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第1節社交禮儀的基本職能 (一)塑造形象 塑造形象是現代社交禮儀的第一職能,其中包括塑造個人形象和組織形象兩個方面。 (二)溝通信息 溝通信息是現代社交禮儀的第二職能。它包括三種類型:一是言語禮儀;二是飾物禮儀;三是行為表情禮儀。其中,一個信息的傳遞=7%詞語+38%語音+55%表情。 (三)聯絡感情 聯絡感情是現代社交禮儀的第三職能,其中最重要的情感特征是真誠。以真誠的心換取他人之心;以真誠的行為款待他人;以真誠的語言取悅他人。在社交場合,尤其需要付出一顆真誠的心,方能收獲溫暖。 (四)增進友誼 增進友誼是現代社交禮儀的第四職能。 第2節社交禮儀的類型 (一)按涉及范圍分 社交禮儀分為國內禮儀和涉外禮儀兩大種,著重于禮儀服務的對象的內外區別。前者指本國范圍內通行的一些禮儀規范;后者指參與外事活動應遵循的禮儀規范。 (二)按主體應酬的工作對象分 社交禮儀可分為內務禮儀、公務禮儀、商務禮儀、個人社交禮儀。 1.內務禮儀。在家庭中,親朋好友之間應酬交往時應遵循的禮儀規范,包括家人間的問候、祝賀、慶賀、贈禮、宴請等。 2.公務禮儀。在公務活動中,應遵循的禮儀規范,包括公務行文的禮儀、公務迎來送往的禮儀、公務會談的禮儀、公務宴請招待的禮儀等。 3.商務禮儀。在商務部門工作應酬中應遵循的禮儀規范,如商務接待、商務談判、商務慶典等禮儀。 4.個人社交禮儀。個人參加社交活動時應遵循的禮儀規范,包括一些基本的禮節,如握手、介紹、交談、饋贈等。 第3節社交禮儀的表現形式 (一)語言類 語言類禮儀可分為語音類、口頭類和書面類三種禮儀形式。 1.語音類。是通過不同的語音來表示禮儀的意思,即通過聲音的高低、音色、語速、聲調等來暗示不同的意義。首先聲音表達要讓人感到真切、樸實、自然;其次音量要控制得當,需輕柔時勿高昂,需低沉時勿喧嘩;最后音調要注意抑揚頓挫、和諧有致。 2.口頭類。是通過口頭語言的方式表達的各種禮儀,即以談話的方式表示禮節。表達要注意時間原則、地點原則和對象原則。 3.書面類。是通過書面語的方式表達的禮儀,用于非面對面人際交往時所運用的。通過感謝信、賀電、函電、唁電、請柬、祝辭等書信形式來傳情達意,有兩大特點:一是禮節性;二是規范性。 (二)身體語言類 身體語言分為表情語言和動作語言。 表情語言類。是通過人的臉部各種各樣的表情來傳遞禮儀。人的臉部是人世間最豐富多彩的一道風景線,包括眼、眉、嘴、鼻、顏面肌肉的各種變化以及整個頭部的姿勢等。例如,人的眼睛是人的表情語言中語匯最豐富的,“眼語”像靈魂的一面鏡子,通過眼睛可以觀察到對方是否喜歡你、支持你。比如,深沉的注視表示崇敬,橫眉冷眼指仇敵,眉來眼去指情人暗送秋波。 動作語言類。是通過人的各種身體的動作傳達禮儀。人的身體動作非常多,有手語、肩語、腿語、腰語、足語等。其中手語是語義中最豐富的動作語言。例如,豎起拇指向上表示贊揚、了不起;伸出小拇指表示鄙視;向上同時伸出中指和食指組成英文字母“v”,表示勝利;用拇指和食指圈成“o”形其他三指向上伸出表示“ok”、“好”的意思。 (三)飾物語言類 通過服飾、物品等語言符號表達一定的思想和情感意義的禮儀行為。一種是由服裝、飾物、化妝美容等代表的禮儀,一種是通過各種物品代表的禮儀。 飾物類語言有其特殊的意義。首先,服飾和物品昭示著社會風尚;其次,服飾和物品是一種情感的象征;再次,服飾和物品是一種美的演繹。 (四)酒宴類 通過設宴吃飯表示對客人的尊重和歡迎的一種禮節。古今中外,以酒宴款待親朋好友已成為慣例。一則,通過美味佳肴表達對朋友親人的深情厚意;二則,通過宴席上種種禮儀行為表示對客人的尊敬禮貌,以求此后發展互相友好的關系。 第4節社交禮儀的基本原則 禮儀名目眾多,細則紛繁,講究商務禮儀尤其還應掌握必要的世界各國的禮儀習俗,更是使其呈現出五彩繽紛的特點。