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阁_书友最值得收藏的免费小说阅读网

第十一部分 社交時的心計學(xué)-《每天學(xué)點心計學(xué)大全集》


    第(3/3)頁

    自私自利的人——這世上自私自利的人為數(shù)不少,無論你走到哪兒,總會遇到幾個。這種人心目中只有自己,凡事都將自己的利益擺在前頭,要他做些于己無利的事,他一般是不會考慮的。

    當(dāng)我們不得不與其接觸、交涉時,只有暫時按捺住自己的厭惡之情,姑且順?biāo)浦邸⑼镀渌谩.?dāng)他發(fā)現(xiàn)自己所強調(diào)的利益被肯定了時,自然就會表示滿意,如此,交涉就會很快獲得成功了。

    毫無表情的人——人的心態(tài)和感情,常常會透過臉部的表情顯現(xiàn)出來,故在交際的時候,表情往往可以作為判斷情況的工具。然而,這種人卻是毫無表情可言的,也就是說,他的喜怒是不形于色的。這種人若非深沉,就是呆板。

    當(dāng)你和這種人進行交往時,最好的方法就是特別注意他的眼睛。“眼睛是會說話的”,眼睛是靈魂之窗,“觀其眸子”你自然可以知道他的心思。

    第34章用心揣摩,情感征服

    巧用移情效應(yīng),建立雙方感情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但是花會流淚嗎?鳥會心驚嗎?當(dāng)然不會。這是杜甫目睹了百姓因為安史之亂而流離失所的處境和長安失陷后整個國家的荒涼景象,產(chǎn)生了一種憂慮、悲哀的心境。他懷著這種心境來看花,就自然而然地把自己的感情轉(zhuǎn)移到了花鳥上。花濺淚實際上是他的心在落淚,這時鳥兒的鳴叫也會讓他心驚,于是有了“鳥驚心”的感情轉(zhuǎn)移。

    “一切景語皆情語也”,一切描寫景物的語言都是作者感情的轉(zhuǎn)化表述。云能飛、泉能躍嗎?我們卻常說云飛泉躍;山能鳴、谷能應(yīng)嗎?我們卻常說山鳴谷應(yīng)。這種心理活動通常叫做移情作用,或者稱為“移情效應(yīng)”。

    移情效應(yīng)是把自己的情感移到外物身上,仿佛覺得外物也有同樣的情感。自己在歡喜時,大地山河都在揚眉帶笑;自己在悲傷時,風(fēng)云花鳥都在嘆氣凝愁。

    “蠟炬成灰淚始干”,蠟炬自然不會流淚,這只是李商隱懷著痛苦悲切的心境,看到蠟炬燃燒完了自己成為灰燼后才停止滴油的情景,而感到蠟炬也在哭泣流淚,直到生命的終結(jié)熱淚才會干涸。

    李清照在失去丈夫后,獨自一人流落江南,過著悲苦、無助的生活。她獨自守著窗兒,百無聊賴,愁緒萬千,偏偏又是秋雨綿綿,一點一滴落在梧桐葉上,使她產(chǎn)生了一種非常強烈的悲慘、凄涼的心境。于是,便有了“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的詞句。

    在人與人之間,移情效應(yīng)是什么呢?就是換位思考,將心比心,去理解別人的想法和感受,從對方的立場來看事情,以別人的心境來思考問題。

    古希伯來有一個國王叫所羅門,是個令后世敬仰的“有道明君”。關(guān)于他有一個廣為流傳的故事。

    一次,在國王辦公時,有一對老夫婦闖進來,老翁講他想要離婚。所羅門問:“為什么?”老翁講出了若干個理由。所羅門邊聽邊點頭,最后說:“是的,你是對的,你們應(yīng)該離婚。”

    話音未落,老婦人強烈反對,說絕對不同意離婚。所羅門問她理由,她的理由比老翁還要充足。所羅門同樣邊聽邊點頭,最后說:“是的,你是對的,你們不應(yīng)該離婚。”

    這時,國王身邊的大臣見國王如此斷案,忍不住站出來反對說:“大王,你不應(yīng)該這樣斷案,你這樣斷案是不對的。”所羅門同樣邊聽邊點頭,最后說:“不但他們是對的,你也是對的,確實沒有如此斷案的,尤其是作為一個國王。”

    這個故事啟示我們,在交往中,要把自己設(shè)想成別人,去體會他們的內(nèi)心感受,去理解他們真正的想法,從他們的角度考慮問題。用心傾聽他人,用心體味他人,這樣才有心與心的交流,才有彼此情感的碰撞。

    現(xiàn)實中,由于每個人的立場不同、所處的環(huán)境不同,對同一個問題的看法和處理態(tài)度也會有所不同。所以每當(dāng)與他人相處時,我們都要問自己一聲:“假如我是他,我現(xiàn)在的心境怎樣?我最需要的是什么?”

