他交給廷尉,廷尉乃天下公正執(zhí)法的象征,稍有偏斜,天下執(zhí)法者都會效仿而任意減輕或加重刑罰,老百姓豈不是要手足無措了?愿陛下明察。”過了許久,皇上才說:“廷尉是對的。”

    后來,有個人偷了高祖廟神座之前的玉環(huán),被逮住了,文帝大怒,將其交給廷尉治罪。張釋之按法律規(guī)定的偷盜宗廟服飾器物之罪上奏皇帝,奏明應(yīng)在鬧市執(zhí)行死刑并暴尸街頭。皇帝勃然大怒:“這人妄作胡為、無法無天,竟敢偷先帝宗廟中的器物,我交給廷尉審理,是想要給他滅族之罪,而你卻一味按照法律上奏對這個案子的懲處意見,這不是我恭敬奉承宗廟的用意。”張釋之摘掉帽子叩頭謝罪:“按照法律這樣判處已經(jīng)足夠了。況且斬首示眾和滅族都是死罪,但以犯罪程度的輕重而論,是有差別的。現(xiàn)在他偷宗廟的器物就誅滅他全族,萬一有愚民盜掘了長陵,陛下又該用什么重刑來處罰他呢?”過了很久,文帝和薄太后說了這件事,才準許了廷尉的判決。當時,中尉條侯周亞夫和梁國相國山都侯王恬開都認為張釋之執(zhí)法公正,就與其成為親密的朋友。由此張釋之得到了天下人的稱頌。

    后來,文帝去世,景帝即位。張釋之心中害怕,假托生病,想要辭官離去,又擔心會有殺身之禍;想見到景帝后當面謝罪,又不知怎么辦才好。他用了王生的計策,終于得以見到景帝當面道歉謝罪,景帝沒有怪罪他。

    王生是擅長黃老之道的處士。曾被召進朝廷,三公九卿全都站在那里,王生是老年人,說“我的襪帶松了”,回頭又對張廷尉說:“給我系好襪帶!”張釋之就跪下為王生系好襪帶。事后,有人問王生:“為什么您要在朝廷上羞辱廷尉,讓他跪著給您系襪帶?”王生說:“我年紀大了,又是個地位卑下的人。自己揣度最終不能帶給張廷尉什么好處。張廷尉當今是天下名臣,我故意羞辱他,讓他跪下系襪帶,想用這種方法來加強他的名望。”諸位大臣們聽說這件事后,都稱頌王生的賢德,而且敬重張廷尉。

    張廷尉侍奉了景帝一年多,被貶為淮南王相,還是因為以前得罪景帝的緣故。過了很久,張釋之去世。他的兒子叫張摯,字長公,為官一直做到大夫,后來被免職。因為他不善于迎合當朝的權(quán)貴,因此終身沒有再做官。

    馮唐,他的祖父是趙國人。他的父親遷居到代地。漢朝建立后,又遷居安陵。馮唐以孝行著稱,被推舉為中郎署長,侍奉文帝。一次文帝乘車路過馮唐的官署,問馮唐道:“您老人家怎么還做著郎官?家在哪里?”馮唐一一如實作答。文帝說:“我在代郡的時候,尚食監(jiān)高袪曾多次跟我提起趙將李齊的才能,說他曾在鉅鹿城下作戰(zhàn)。現(xiàn)在每當我吃飯的時候,總會想起鉅鹿之戰(zhàn)。您老人家知道這個人的事跡嗎?”馮唐答道:“他還比不上廉頗、李牧等將領(lǐng)。”孝文帝說:“何以見得?”馮唐說:“我的祖父在趙國的時候,擔任過將領(lǐng),和李牧交情很好。我父親做過代相,與趙將李齊也是好朋友,所以了解他們的為人。”孝文帝聽說了廉頗、李牧的為人,很高興,拍著大腿說:“哎!偏偏我得不到廉頗、李牧這樣的將軍,如果有了這樣的將軍,我難道還會為匈奴而憂心嗎?”馮唐說:“皇上啊,我想即使您得到廉頗、李牧這樣的人,也不會任用他們的。”文帝大怒,起身回皇宮了。過了很久,才又召見馮唐,責備他道:“你為什么要當眾侮辱我?難道就不能在沒人的時候告訴我嗎?”馮唐謝罪道:“我這個粗鄙的人不懂得忌諱。”

