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按理說即便李自成野戰打不過清軍,背靠堅城也有一戰之力。他連守城也不敢,只能說明主力損失嚴重,短時間內真的不敢打也打不贏。 如果說棄守京師還能解釋為李自成的個人決策失誤的話,主動渡過黃河回到關中就更難以令人理解了。 山西陜西是一體的。如果山西守不住,清軍可以毫無顧忌的渡過黃河。 失去黃河這道天然防線,在潼關以東便再沒有可守之地。李自成等于拱手把大片土地讓給了清軍。 以李自成的見識會看不到這點? 正確的做法是在退到山西后由李自成親自坐鎮太原收攏潰兵休整訓練,并調集關中兵馬進入山西,加強防御。 即便李自成自己不在山西坐鎮,也一定要派劉宗敏坐鎮,這樣才能讓軍隊上下體會到必守山西的決心。 結果卻是李自成和劉宗敏兩個人都退回了關中。 這只能說明李自成心里實在是沒底,因為他的老本都快輸光了。 人在賭輸的時候會有兩種心態,一種是保守放棄,一種是繼續賭下去。 李自成顯然是前者。他不想孤注一擲,在山西和韃子決戰,故而退到了陜西,想靠保衛家鄉這面大旗激勵秦地兒郎們的斗志。 可卻不知這樣一來氣勢上就已經輸了。 最重要的是李自成連戰連敗,自打從京師撤退后就一直被清軍追擊,幾乎未嘗勝績。 這對于士氣的打擊可是毀滅性的。 潼關是堅城不假,可歷史上潼關也曾多次被攻克過。 最終還是要看雙方的實力對比。 鄭成功認為這種情況下李自成要想取勝至少要先集中兵力擊潰一邊清軍,而以他的性格顯然是不會做出這等賭命的舉動的。 ... ...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