    在一個農(nóng)場大倉庫里,住著一只小豬、一頭奶牛和一只小羊。一天,小豬被主人抓住,大叫起來,猛烈掙扎。奶牛和小羊聽著這撕心裂肺的叫聲,非常討厭地說:“主人常常抓我們,也沒見我們大呼小叫,瞧你喊的,犯得著嗎?”

    小豬漲紅著它的臉,氣急敗壞地說:“他抓你們,是要你們的奶和毛,但是抓我,就是要命呀!”

    看看,奶牛和小羊作為一個獨立的個體,都是站在自己的角度去看待小豬的問題,沒有進行換位思考。

    事實上,在人與人的相處中,我們常常會犯這樣的錯誤。

    妻子正在廚房炒菜。丈夫在她旁邊一直不停地嘮叨:“慢點,小心。火太大了,趕快把魚翻過來。快鏟出來,油放太多了。把豆腐整平一點。哎呀,鍋歪了……”

    “住口,”妻子脫口而出,“我懂得怎樣炒菜。”

    “你當(dāng)然懂得,太太,”丈夫凝重地看著她說,“我只是想讓你知道,我在開車時,你在旁邊喋喋不休,我的感覺如何。”

    那么,真正的移情效應(yīng)是什么呢?是一位智者說的四句話:

    第一句話:把自己當(dāng)成別人。在你感到痛苦憂傷的時候,就把自己當(dāng)成別人,這樣痛苦自然就減輕了;當(dāng)你欣喜若狂之時,把自己當(dāng)成別人,那么狂喜也會變得平和一些。

    第二句話:把別人當(dāng)成自己。真正同情別人的不幸,理解別人的需要,而且在別人需要幫助的時候給予恰當(dāng)?shù)膸椭?

    第三句話:把別人當(dāng)成別人。充分尊重每個人的獨立性,在任何情形下都不能侵犯他人的核心領(lǐng)地。

    第四句話:把自己當(dāng)成自己。因為你愛別人,所以你要愛自己。

    真正按照這四句話去做,體會別人的感受,明白別人的所需,并恰當(dāng)?shù)亟o予;并且要尊重別人,讓對方感受到你的關(guān)心、你的真誠、你的心意。這樣雙方才能建立真正的感情。

    很多人以為,當(dāng)別人遇到痛苦的事情時,我們就該上前安慰他,撫平其內(nèi)心的創(chuàng)傷。然而,實際情況卻并非如此簡單。

    倩倩的丈夫突發(fā)心臟病去世,料理完喪事,她疲倦且悲傷地回到家后,就開始面對親友日復(fù)一日的關(guān)心詢問:“他是怎么死的?”“你怎么沒有及時呼救?”“之前你們夫妻吵過架嗎?”“天哪,怎么會發(fā)生這樣的事!”還有人說:“你要母兼父職,好好照顧小孩!”

    這些人的出發(fā)點當(dāng)然是關(guān)心,但對處于情緒低潮的倩倩,卻是一種傷害。后來她看到有人來“慰問”,就害怕起來。她自言自語地說:“我最需要的,是沉默的體諒,但卻沒有人給我。”

    很多時候,人們需要的不是說教和指導(dǎo),而是輕輕的擁抱、默默的支持、深情的眼神;需要的是心的體會,而不是嘴上的感嘆。

    我們?nèi)祟愂歉星榈膭游铮焐哂衅咔榱欣斫馑恕⒏惺芩饲楦械哪芰ΑT谖覀兊娜粘=煌校嬲囊魄槭菑膬?nèi)心深處站到他人的立場上去,要像感受自己一樣去感受他人。

    留出空白,讓交往更深入彼此的心

    有時候留出空白,什么都不做,會有更好的效果。

    中國畫里有一個術(shù)語叫“留白”,就是畫家在繪畫時故意留下一角空白,以使觀賞者產(chǎn)生豐富的聯(lián)想和不盡的遐思。如果一幅畫能夠適當(dāng)?shù)亓粝虏恢实目瞻祝瑫盏健扒∈俏丛帲瑹煵ê泼鞚M目前”的效果。在音樂中,作曲家作曲時也經(jīng)常在樂曲中間留下停頓,能起到和“留白”同樣的作用。

    白居易的《琵琶行》中有這樣一段:“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間關(guān)鶯語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難。冰泉冷澀弦凝絕,凝絕不通聲暫歇。別有幽愁暗恨生,此時無聲勝有聲。”音樂于極致中戛然而止,給人留下的是無盡的思想空間,也起到了留白的作用。

    這種留出空白的藝術(shù)表達方式,給人感覺更富有靈氣,更能啟發(fā)人的想象力,具有獨特的審美效果。留白為什么會起到這樣的作用呢?它是有其心理學(xué)依據(jù)的。

    心理學(xué)家認(rèn)為人的心理有這樣的特點:在感知世界的時候,如果感知對象不完整,便會自然地運用聯(lián)想,在頭腦中對不完整的感知對象進行補充,直至完整。

    奇妙的是,人們對經(jīng)過聯(lián)想去“補充”的感知對象,會產(chǎn)生更強烈的心理觸動,不僅印象深刻,而且更容易記住。這種現(xiàn)象是由空白效應(yīng)所致的。空白效應(yīng)是指在做事的過程中,適當(dāng)?shù)亓粢恍┛瞻祝瑫〉酶玫男Ч?

