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恐怕李自成擋不住韃子的攻勢。” 鄭成功突然發聲,卻是給出了完全不同的意見。 “為何?” 陳子龍大惑不解道。 “這次韃子是傾舉國之力攻打陜西,不光有潼關方向的大軍,還有繞道陜北的軍隊。” 鄭成功稍頓了頓道:“若韃子只攻一處李闖還能咬牙堅持,但若是同時硬抗兩處,他沒那個實力。我認為必定會有一處先崩潰。他的精銳已經損失了大半了,不足以撐下去。” 在鄭成功看來,山海關之戰李自成損失了不少軍隊,可謂元氣大傷。 雖說以往李自成在面對官軍圍剿之后都能迅速恢復實力,但這次的情況可不太一樣。 以往李闖損失的都是裹挾的流民,雖然號稱十幾萬幾十萬,但真正的戰斗力十分有限,也就是搖旗吶喊填壕沖城做炮灰。 這些人就是死絕了李自成也不會有絲毫的心痛。 只要主力尚在,把李闖的旗子往那一插不愁補充不到新兵。 可精銳一旦失去要想補充可就十分難了。 一個新兵需要經過多次實戰才會成長為老兵,老兵又需要多次生死相搏才能變為精銳。 可以說沒有三五年的時間很難培養出一名精銳。 “明儼為何斷定李闖精銳已經損失慘重?” 陳子龍大惑不解道。 “很簡單。若非如此,為何李闖會毫不猶豫的放棄京師?又為何會連山西都不堅守?” 鄭成功的眼光可謂毒辣,一句話就說到了點子上。 李自成不可能不知道北京的重要性,要不然也不會毫不猶豫的年后從關中出兵,打下寧武關,直撲京師了。 京師的政治意義十分重要,誰能占據京師誰就能利用這點大做文章,把自己宣傳成正統。 結果李自成返回北京稱帝后就毫不猶豫的帶兵西撤,連堅城都不肯守。這說明什么,說明他心虛啊。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