    當時,匈奴人新近大舉入侵朝那,殺死北地都尉孫卬。文帝正為此事憂慮,終于再去詢問馮唐:“你怎么知道我不會任用廉頗、李牧這樣的人呢?”馮唐答道:“我聽說上古的君王派遣將軍的時候,要跪著推車轂說道:‘朝中的事我決斷,外面的事由將軍裁定。’軍隊中所有因功封爵行賞的事,都由將軍決定,回來時再奏報朝廷。這不是虛話啊。我祖父說,李牧在守衛(wèi)趙國邊境的時候,把從軍市征收的租稅都自行用來犒賞部下,封賞全由將軍在外決定,朝廷不介入干預(yù)。君王委托重任給他,而要求他成功,因此李牧才能夠充分發(fā)揮他的才智。派遣精心選拔的戰(zhàn)車一千三百輛,善于騎射的士卒一萬三千人,能夠建立戰(zhàn)功的精兵十萬人,因此能夠在北方驅(qū)逐單于,擊破東胡,消滅澹林,向西抑制強秦,向南支援韓、魏。當時趙國幾乎稱霸天下了。后來趕上趙王遷即位,他的母親原是賣唱的女子。趙王遷一即位,就聽信了郭開的讒言,最終殺害了李牧,換顏聚取代了李牧。因此軍隊潰敗,被秦軍消滅了。如今我聽說魏尚擔任云中郡郡守,他把軍市上征收的稅金全部拿來犒勞士兵,還拿出自己的財產(chǎn),每五天殺一次牛,款待賓客、軍吏和門客,因此匈奴人遠遠地躲開他,不敢靠近云中郡的要塞。匈奴入侵過一次,魏尚率軍出擊,殺死了很多敵人。那些士卒都是平常人家的子弟,從農(nóng)家出來參軍,哪里知道“尺籍”、“伍符”之類的法令呢?他們只知道整天拼死作戰(zhàn),消滅敵人,捕獲俘虜,可是當他們向上報功的時候,只要有一句話不對的,法官就用法律來制裁他們。應(yīng)得的賞賜不能兌現(xiàn),而法官卻一定要按法律懲處他們。我很愚蠢,認為陛下的法令過于嚴明,獎賞太輕,懲罰過重。況且云中郡郡守魏尚只因上報殺敵之數(shù)少了六個,陛下就將其交給法官治罪,削奪了他的爵位,判處一年的徒刑。由此說來,陛下即使是得到廉頗、李牧這樣的人,也是不會重用的。我確實愚蠢,總是不避忌諱,該當死罪,該當死罪!”文帝聽后很高興,當天就派馮唐持節(jié)出使赦免魏尚,讓他重新?lián)卧浦锌たな兀⑶胰蚊T唐為車騎都尉,統(tǒng)領(lǐng)中尉和各郡國的車戰(zhàn)士兵。

    孝文帝后元七年,孝景帝即位,任命馮唐做楚國丞相,不久后被免職。漢武帝即位的時候,訪求賢良之士,大家都舉薦馮唐。馮唐當時已有九十多歲,不能再做官了,于是武帝任命他的兒子馮遂為郎官。馮遂字王孫,也是一個奇才,和我關(guān)系很好。

    太史公說:張釋之有關(guān)忠厚長者的一番話與他嚴守法度而不迎合皇帝心意之事,以及馮公談?wù)撊斡脤㈩I(lǐng)率軍作戰(zhàn)之事,真是有意思啊!有意思啊!常言道:“不了解某個人,看看他結(jié)交的朋友就能了解了。”兩位先生所說的有關(guān)長者將帥的話,應(yīng)該標著在朝廷上。《尚書》中說:“不偏私不結(jié)黨,王道才會寬廣;不結(jié)黨不偏私,王道才能平坦。”張季與馮公接近于這種不偏私、不結(jié)黨的標準了。