    說到這里,我們大概會想起王家衛(wèi)的電影《花樣年華》。影片在寂寞、夢想、逃避的情節(jié)中慢慢地鋪開,但自始至終都沒有直接表現(xiàn)男女主角之間的戀愛場景,這就是要留給觀眾自己去想象的。

    留白在很多領(lǐng)域里都有奇妙的作用。

    老師在講課的時候,利用空白效應(yīng)可以起到很好的教學(xué)效果。比如,老師朗讀課文《孔乙己》,當(dāng)讀完最后一句“——大約孔乙己的確死了”就一言不發(fā)。課堂一片沉寂,學(xué)生們沉浸在思考中。過了一會,老師才開始講這篇課文的內(nèi)涵,而學(xué)生因為經(jīng)過了一會自己的思考,就更容易理解老師的講解。

    空白效應(yīng)給我們的啟示是,在人際交往過程中,要善于留白。

    針對某些問題,不妨先放一放、停一停,給對方一些自省的空間和時間,讓他自己去體會、醒悟。

    在和人交往中,有時“無聲”會比“有聲”具有更大的影響力量,這也是空白效應(yīng)的表現(xiàn)之一。

    有位高中生在她的作文里寫道:

    “一次,我和同學(xué)聚會去了,午夜零點才帶醉而歸。回來的時間超過了父母給我規(guī)定的時間,而且還喝了那么多酒,讓爸媽很生氣。媽媽開門的時候就劈頭蓋臉地訓(xùn)斥了我一頓,說:‘你趕緊向父親道個歉。’頓時,我一下子清醒了,感到大禍臨頭。我本以為嚴(yán)肅的父親會狠狠批評我、訓(xùn)斥我,沒想到父親面色凝重,眼神復(fù)雜地盯著我看了幾秒鐘,然后拖著沉重的步伐離去。”

    “那時我的心由緊張害怕變成了愧疚和感激,我愛爸爸媽媽,覺得太對不起他們了。這種自責(zé)的心理讓我后來再沒發(fā)生類似的事情。如果當(dāng)初父親狠狠地批評我一頓,即使說得對,出于自尊心,也會使我出現(xiàn)逆反和排斥心理。而這無言的感情傳遞卻比一籮筐的批評效果更好!”

    在生活中,和親密的人相處,也要注意適當(dāng)?shù)亓舭住?

    比如夫妻之間,如果相互之間沒有距離,把對方看得太緊,恐怕只會起到適得其反的效果,對感情的發(fā)展不利。相反,如果給對方一定的空間,彼此保留一定的神秘感,那點空白會使兩人更有走近的欲望。

    當(dāng)雙方的矛盾或者分歧就要一觸即發(fā),當(dāng)對方瞬間就要大動干戈的時候,不妨用沉默或者其他如喝杯茶、吃個飯之類的轉(zhuǎn)移注意力的方式,來暫時避開對方的鋒芒,同時也讓自己冷靜下來。通常這樣更有利于雙方之間最終理性、和平地解決問題。

    雙方交往過程中,更要適當(dāng)?shù)亓舫隹瞻住⒖障叮袢∨拇题粯樱舜诉^于親近,就會互相刺傷,要保持一個親密度,留點縫隙,讓新鮮靈動的空氣自由出入。

    須知,當(dāng)你越是握緊手中的沙子,它們流失得越快,所剩無幾;當(dāng)你平攤著雙掌捧著它們時,它們卻乖乖地躺在你的掌心,不愿離去。

    先抑后揚,更易得到對方好感

    某公司自從多年前成立,就駿業(yè)宏發(fā)、蒸蒸日上。后來有一年,盈余竟大幅滑落。這絕不能怪員工,因為大家為公司拼命的情況,絲毫不比往年差,甚至可以說,由于人人意識到經(jīng)濟的不景氣,干得比以前更賣力。

    這也就越發(fā)加重了董事長心頭的負(fù)擔(dān),因為馬上要過年,照往例,年終獎金最少加發(fā)兩個月,多的時候,甚至再加倍。

    這一年可慘了,算來算去,頂多只能給一個月獎金。

    “讓多年已經(jīng)習(xí)慣了的員工知道,士氣真不知會怎么滑落!”董事長對總經(jīng)理說,“許多員工都以為最少得加兩個月獎金,恐怕飛機票、新家具都訂好了,只等拿獎金就出去度假或付賬單呢!”