那么如何才能有效掌握?在從事各種商業活動、具體遵行商務禮儀時,應遵循以下基本原則,其中包括言行文雅,態度恭敬,尊重他人,平等待人,表里一致。 (一)“尊敬”原則 有人曾把商務禮儀的基本原則概括為“充分地考慮別人的興趣和感情”。尊敬是禮儀的情感基礎。在我們的社會中,人與人是平等的,尊重長輩,關心客戶,這不但不是自我卑下的行為,反而是一種至高無上的禮儀,說明一個人具有良好的個人素質。“敬人者恒敬之,愛人者恒愛之。”“人敬我一尺,我敬人一丈。”“禮”的良性循環就是借助這樣的機制而得以生生不已。當然,禮待他人也是一種自重,不應以偽善取悅于人,更不可以富貴驕人。尊敬人還要做到入鄉隨俗,尊重他人的喜好與禁忌。總之,對人尊敬和友善,這是處理人際關系的一項重要原則。 (二)“真誠”原則 商務人員的禮儀主要是為了樹立良好的個人和組織形象。因此禮儀對于商務活動的目的來說,不僅僅在于其形式和手段上的意義。同時商務活動并非從事短期行為,而是越來越注重其長遠效益,只有恪守真誠原則,著眼于將來,通過長期潛移默化的影響,才能獲得最終的利益。也就是說,商務人員要愛惜其形象與聲譽,應不僅僅追求禮儀外在形式的完美,更應將其視為情感的真誠流露與表現。 (三)“謙和”原則 “謙”就是謙虛,“和”就是和善、隨和。謙和既是一種美德,更是社交成功的重要條件。《荀子·勸學》中曾說到:“禮恭而后可與言道之方,辭順而后可與言道之理,色從而后可與言道之致。”即是說只有舉止、言談、態度都是謙恭有禮時,才能從別人那里得到教誨。 謙和,在社交場上表現為平易近人、熱情大方、善于與人相處、樂于聽取他人的意見,顯示出虛懷若谷的胸襟,因而對周圍的人具有很強的吸引力,有著較強的調整人際關系的能力。 當然,我們此處強調的謙和并不是指過分的謙虛、無原則的妥協和退讓,更不是妄自菲薄。應當認識到過分的謙虛其實是社交的障礙,尤其是在和西方人的商務交往中,不自信的表現會讓對方懷疑你的能力。 (四)“寬容”原則 寬即寬待,容即相容。寬容,就是心胸坦蕩、豁達大度,能設身處地地為他人著想,諒解他人的過失,不計較個人得失,有很強的容納意識和自控能力。中國傳統文化歷來重視并提倡寬容的道德原則,并把寬以待人視為一種為人處世的基本美德。從事商務活動,也要求寬以待人,在人際紛爭問題上保持豁達大度的品格或態度。在商務活動中,出于各自的立場和利益,難免出現沖突和誤解。遵循寬容原則,凡事想開一點,眼光看遠一點,善解人意、體諒他人,才能正確對待和處理好各種關系與紛爭,爭取到更長遠的利益。 (五)“適度”原則 人際交往中要注意各種不同情況下的社交距離,也就是要善于把握住溝通時的感情尺度。古話說:“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如醴。”此話不無道理。在人際交往中,溝通和理解是建立良好人際關系的重要條件,但如果不善于把握溝通時的感情尺度,即人際交往缺乏適度的距離,結果會適得其反。例如,在一般交往中,既要彬彬有禮,又不能低三下四;既要熱情大方,又不能輕浮諂諛。所謂適度,就是要注意感情適度、談吐適度、舉止適度。只有這樣才能真正贏得對方的尊重,達到溝通的目的。 總之,掌握并遵行禮儀原則,做待人誠懇、彬彬有禮之人,在人際交往和商務活動中,就會受到別人的尊敬。 第5節接待客人的禮節 不同的民族和不同的國家都有不同的待客之道。接待客人也是一門藝術。它要求講究禮節,考慮周全,面面俱到。 如果客人是約好要來的,主人應事先有所準備,包括打掃室內衛生,準備好煙酒茶飯,并注意換上正裝,修飾儀表。女主人更應精心打扮,家人也要給予合作。主人要提前與家人商議,如不要讓年幼的孩子去糾纏客人,成年的家人之間,言行要檢點,也不要當著客人的面拌嘴,以免產生誤解。 對待客人不宜過于客套,否則客人會覺得不舒服,貫穿于待客的整個過程之中的是尊敬與體貼。