    扁鵲倉公列傳

    扁鵲是勃海郡鄭地人,姓秦,名越人。年輕時在一家客店做主管。客人長桑君到客店來,只有扁鵲把他當成一個奇人看待,時常恭敬謹慎地接待他。長桑君也知道扁鵲不是一個普通人,他來客店有十多年了,一天他招呼扁鵲和自己坐坐,悄悄對扁鵲說:“我有秘方,我老了,想要把它傳給你,你不要將其泄露出去。”扁鵲說:“是。”于是長桑君從懷中掏出一種藥給扁鵲,并說道:“用未落地的露水送服這種藥下肚,三十天后你就能了悟許多事情。”接著又把他所有的秘方都給了扁鵲。忽然之間他就消失了,大概他不是凡人吧。扁鵲按照他所說的,服藥三十天,就能看得見墻另一邊的人。因此用這個功能給別人看病時,能看到五臟內(nèi)所有的病變部位,只是表面上還以為病人切脈為名。他有時在齊國行醫(yī),有時是在趙國。在趙國時名為扁鵲。

    晉昭公時,諸多大夫的勢力強大而國君的力量衰弱,趙簡子是大夫,卻專斷國事。趙簡子生病了,五天不省人事,大夫們都感到害怕,于是把扁鵲召來。扁鵲進去診斷后走出來,董安于向他詢問趙簡子的病情,扁鵲答道:“他的血脈正常,你們大驚小怪什么!從前秦穆公也曾出現(xiàn)過這種情形,昏迷了七天后才醒。醒來當天,告訴公孫支和子輿:‘我在天帝那里非常快樂。之所以去那么久,是因為正好碰上天帝要告訴我一些事。天帝對我說“晉國將要大亂,五代不能安寧。之后將有人成為霸主,他稱霸不久就會死去。霸主的兒子將使你們國家的男女淫亂”。’公孫支把這些話記錄并且收藏起來,后來秦國的史書上記載的這些事就發(fā)生在晉國了。晉獻公時的大亂,晉文公的稱霸,及晉襄公在殽山打敗秦軍后,回朝便放縱淫亂,這些你都是知道的。如今你們主君的病和秦穆公的相同,不出三天就會痊愈,然后必定也會說一些話。”

    過了兩天半后,趙簡子醒了,告訴眾大夫:“我去天帝那兒后非常快樂,與百神在天的中央游玩,那里有各種樂器,奏出許多樂曲,跳著各式舞蹈,不像三代時的樂舞,樂聲令人心動。有一只熊想要抓我,天帝命令我將其射殺,我射中了熊,熊死了。有一只羆過來了,我又射它,射中了,羆也死了。天帝非常開心,賜給我兩個竹笥,里邊都裝有副品。我看見我的兒子在天帝身旁,天帝托付給我一只翟犬,并說:‘等到你兒子長大成人時賞賜給他。’天帝告訴我:‘晉國將會一代比一代衰微,過了七代就會滅亡。秦國人將在范魁之西大敗周人,但他們也不能擁有那里。’董安于聽完這些話后,將這些話記錄并收藏了。人們將扁鵲的話告訴趙簡子,趙簡子賜給扁鵲四萬畝田地。