    總經(jīng)理也愁眉苦臉了:“好像給孩子糖吃,每次都抓一大把,現(xiàn)在突然改成兩顆,小孩一定會吵。”

    “對了!”董事長突然觸動靈機,“你倒使我想起小時候到店里買糖,總喜歡找同一個店員。因為別的店員都先抓一大把,拿去稱,再一顆顆往回扣。那個比較可愛的店員,則每次都抓不足重量,然后一顆顆往上加。說實在話,最后拿到的糖沒有什么差異,但我就是喜歡后者。”

    沒過兩天,公司突然傳出小道消息:“由于營業(yè)狀況不佳,年底要裁員……”

    頓時人心惶惶了,每個人都在猜,會不會是自己。最基層的員工想:“一定由下面殺起。”上面的主管則想:“我的薪水最高,只怕從我開刀!”

    但是,緊跟著總經(jīng)理就作了宣布:“公司雖然艱苦,但大家同一條船,再怎么危險,也不愿犧牲共患難的同事,只是年終獎金,絕不可能發(fā)了。”

    聽說不裁員,人人都放下心上的一塊石頭,那不至于卷鋪蓋的竊喜,早壓過了沒有年終獎金的失落。

    眼看除夕將至,人人都做好了過個窮年的打算,彼此約好拜年不送禮,以共度時艱。

    突然,董事長召集各單位主管開會。看主管們匆匆上樓,員工們面面相覷,心里都有點七上八下:“難道又變了卦?”

    是變了卦!沒幾分鐘,主管紛紛沖進自己的單位,興奮地高喊著:“有了!有了!還是有年終獎金,整整一個月,馬上發(fā)下來,讓大家過個好年!”

    整個公司大樓,爆發(fā)出一片歡呼,連坐在頂樓的董事長,都感覺了地板的震動……

    這位董事長給那些不會發(fā)獎金的老板上了一課。與其因最好的企盼,造成最大的失望,不如先抑后揚,因最壞的打算,帶來意外的欣喜。

    美國心理學(xué)家阿倫森·蘭迪做過一個實驗。他把被試者分為四組,施行不同的措施,結(jié)果也不同。分別如下:

    對第一組被試者始終否定(-,-),被試者不滿意。

    對第二組被試者始終肯定(+,+),被試者表現(xiàn)為滿意。

    對第三組被試者先否定后肯定(-,+),被試者最滿意。

    對第四組被試者先肯定后否定(+,-),被試者表現(xiàn)為最不滿意。

    這種心理現(xiàn)象,在現(xiàn)實生活中很普遍,平時人們常說:“磕一千個頭后放一個屁,效果全無。”“有一百個好,最后一個不好可結(jié)成冤家。”

    我們把這種先否定后肯定,先抑后揚給人最好的心理感覺的規(guī)律,叫做“欲揚先抑定律”。也就是說,在對別人進行肯定或否定、獎勵或懲罰時,并不是一味施行肯定和獎勵最能給人好感,也不是一味施行否定和懲罰最能給人惡感。

    事實是,先否定后肯定,也就是先抑后揚,能給人最大的好感;而相反,先肯定后否定則給人的感覺最不好。

    某汽車銷售公司的老李,每月都能賣出30輛以上的汽車,深得公司經(jīng)理的賞識。可是這個月業(yè)務(wù)卻不太順利,由于種種原因,老李預(yù)計當(dāng)月只能賣出10輛車。

    但是老李很懂心理學(xué),他先是跟經(jīng)理說:“由于銀根緊縮,市場蕭條,我估計這個月頂多賣出5輛車。”

    經(jīng)理無奈地點了點頭。

    沒想到一個月過后,老李竟然賣了12輛汽車,公司經(jīng)理對他的業(yè)績大大夸獎了一番。

    如果老李一開始說本月可以賣15輛,或者事先不說自己的預(yù)計,結(jié)果只賣了12輛,公司經(jīng)理的感覺可能就完全不同。他可能覺得老李做得太失敗了,不但不會夸獎,反而可能會批評他。

    “靈兒,真是不好意思,我今天下午突然有急事,可能要晚點到你那里。”晴晴給自己的老同學(xué)打電話。

    “啊,要晚多久?”靈兒有點不高興。

    “大概可能會晚到40分鐘吧,真是不好意思呀!”

    “好的,40分鐘,等你。”

    實際上,晴晴只晚了十幾分鐘。看到上氣不接下氣的晴晴,靈兒感到意外驚喜。

    我們在日常交往中,也可以使用這種先降低別人的心理期望值,然后突然超出對方的期望,讓其吃驚、驚喜一番,對方就會對你產(chǎn)生格外的好感。

    這比先給別人一個很高的期望值,別人眼巴巴地看著你創(chuàng)造佳績,而你實際上只是做出了個平平的業(yè)績要好得多,因為這給他造成了心理落差,使他原本對你的好感也蕩然無存,甚至覺得你無能,真是看錯你了。

    一家報社的記者受領(lǐng)導(dǎo)派遣去采訪一件事。本來這件采訪工作相當(dāng)困難,當(dāng)領(lǐng)導(dǎo)問他有沒有問題時,他拍著胸脯回答說:“沒問題,包您滿意!”

