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梁星實驗室開學之際,月球基地正式開通第一批移民名額。 華夏在月球已經成功建立兩個月球基地,暫定接收1萬人的移民申請——每個基地5000人。 相應的身份證上也會變更為華夏-月球人。 本次移民不需要任何費用,華夏官方提供一日三餐。 雖然限制用電,但用電期間可以連接網絡。 月球人也可以申請參與月球建設工作,待遇從優。 華夏官方對月球情況進行了簡單的說明,也允許月球人通過網絡與藍星的親戚朋友互動。 但目前月球的情況不允許隨意進出。 每次出入都需要消耗大量能量對中轉區域的空氣進行轉移。 而內外氣壓失衡對幻想礦石材質的基地外殼負擔顯然不容忽視。 多層結構很大程度上也是為了防止外殼損耗,以便及時維修、更換。 因此移民申請特別強調,一旦成為月球人,暫定一年只有一次回到藍星的機會,且時間固定。 申請人必須確保自己能夠接受這個條件。 否則到了月球,反悔可就來不及了~ 當然,如果在此期間技術突飛猛進,科研人員能夠攻破人造大氣層的技術難關,并且在月球成功實施。 那也可以提前與藍星建立太空航班。 但科研人員對此不抱希望,每年一次返航,捎上回藍星探親的月球人更符合實際情況。 “請您再確認申請說明,全部接受就可以在這里簽字。可能還需要您稍等片刻,飛船滿員后就會出發?!? 月球移民登記處,工作人員笑著引導申請人完成簽字確認。 坦白而言,第一批申請月球移民的人員以無業游民與刑滿釋放人員居多。 前者因為各種原因沒有工作,而月球包吃包住——雖然只是暫住,但比他們在藍星的生活肯定舒服。 后者回歸社會,多多少少還是要接受別人異樣的眼光,而前往月球勉強可以算得上是徹底告別過去。 1萬人的申請,不到1天就滿員。 而告別藍星前往陌生星球——或者也不算特別陌生?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