    后來扁鵲路經(jīng)虢國。虢太子死了,扁鵲到虢國王宮門前,問一位喜好方術(shù)的中庶子道:“太子得了什么病,為什么在京城舉行祭祀的事超過了其他所有的事?”中庶子說:“太子的病是血氣沒有按照規(guī)律運行,陰陽交會錯亂而無法疏泄,猛烈地在體表發(fā)作后,就造成了內(nèi)臟受到傷害。人體內(nèi)的正氣不能制止病邪之氣,邪氣積聚在體內(nèi)而不能疏泄,因此陽脈弛緩陰脈迫急,所以突然昏厥至死。”扁鵲問:“他是什么時候死的?”中庶子答道:“從雞鳴到現(xiàn)在。”扁鵲又問:“收殮了嗎?”答道:“還沒有,太子離世還不到半天。”“請稟告虢君,我是勃海郡的秦越人,家在鄭地,還沒有機會仰望到君王的神采,拜見并侍奉他。聽說太子不幸去世了,我有辦法使他復(fù)活。”中庶子說:“先生該不是在胡說吧?怎么說太子能再活過來呢!我聽說上古時有個叫俞跗的醫(yī)生,他治病不用湯劑、藥酒、镵針、砭石、導(dǎo)引、按摩、藥熨等方法,而是一診視就發(fā)現(xiàn)疾病的所在,順著五臟的腧穴,割開皮膚,剖開肌肉,疏通經(jīng)脈,結(jié)扎筋腱,按摩腦髓,觸動膏肓,疏理橫膈膜,清洗腸胃,洗滌五臟,修練精氣,改變形體,先生的醫(yī)術(shù)若能如此,那么太子就能死而復(fù)生了;如果無法做到像那樣,卻想要使太子復(fù)活,簡直不能把這樣的話告訴剛會笑的孩子。”過了整整一天,扁鵲才仰天嘆息道:“您說的那些治療方法,就像用竹管來看天,從縫隙中觀察花紋。我用的治療方法,不必切脈、看面色、聽聲音、觀察體態(tài)神情,就能說出疾病之所在。知道病人外在的表現(xiàn),就能推知內(nèi)在發(fā)病的原因;知道疾病內(nèi)在的原因,就能論知它外在的癥狀。人體內(nèi)的疾病會從體表顯現(xiàn)出來,不需遠行千里,我診斷病人的方法很多,不應(yīng)只從一個角度看事物。你如果認為我不夠真實可靠,你可以進去試著診視太子,應(yīng)該會聽到他耳朵鳴響、看到他鼻翼翕動,順著兩腿摸到他的陰部,那里應(yīng)該還有余溫。”

    中庶子聽了扁鵲的話,目眩眼花不能眨動,舌頭翹著說不出話,后來就進去把扁鵲的話稟告虢君。虢君聽后非常驚訝,走出內(nèi)廷到宮廷的中門接見扁鵲,對他說:“我私下聽說您的高風亮節(jié)已經(jīng)很長時間了,然而一直沒機會拜見您。這次先生路經(jīng)我們小國,若有幸得到您的救助,那我這個偏遠國家的君主真是太幸運了。有先生在,我的兒子就能活過來;沒有先生,他就只有被拋尸野外而填埋溝壑了,永遠死去不得復(fù)活。”話沒說完,他就悲傷抽泣,精神恍惚,不停流淚,悲哀得無法自制,容貌神情都變了樣。扁鵲說:“太子得的病,就是所謂的‘尸蹶’。由于陽氣陷入陰脈,脈氣纏繞沖了胃,經(jīng)脈受到損傷而脈絡(luò)被阻,分別注入下焦、膀胱,所以陽脈下墜,陰氣上升,陰陽兩氣交會,閉塞不通。陰氣又逆而上行,而陽氣只好在內(nèi)部運行,陽氣徒然在身體下部和內(nèi)部鼓動卻不能上升,在上、在外的陽氣被阻絕而不能被陰氣遣使,身體上部有隔絕了陽氣的脈絡(luò),下部有破壞了陰氣的樞紐,這樣陰氣破壞、陽氣斷絕,所以人的容顏失色,血脈混亂,因此人就會形體安靜,像死去的樣子。太子實際上并沒有死。因為陽氣入襲陰氣阻隔了臟氣的,便能治愈;陰氣入襲陽氣而阻絕臟氣的,必定會死。這幾種情形,都會在五臟厥逆的時候突然發(fā)作。醫(yī)術(shù)精良的醫(yī)生可以治愈這種病,拙劣的醫(yī)生就會困惑了。”

    扁鵲便叫他的弟子子陽磨礪針和砭石,在三陽五會穴下針。過了一會兒,太子醒過來了。扁鵲又讓弟子子豹準備五分劑量的藥熨,再用八減方的藥劑混合煎煮,交替熨敷在兩脅下面。于是太子能坐起來了。又進一步調(diào)和陰陽,僅僅口服湯劑二十天就使身體恢復(fù)得和從前一樣了。因此天下人都認為扁鵲能使人死而復(fù)生。扁鵲卻說:“不是我能使人死而復(fù)生啊,這是他自己能夠活下去,我只是促進他恢復(fù)健康罷了。”