    過了三天,沒有任何動靜。領(lǐng)導(dǎo)問他進度如何,他才老實說:“不如想象的那么簡單!”

    當(dāng)時,領(lǐng)導(dǎo)雖然沒說什么,但對他已有些反感。

    這就像三杯水的故事:一杯溫水(始終都保持溫度不變),一杯冷水,一杯熱水。

    當(dāng)我們先把手放進冷水中,再放到溫水中,會感到溫水熱。當(dāng)我們先把手放進熱水中,再放到溫水中,會感到溫水涼。

    同一杯溫水,出現(xiàn)了兩種不同的感覺。

    有位導(dǎo)演素以要求嚴(yán)格著稱,因此一般的演員都比較怕他。但是這個導(dǎo)演也很善于發(fā)掘演員們的潛力。

    他總是在工作的開始階段冷著臉,讓演員們看見就害怕,非常擔(dān)心演不好,達不到他的要求。這迫使演員付出最大的努力,發(fā)揮出最好的水平。

    而當(dāng)該導(dǎo)演對演員感到滿意時,就露出燦爛的贊許的笑容。這難得一見的笑容對演員形成了極大的鼓舞,甚至有一位演員說,導(dǎo)演的笑容就是他演好的最大動力。

    通常,那些平時對我們冷淡嚴(yán)格的人,偶爾對我們展露的一抹微笑,一句鼓勵的話,都會讓我們備受鼓舞。

    謹(jǐn)慎警醒,防人之心不可無

    有句古語,叫做“畫龍畫虎難畫骨,知人知面難知心”,人心難測。

    姜華為人挺好,能力也佳,卻總是商途不順。他自己也納悶:“有人跟領(lǐng)導(dǎo)搞不好關(guān)系所以才不被提拔,我跟領(lǐng)導(dǎo)關(guān)系倒是不錯,怎么也不起作用呢?”

    星期天,他正煩著,見兒子和同學(xué)下跳棋,就湊過去解悶兒。兒子總是輸,于是他幫兒子出主意:“你不會給自己多搭幾座橋嗎?”(搭橋——下跳棋的一種捷徑。每搭一座橋,就可以連跳好幾步,事半功倍。)

    棋局大有起色,姜華得意洋洋,順勢教導(dǎo)兒子:“生活就跟下棋一個道理,學(xué)會給自己多搭幾座橋,多尋求一些幫助和捷徑,路才好走。”兒子連連點頭。

    兒子的同學(xué)笑而不語,移動兩個棋子兒,就把兒子剛設(shè)好的棋路給堵死了。于是,棋局急轉(zhuǎn)直下,兒子又輸了。

    兒子的同學(xué)得意地說:“看到了吧,這就叫拆橋。橋搭得再好,碰上一個拆橋的,你就輸定了。所以,要贏棋不但要搭橋,還要防著別人拆橋,關(guān)鍵時刻還要學(xué)會拆別人的橋,這才能走得比別人快呀!”

    姜華大怔,接著大悟,然后仰頭長嘆。

    半年后,姜華商途暢通,勢如破竹無人能阻。

    在此,我們并不是提倡要拆別人的橋。但現(xiàn)實中,很多人都這么做,所以正因為如此,我們在日常的做人做事、與人交往中,都要謹(jǐn)慎一些、警醒一點,多留個心眼,防著別人拆你的橋。正所謂“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

    一只小鳥飛到南方去過冬。半路上,天很冷,小鳥幾乎凍僵了。于是,它飛到一大塊空地上。一頭牛經(jīng)過那兒,拉了一堆牛糞在小鳥的身上,快凍僵的小鳥躺在糞堆里,覺得很溫暖。它溫暖而舒服地躺著,不久唱起歌來。

    一只路過的野貓聽到聲音,便走過去看個究竟。循著聲音,野貓很快發(fā)現(xiàn)了躺在糞堆里的小鳥,就把它拽出來吃掉了。

    有時候,我們要清醒地認(rèn)識到:不是每個往你身上拉大糞的人都是你的敵人,也不是每個把你從糞堆里拉出來的人都是你的朋友。最重要的是:當(dāng)你躺在“糞堆”里時,最好把你的嘴閉上。

    人們往往在安逸中忘記危機的存在,意識不到危機就潛伏在我們四周,已經(jīng)給我們造成了十面埋伏,還樂悠悠地混日子,或者苦悶地思索——怎么總是這么倒霉、背運?