遠道而來的客人,夫婦應共同前去迎接,并將家人一一給予介紹。 如果客人是不期而至,無論多忙,也要表示熱情歡迎和接待,微笑著握手問候。若家人尚需整理室內衛生,應請客人在門外小候,但不要冷落了客人。 若客人沒打招呼直接進入室內,應立即起立表示歡迎,示意客人就座,不要先責怪對方無禮。 與客人談話態度要誠懇,不要顯出厭倦或不耐煩的樣子,不要讓客人感到尷尬,覺得自己不受歡迎。如果客人到達時還有其他客人,且雙方互不相識,主人要主動代為介紹。 如果家中的客人不是自己的客人,有禮貌地見過面、打招呼或是問好之后,即可告退,沒有必要陪同始終。 客人在座談話時不要頻頻看表,更不要有暗示或催促客人離開的動作,如果有急事可道歉后先行告退,讓家人照顧客人。 當客人告辭時,應一一與之握手告別,將客人送至門外,并道“歡迎再來”。對第一次來的客人,還要主動介紹或安排對方回去的交通工具和交通路線。 第6節拜訪朋友與做客的禮節 在拜訪朋友的時候,時間和地點上要客隨主便。有的人不喜歡在辦公期間接待私人朋友,有的人不愿在家待客。 拜訪朋友應事先約定,并準時到達。在凌晨、深夜等朋友休息的時候,或者用餐時間,不宜做突然拜訪;不要隨便去人家里看看,以免打亂人家的安排,而且這也是很不禮貌的。 做客之前要穿戴整齊,個人形象要整潔大方。在到達主人家后,要先征得主人的同意方可進入,絕對禁止直接推門而入。這樣的舉動太過魯莽,可以在進門之前敲門或按門鈴,但是敲門的聲音不要太大,不要像砸門一樣。按門鈴不要過于頻繁,也不要時間太長。主人開門之后,要確認主人是否同意自己入室拜訪,如果未邀入室,不要主動地擅自進入室內;主人如果沒請客人就座,則表明不打算留客,客人應該及時地領會,退到門外,長話短說,進行簡短交談后離去。 在普通朋友家,客人不要亂動主人的私人物品和擺設,也不能很隨便地亂脫、亂扔衣服,像在自己家里一樣,不要以自己的好惡和眼光評論主人家中的裝飾和陳設。 在拜訪時可以帶給主人一些小禮物,也可以給主人家里的老人或孩子買一點小禮物,不宜過于貴重,只是表示心意。交出禮物態度要大大方方。在主人的家人面前送禮物,不要私下偷送給某一位,特別是當客人是男士時,更要在主人夫婦的面前遞上禮物,不能只將禮物塞給女主人,這樣是很不禮貌的事。 不要帶很小的孩子去做客,這樣很不方便,容易弄臟和弄亂主人的家。做客時要大大方方,誠懇自然,要講究衛生,不要把別人的屋里弄得煙霧騰騰,也不要在主人臥室里亂躺。 不要影響主人的休息,所以若無要事不要逗留太久,不要在主人家里過夜,辭行時要感謝主人的接待。 去拜訪異性朋友要在白天,并且有人同往,已婚者可攜伴侶同去,以免別人的誤會。 使用朋友家的衛生間,也是對你的文明程度的考驗。請在要用衛生間時對主人說:“請問,衛生間在哪兒?”根據主人的指引和某些事宜的交代之后再使用,千萬不要隨便使用主人的衛生間。記得沖水、擦坐墊,洗手時勿讓水濺出盆外。如果不是特殊情況,最好不在朋友的衛生間大便。這也是禮儀之一。 若主人想留你吃飯,應考慮是否有必要,不可以就婉言謝絕。當和主人一起進餐時,應注意不要拘束,也不應狼吞虎咽,旁若無人。若主人送出大門要及時請他們留步。切忌在門口廢話太多,拉拉扯扯,使主人在門外站立過久。告別主人時,應對主人的款待表示感謝,如有長輩在家,應向長輩告別。 第7節慶祝誕辰應注意的禮儀 誕辰通俗地講就是生日,是一個人在人生道路上所經歷的時間歷程的記錄過程。一般來說,在民間,老人的壽辰和小孩子過滿月比較隆重,成人則形式比較簡樸。 (一)老人的壽辰 我國有著悠久的傳統文化,民間習俗相當豐富。針對我國的傳統來說,一般以60歲為起點,逢五、逢十就要為老人“做壽”祝賀,慶祝壽辰,希望老人能夠長壽。部分比較講究的壽辰,預先可以發請帖;較一般的,則只需做口頭邀請即可。應邀參加壽辰的親友,赴約一般都應準備一份壽禮,壽糕、壽桃、壽面、壽聯等,并帶上自己真誠的祝福。