    扁鵲路過齊國,齊桓侯將他當作客人來招待。他進入朝廷拜見桓侯時說:“您的皮膚和肌肉之間有疾病,不治恐怕會深入體內(nèi)。”桓侯說:“寡人沒有病。”扁鵲出去后,桓侯對身邊的人說:“醫(yī)生喜好功利,想把沒病的人說成是自己治好的,以爭功。”五天后,扁鵲再去拜見桓侯,說:“您的病已到了血脈里,不治恐怕會加重。”桓侯說:“我沒病。”扁鵲出去了,桓侯不高興。又過了五天,扁鵲再次拜見桓侯,說:“您的病已到了腸胃間,不治將更深入體內(nèi)。”桓侯不搭理他。扁鵲出去后,桓侯不高興。五天之后,扁鵲又去,看見桓侯就退出去跑了。桓侯派人問他逃跑的原因。扁鵲說:“疾病在皮肉間,靠湯劑、熨藥的效力就能治病;疾病在血脈中,靠針扎、砭石的效力就能治病;疾病在腸胃中,藥酒的效力就能治病;疾病到了骨髓,就是司命之神也無可奈何了。現(xiàn)在疾病已在骨髓中,我因此不再為他治病了。”過了五天后,桓侯身染重病,派人去召扁鵲,扁鵲已逃離了齊國。于是桓侯就病死了。

    假若桓侯能預(yù)知沒有顯露的病的征兆,能夠讓好的醫(yī)生及早治療,那么疾病就能治愈,性命就可以保住。人們擔憂的是生的病太多,醫(yī)生擔憂的是治病的方法太少。所以有六種疾病不能醫(yī)治:為人驕狂放縱不講道理,是一不可治;輕視身體看重財物,是二不可治;衣著飲食不適應(yīng)時節(jié)變化,是三不可治;陰陽錯亂,五臟功能不穩(wěn)定,是四不可治;形體羸弱而不能服藥,是五不可治;迷信巫術(shù)而不相信醫(yī)術(shù),是六不可治。有其中的一種情形,就很難醫(yī)治了。

    扁鵲的名聲傳遍天下。他路過邯鄲時,聽說當?shù)厝俗鹬貗D女,就做了治婦科病的醫(yī)生;路過洛陽時,聞知周人對老人恭敬,就做了專治耳、眼、四肢痹病的醫(yī)生;到咸陽來,聽說秦人喜愛孩子,就做了治小兒病的醫(yī)生;他隨著各地的習俗來變化他的行醫(yī)范圍。秦國的太醫(yī)令李醯知道自己的醫(yī)術(shù)不如扁鵲,就派人刺殺了扁鵲。到現(xiàn)在,天下談?wù)撁}學的人,都還是遵從扁鵲的理論和實踐。

    太倉公是在齊國都城管理糧倉的官員,他是臨淄人,姓淳于,名意。年少的時候喜好醫(yī)術(shù)。漢呂后八年,又拜了同郡元里的公乘陽慶為師學習醫(yī)術(shù)。這時陽慶已有七十多歲了,沒有后代,就讓淳于意把他從前學的醫(yī)方統(tǒng)統(tǒng)丟掉,然后把自己的秘方全交給他了,并傳授給他黃帝、扁鵲的脈書,教給他通過觀察面部不同顏色來治病的方法,使他能預(yù)知病人的生死,決斷疑難雜癥,判斷可否治療,還教給他藥劑的理論,都非常精辟。淳于意學了三年后,為人治病,預(yù)斷死生,很多都能應(yīng)驗。然而他到各諸侯國去行醫(yī)、游學時,不拿齊國的家當家,有時又不肯替人治病,因此有許多病人怨恨他。

    孝文帝四年,有人上書控告他,按照刑律論罪,要用傳車將其押解到長安。淳于意有五個女兒,跟在他的后面哭泣。他發(fā)怒而后罵道:“生孩子不生男孩,結(jié)果到緊要關(guān)頭時就沒有能派上用場的人!”當時最小的女兒緹縈聽到了父親的話后很感傷,就跟隨父親西行去了長安。她上書朝廷道:“我父親做官,齊國人都稱贊他的清廉公正,現(xiàn)在他犯法被判刑。我非常痛心受刑死去的人不能再生,受刑致殘的人也無法復(fù)原,即便想要改過自新,也無路可走,終究不能如愿。我情愿進官府做奴婢,來為父親贖罪,希望能給父親爭取一個改過自新的機會。”孝文帝看到緹縈的上書后,憐憫她的心意于是赦免了淳于意,并且于這一年廢除了肉刑。