    當(dāng)我們在苦思時,也許已經(jīng)有人笑里藏刀,表面一套背地一套,給我們設(shè)了陷阱、下了絆子。當(dāng)我們在悠閑度日時,也許已經(jīng)有人正循著聲音,伺機一口咬死我們。

    我們常聽到這樣的話:不怕真小人,就怕偽君子。有些人壞,壞在了明處,壞得敢作敢為,這種人不那么可怕。最可怕又最可恨的人是表面對你好,背地里想盡辦法去污蔑你的聲譽、損害你的利益,而你還傻乎乎地把他當(dāng)成好人的那種人。

    利益當(dāng)頭,大家可以公平競爭,各自發(fā)揮自己的能力和特長。雖然是競爭中的對手,但是正因為有競爭,才促進了雙方的提升,彼此才是真正的朋友。能有這種心境的人,必定能有一番作為。

    然而我們身處人群中,人總是形形色色的。所謂林子大了什么鳥都有,其中不乏心懷鬼胎、不擇手段、笑里藏刀、見不得別人比自己好的人。

    有一個地方住著一只蝎子和一只青蛙。蝎子想過池塘,但不會游泳。于是,它爬到青蛙面前央求道:“勞駕,青蛙先生,你能馱著我過池塘嗎?”

    “我當(dāng)然能。”青蛙回答,“但在目前情況下,我必須拒絕,因為你可能在我游泳時蜇我。”“可我為什么要這樣做呢?”蝎子反問,“蜇你對我毫無好處,因為你死了我就會沉沒。”

    蝎子繼續(xù)可憐巴巴地說:“求求你,青蛙先生,你是最善良的,最愛幫助別人的,拜托你幫我過河吧。我保證,絕對不會蟄你。我發(fā)誓。”

    青蛙雖然知道蝎子是多么狠毒,但又覺得它說得也有道理。看它那可憐兮兮又真誠的樣子,青蛙想,也許蝎子這一次會收起毒刺,于是就同意了。

    蝎子爬到青蛙背上,它倆開始橫渡池塘。就在它們游到池塘邊時,蝎子突然彎起尾巴蜇了青蛙一下。傷勢嚴(yán)重的青蛙大喊道:“你為什么要蜇我呢?是我在幫你呀!”

    “我知道,”蝎子跳到岸上,對正在下沉的青蛙說,“但我已經(jīng)過來了,就不需要你了。我是蝎子,就愛蜇人。”

    生活中,這種過河拆橋、卸磨殺驢的人處處皆是,我們不能被他們的裝可憐、假真誠所欺騙。

    我們經(jīng)常看到:兩位好友,在利益關(guān)頭,互相扯皮,為了自己獲取利益,不惜背后施陰手,傷害對方。

    看到平時和自己差不多的人突然比自己過得好、升得快,就開始嫉妒,并把這種嫉妒付諸行動(打小報告、出賣好友、暗下殺手等),損人不利己,只為了看到別人痛苦而得到心理上的滿足。你別說,能做出這種事的還真是大有人在。

    在單位里,有些人在一起合作,共同決議,商討對策,采取行動,然而卻各自心懷鬼胎,打著自己的小算盤。

    總之,我們要像二郎神一樣,多長一只眼,時刻警惕,揣摩他人的心思,謹(jǐn)慎自己的言行,嚴(yán)防受害。

    利用共性心理,踏入他人心門

    下面一段話是心理學(xué)家使用的材料,你覺得是否也適合你呢?

    你很需要別人喜歡并尊重你。

    你有自我批判的傾向。

    你有許多可以成為你的優(yōu)勢的能力沒有發(fā)揮出來,同時你也有一些缺點,不過你大都可以克服它們。

    你與異性交往有些困難,盡管外表上顯得很從容,其實你內(nèi)心焦急不安。

    你有時懷疑自己所作的決定或所做的事是否正確。

    你喜歡生活有些變化,厭惡被人限制。

    你以自己能獨立思考而自豪,別人的建議如果沒有充分的證據(jù)你不會接受。

    你認(rèn)為在別人面前過于坦率地表露自己是不明智的。

    你有時外向、親切、好交際,而有時則內(nèi)向、謹(jǐn)慎、沉默。

    你的有些抱負(fù)往往很不現(xiàn)實。

    ……

    這其實是一頂套在誰頭上都合適的帽子。

    這是心理學(xué)家用一段籠統(tǒng)的、幾乎適用于任何人的話讓大學(xué)生判斷是否適合自己,結(jié)果絕大多數(shù)大學(xué)生認(rèn)為這段話將自己刻畫得細致入微、準(zhǔn)確至極。

    如果有個“心理學(xué)家”這么對你說,你就會衷心地佩服他,覺得他說的就是你自己,是那么回事。此時,他已經(jīng)踏入你的心門,不管后面他接著說的是什么,你都覺得他說得對,認(rèn)為自己應(yīng)該聽從他的指導(dǎo)。

    心理學(xué)的研究揭示,人很容易認(rèn)為一個籠統(tǒng)的、一般性的人格描述特別適合自己。即使這種描述十分空洞,他仍然認(rèn)為反映了自己的人格面貌。心理學(xué)上將這種心理傾向稱為共性心理。

    有位心理學(xué)家給一群人做完明尼蘇打多相人格檢查表后,拿出兩份結(jié)果讓參加者判斷哪一份是自己的結(jié)果。事實上,一份是參加者自己的結(jié)果,另一份是將多數(shù)人的回答平均起來的結(jié)果。多數(shù)參加者竟然認(rèn)為后者更準(zhǔn)確地表達了自己的人格特征。

    共性心理在生活中十分普遍。拿算命來說,很多人“請教”過算命先生后都認(rèn)為算命先生說得“很準(zhǔn)”。

    其實,那些求助于算命的人本身就有易受暗示的特點。當(dāng)人的情緒處于低落、失意的時候,就會對生活失去控制感,于是,其安全感也受到影響。一個缺乏安全感的人,心理的依賴性也大大增強,受暗示性就比平時更強了。

    加上算命先生善于觀察人、揣摩人的內(nèi)心感受,稍微能夠理解求助者的感受,求助者立刻會感到一種精神安慰。算命先生接下來再說一段一般的、無關(guān)痛癢的話,便會使求助者深信不疑。

    很多所謂的心理大師、心靈導(dǎo)師,都是通過這種伎倆贏得別人的敬仰和崇拜的。

    我們在日常的交往中,為什么不利用這種共性心理呢?通過對方的外貌、神態(tài)、言行舉止,尤其是他所說的話語內(nèi)容,在心中對對方有一個初步的認(rèn)知判斷。然后運用這種一般的、籠統(tǒng)性的語言描述,讓他突然眼睛一亮、心靈一震,覺得你說的就是他,而且說得簡直太對了、太準(zhǔn)了,立馬對你非常尊重且敬仰萬分。你再說什么,他都會很重視,乖乖聽從。

    哈利認(rèn)識了一個女孩。她給人的第一感覺就是神采奕奕,穿著大方整潔,見人先笑,舉止得體,也很健談。一個很正常的小白領(lǐng)就是這樣。在聽了她說的一些話后,哈利說:

    “你外表看起來很外向,很隨和。實際上你的內(nèi)心很剛強,你對問題有自己的看法,別人如果沒有充足的理由很難說服你。你屬于外柔內(nèi)剛型。”

    “你看起來很健談,很愛交際。實際上在你的內(nèi)心里,你需要的是一片屬于自己的凈土,有時你會一個人安靜地呆著做自己喜歡的事。”

    “你知道要面對現(xiàn)實。但是有時候你又控制不住自己,愛幻想一些美好的情形。”

    “你有時候會不太確定自己想要的是什么,自己為什么活著,未來的路究竟會怎樣。但是一旦你確定了目標(biāo),就會努力去實現(xiàn)。”

    ……”

    這其實是一件穿在許多人身上都合適的衣服。

    但是當(dāng)哈利對女孩說這些話的時候,她簡直驚呆了,她說哈利是第一個在這么短的時間內(nèi)就如此了解她的人,有些人和她在一起一兩年也沒能這么清晰地明白她。女孩立馬對哈利佩服得五體投地,覺得哈利就是她的好朋友、知己。

    其實,哈利并沒有太注意去聽她說話,去分析她說的具體內(nèi)容,而只是運用了人們的這種共性心理,給她穿了件漂亮的均碼外衣。

    在他們后來的交往中,她一直都很尊重哈利,遇到問題總會認(rèn)真聽取他的意見;他偶爾有事要她幫忙,她會特別高興,覺得很榮幸能為哈利做事。

    給人留面子,獲取其感激之心

    有一天晚上,卡耐基參加一個宴會。宴席中,坐在他右邊的一位朋友講了一段幽默故事,并引用了一句話,意思是謀事在人,成事在天。那位健談的朋友提到,他所引用的那句話出自《圣經(jīng)》。但卡耐基知道這位朋友錯了,他很肯定地知道出處,一點疑問也沒有。

    為了表現(xiàn)優(yōu)越感,卡耐基忍不住糾正他。對方立刻反唇相譏:“什么?出自莎士比亞的《哈姆雷特》?不可能!絕對不可能!”那位朋友一時下不來臺,不禁有些惱怒。

    當(dāng)時卡耐基的老朋友法蘭克·葛孟坐在一旁。他研究莎士比亞的著作多年,于是卡耐基就向他求證。葛孟在桌下踢了他一腳,然后說:“戴爾,你錯了,他是對的,這句話的確出自《圣經(jīng)》。”

    那晚回家的路上,卡耐基對葛孟說:“法蘭克,你明明知道那句話出自莎士比亞的《哈姆雷特》。”

    “是的,當(dāng)然,”他回答道,“《哈姆萊特》第五幕第二場。可是親愛的戴爾,我們是宴會上的客人,為什么要證明別人錯了?那樣會使他喜歡你嗎?他并沒在征求你的意見,為什么不保留他的臉面?”