    淳于意回到家里,皇帝下詔問他在所治療的病例中,決斷死生的有多少人靈驗,他們都叫什么名字。詔書中問前太倉淳于意:“有什么專長的醫(yī)術(shù)?能治什么病?有沒有醫(yī)書?都是從哪里學到的?學了幾年?曾治愈哪些人?他們是哪里人?得的什么病?醫(yī)治用藥之后,病情怎樣?全部詳細作答。”淳于意答道:“我年輕的時候,就喜好醫(yī)藥的學問,用學到的醫(yī)術(shù)試著給人看病,大多沒有應(yīng)驗。到了呂后八年,我有機會拜臨淄元里的公乘陽慶為師。當時陽慶七十多歲,我得到侍奉他的機會。他對我說:‘把你以前學過的醫(yī)書全部丟掉,那些都不對。我有古代先輩醫(yī)家傳下來的黃帝、扁鵲的診脈書,以及通過觀察面部不同的顏色來診病的方法,使你能預(yù)知病人的生死,決斷疑難雜癥,判定可否醫(yī)治,還有論述藥劑理論的書籍,都非常精當。我家中富足,只因我打心底里喜歡你,才想要把自己收藏的所有秘方和書全交給你。’我說:‘我太榮幸了,這些不是我所敢奢望的。’說完我就離開座席,再次拜謝了老師。我學了他傳授的脈書上下經(jīng)、臉色診病術(shù)、聽診術(shù)、揆度陰陽外變術(shù)、醫(yī)藥理論、砭石神術(shù)、接陰陽等秘書和醫(yī)術(shù),在學習的過程中注意解析、體驗,這樣用了大約一年的時間。第二年,我試著行醫(yī),雖有效,還不夠精妙。我跟著我的老師學習三年,就已經(jīng)為人看病決斷生死,都很靈驗,已達到精妙的程度。現(xiàn)在陽慶已經(jīng)死了十多年,我跟著他學了三年,現(xiàn)在我三十九歲了。”

    魏其武安侯列傳

    魏其侯竇嬰,是孝文帝皇后的堂兄的兒子。他的父輩世代是觀津人。他喜好結(jié)交賓客。孝文帝時,竇嬰任吳國相國,因病免職。孝景帝剛剛即位的時候,他擔任詹事。

    梁孝王是孝景帝的弟弟,他的母親竇太后非常疼愛他。有一次梁孝王入朝覲見,景帝以兄弟的身份跟他喝酒,這時景帝還沒立太子。酒興正濃之時,景帝隨口說道:“等我死之后,就把帝位傳給梁王。”竇太后聽了這話非常高興。竇嬰拿過一杯酒獻給皇上,說道:“這天下是高祖打下來的天下,帝位應(yīng)父子相傳,此為漢朝的制度,皇上怎能擅自將帝位傳給梁王!”竇太后因此事而憎恨竇嬰。竇嬰也將官位看得很輕,以生病為借口辭職了。竇太后開除了竇嬰出入宮門的名籍,不準他入朝。

    孝景帝三年,吳、楚等七國謀反,皇上考察了皇族眾人和竇姓成員,沒有誰比竇嬰賢能了,于是召見竇嬰。竇嬰入宮朝見,堅決推辭,稱有病不能勝任。竇太后也為此感到慚愧。于是皇上說:“天下正遭遇急難,你怎么能推辭呢?”便任命竇嬰為大將軍,賞賜他黃金千斤。竇嬰提到袁盎、欒布等諸多名將賢士都退職賦閑在家,便向皇上推薦他們。皇上賞給他的黃金,都被竇嬰擺列在走廊穿堂里,屬下經(jīng)過時,就命令他們酌量取用,皇帝賞的黃金一點兒都沒有拿回家。竇嬰駐守滎陽,監(jiān)視齊國和趙國兩路人馬,等到七國的叛軍全部被擊敗之后,皇上就封竇嬰為魏其侯。諸多辯士、賓客都爭相歸附魏其侯。景帝時,每次眾人在朝廷上討論軍政大事,沒有哪個列侯敢與條侯周亞夫、魏其侯竇嬰爭論抗衡。