    無論你采取什么方式指出朋友的錯誤——一個蔑視的眼神,一種不滿的腔調(diào),一個不耐煩的手勢,都有可能帶來難堪的后果。你以為他會同意你所指出的嗎?絕對不會。因為你否定了他的智慧和判斷力,打擊了他的榮耀和自尊心,同時還傷害了他的感情。對方非但不會改變自己的看法,恐怕還要進行反擊。

    心理學(xué)的研究表明,誰都不愿把自己的錯處或隱私在公眾面前“曝光”,一旦被人曝光,就會感到難堪或惱怒。因此,在交際中,如果不是為了某種特殊需要,一般應(yīng)盡量避免觸及對方所避諱的敏感區(qū),避免使對方當(dāng)眾出丑。

    法蘭克·葛孟對戴爾·卡耐基的人生告誡是:一些無關(guān)緊要的小錯誤,放過去也無礙大局,那就沒有必要去糾正。這樣不但能保全朋友的面子,維持正常的談話氣氛,還能使你有意外的收獲——在朋友和在場的人心目中建立起良好的印象,這無疑有利于自身人氣的提高。

    人活一張臉,樹活一張皮。人人都有一張臉,是人都會要面子。所以,我們與人交往,必須時刻顧及他人的面子。這樣,別人就會衷心感激你,喜歡你。

    1953年,周恩來總理率中國政府代表團慰問駐旅順的蘇聯(lián)官員。

    在我方舉行的招待宴會上,一名蘇軍中尉翻譯周總理講話時,譯錯了一個地方。我方一位同志當(dāng)場作了糾正。這使總理感到很意外,也使在場的蘇聯(lián)駐軍司令大為惱火,因為部下在這種場合的失誤使司令有些丟面子,他馬上走過去,要撕下中尉的肩章和領(lǐng)章。宴會廳里的氣氛頓時顯得非常緊張。

    這時,周總理及時地為對方挽回了面子,溫和地說:“兩國語言要做到翻譯準(zhǔn)確無誤是很不容易的,也可能是我講得不夠完善。”并慢慢重述被譯錯了的那段話,讓翻譯仔細聽清,之后這名蘇軍中尉準(zhǔn)確地翻譯了出來,緩解了緊張的氣氛。

    總理講完話,在同蘇軍將領(lǐng)、英雄模范干杯時,還特地同翻譯單獨干杯。蘇聯(lián)官員和其他將領(lǐng)為此都流出了熱淚,翻譯被感動得舉著杯久久不放。

    周總理在此處,就是恰當(dāng)?shù)赝旎亓藢Ψ降拿孀樱A得了對方的感激之心。這無疑對加深雙方的友誼和順利合作有著重要的潤滑作用。

    在社交中誰都可能不小心弄出點小失誤,比如念了錯別字,講了外行話,記錯了對方的姓名、職務(wù),禮節(jié)失當(dāng),等等。當(dāng)我們發(fā)現(xiàn)對方出現(xiàn)這類情況時,只要無關(guān)大局,就不必對此大加張揚,搞得盡人皆知,使本來已被忽視了的小過失一下變得顯眼起來。更不應(yīng)抱著譏諷的態(tài)度,小題大做,拿人家的失誤在眾人面前取樂。因為那樣做不僅會使對方難堪,傷害其自尊心,讓其對你心生反感,而且也容易使其覺得你為人刻薄,在以后的交往中對你敬而遠之。所以我們一定要“得饒人處且饒人”,給人家留下足夠的面子。

    比如在社交中,有時會進行一些帶有比賽性、競爭性的文娛活動,如棋類比賽、乒乓球賽、羽毛球賽等。有經(jīng)驗的社交高手,在自己“實力雄厚”,絕對能取勝的情況下,往往并不會讓對方敗得很慘,反會有意讓對方勝一兩局,這樣既不妨礙自己總體上的獲勝,又不使對方太失面子。比如有些象棋高手,在連贏幾盤后,往往會有意地走錯幾步,讓對方最后贏一兩盤。這樣做的好處大家都明白:給對方留了面子,對方自然心存感激。


    第(3/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怀来县| 沙河市| 湘潭县| 禹州市| 罗山县| 松桃| 泽普县| 中江县| 康平县| 德安县| 龙州县| 垣曲县| 龙南县| 罗平县| 石屏县| 合川市| 邵阳市| 南通市| 睢宁县| 故城县| 密山市| 漠河县| 克山县| 吉木乃县| 南投县| 小金县| 五原县| 台中县| 博乐市| 嘉义县| 福清市| 秦安县| 两当县| 汾阳市| 隆尧县| 西城区| 托里县| 临江市| 太仆寺旗| 平山县| 保德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