    孝景帝四年,立栗太子,讓魏其侯擔任太子傅。孝景帝七年,栗太子被廢,魏其侯多次勸諫無效,就推說有病,在藍田縣南山下隱居了好幾個月,諸多賓客、辯士都去勸說他,但沒有誰能說服他回京城。梁地人高遂就勸魏其侯:“能使將軍富貴的人是皇上,能使將軍成為朝廷親信的人是太后。現(xiàn)在將軍擔任太子傅,太子被廢黜卻無法力爭,力爭后又不能奏效,又不能殉職。自己托病引退,擁著趙國來的美女,隱退閑居而不參加朝會。把前后這些情況比照來看,這表明了您要張揚皇上的過失。假如皇上和太后都惱恨將軍,那您的妻子兒女都會被誅殺。”魏其侯覺得他說得很對,于是出山回朝,像過去一樣參加朝見。

    桃侯被免去丞相官職時,竇太后多次向皇上推薦魏其侯做丞相。景帝說:“太后難道認為我有所吝惜,而不讓魏其侯擔任丞相嗎?魏其侯這個人自滿輕浮,難以擔當丞相一職的重任。”最終沒有任用他,而是讓建陵侯衛(wèi)綰當了丞相。

    武安侯田蚡,是孝景帝皇后的同母異父弟弟,出生于長陵。當時魏其侯已經(jīng)是大將軍了,正當?shù)匚伙@赫之時,田蚡只是個郎官,沒有顯貴,往來于魏其侯家中,陪侍魏其侯喝酒,跪拜起立就像魏其侯的兒孫一樣。等到景帝晚年,田蚡也日益顯貴,受到寵信,官至太中大夫。田蚡能言善辯,學過《盤盂》之類的書,王太后認為他有賢能。孝景帝駕崩,當天太子登基,王太后攝政,她用在全國的鎮(zhèn)壓、安撫百姓的行動,大都采用的是田蚡門下賓客的計策。田蚡和他弟弟田勝,兩人都因為是王太后弟弟的緣故,在孝景帝后元三年,分別被封為武安侯和周陽侯。

    武安侯新近掌權(quán)便想當丞相,所以對待賓客非常謙卑,推薦賦閑在家的名士出來做官,讓他們顯貴,想以此方法來壓倒魏其侯等大臣的勢力。建元元年,丞相衛(wèi)綰因病被免職,皇上與眾臣商議任命丞相和太尉。籍福勸武安侯道:“魏其侯已經(jīng)顯貴很久了,天下才俊一向歸附于他。現(xiàn)在將軍您剛剛發(fā)跡,不能與魏其侯相比,就是皇上讓您做丞相,您也一定要將官位讓給魏其侯。若魏其侯做丞相,您一定會是太尉。太尉和丞相的地位是一樣尊貴的,您還得到了讓位給賢者的好名聲。”于是武安侯就委婉地讓太后暗示皇上,這樣便任命魏其侯為丞相,武安侯做太尉。籍福去向魏其侯道喜時,又提醒他:“您天性喜歡好人憎惡壞人,當今好人都稱贊您,所以您當上了丞相,然而您也憎惡壞人,壞人那么多,他們也會毀謗您的。如果您能好壞并容,那么就可以長久被寵信;如果您做不到的話,馬上就會由于被毀謗而失勢。”魏其侯不聽他的話。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乌兰察布市| 金阳县| 田林县| 吉安市| 灯塔市| 昌都县| 湖南省| 东海县| 福海县| 临高县| 红桥区| 辉南县| 监利县| 西吉县| 广昌县| 沙坪坝区| 承德县| 丹阳市| 建阳市| 新化县| 永仁县| 贵德县| 柏乡县| 宣武区| 河西区| 宁南县| 新绛县| 镇赉县| 尼勒克县| 青河县| 皋兰县| 两当县| 普安县| 荔波县| 威海市| 呼和浩特市| 疏附县| 南川市| 舒兰市| 墨竹工卡县| 左贡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