壽聯的作用和內容是為祝愿當事人長壽,像“福如東海,壽比南山”,等等,比較通俗的習語也能表達自己的祝福。而現在一般是在壽辰的當天親朋好友聚會一堂,送上若干壽禮表示致賀即可,對壽禮的要求也并不嚴格,主人家也只需招待一餐宴席,主客都感到盡興就可以了。 (二)成年人的誕辰 成年人的誕辰一般比較簡樸,并不隆重。一般準備一些比較豐盛的飯菜,家人簡單聚會,吃壽面、吃蛋糕一起慶祝即可,多數不會邀請親友參加,如有在異地的家人還可寄生日賀卡表達祝福。 (三)慶祝嬰兒的誕生 新生命的誕生預示著希望,親朋好友都會前來祝賀。嬰兒在“滿月”時按傳統,家庭可做一些紅雞蛋,也可以用面條招待前來祝賀的親朋鄰里。親友來看望嬰兒時,可贈送嬰兒衣服、玩具等禮物,也可根據嬰兒的生育,選購相應的生育紀念章等工藝品。一般來說,小孩“周歲”時,家人除了吃面條、蛋糕外,按傳統習慣,會在孩子面前擺上好些物品,像書、鉗子、眼鏡等,看孩子先取何物,俗稱“抓周”,用以推測小孩將來的發展前途和工作性質。但這種做法只是為了增添一些生活情趣,并無科學依據。 第8節送花的講究 鮮花在古今中外都受到人們的歌頌和喜愛。在西方國家,送鮮花極為尊重的表示。用鮮花作為禮物相送,在人際交往中是普遍適用的。 (一)贈送鮮花的方式 贈送鮮花一般可采取如下幾種方式。 1.襟花。它通常是男士送給女子的小禮物或者是男士服飾上的裝飾物,特別是在某些喜慶場合,男士在上衣的左胸之前常別一朵鮮花。襟花應與所穿衣服顏色協調為佳。 2.花籃。有大花籃和小花籃之分。大的花籃適合大的場合和慶典,小的花籃適合人際交往。它由色彩鮮艷的花朵組成,適用于慶祝開業、開幕、演出成功以及壽辰。 3.花束。花束可選擇寓意不同的花卉組合而成,外加包裝紙和紅絲帶。花束一般用于探訪親友、祝賀新婚或看望病人。 4.盆花。品種名貴的盆植花卉是人人喜愛的禮物,可以祝賀朋友遷居或送給長輩。 (二)花語的寓意 花是友好和和平的象征。自古以來就有借物抒懷、借景生情的說法在中國民間廣為流傳。春天盛開的蘭花象征著高風亮潔,高貴而典雅,對于夏天的荷花則自古就有出淤泥而不染的說法,秋天的菊花堅貞不屈,而冬天的梅花卻有著一副傲骨,處處洋溢著無私。 不同的花代表不同的祝福,在傳遞祝福的過程中,我們首先要明白不同的場合適合送什么樣的花。 祝賀新婚,可用表示結婚的常青藤,表示結合的麥藁和表示羈絆的五爪龍組成花籃相送。它的寓意是:同心結愛情,夫妻共一生。 勉勵朋友,可用表示勤勉的紅丁香、表示謹慎的鳥不宿和表示戰勝困難的菟絲子組成的花束相贈。其含義是:我為君祝福,愿君勿忘我。 看望病人,則可以選用表示安慰的紅罌粟和表示幸福的野百合組成的花束相贈。它會勸慰病人:君可寬心,你會好起來。 要想向自己所鐘情的異性表達愛意,一束精心挑選的紅薔薇,不需過多華麗的辭藻,自己的愛慕之情就已由鮮花代你向對方表白得淋漓盡致了。 以下鮮花表示的花語應了解。 ■ (三)商務送花指南 朋友或同事晉升時,一定會有許多祝福的花籃送到他的辦公室。這時候你再送花,反而被湮沒在花海中。如果送他小小的、精致的花卉提籃,可以放在對方的辦公桌上,能比較吸引他的注意。還可選擇顏色亮麗或富含花語的花木,如開運竹、發財樹、巴西木等。 贈花給同事,不論是異性還是同性,不要送玫瑰,以免同事誤會你對他有意思。若貿然送黃玫瑰給對方,或者在對方生日時送他洋水仙,就不禮貌了。因為黃玫瑰代表嫉妒,包括工作上和感情方面;后者指對方自大、虛假。 第9節饋贈與送禮的禮儀 ◎饋贈禮品的時機 禮品是溝通人際關系的潤滑劑,無論好友,還是商務伙伴,相互饋贈禮品都能增進彼此的感情。因此,了解禮品饋贈禮儀的知識,能讓你在處理生活與工作中的人際關系時如虎添翼。 饋贈禮品有多種多樣,選擇恰當的時機,可以使饋贈禮品顯得親切自然。具體說,主要有以下幾種時機。 1.節假良辰。遇到我國傳統節日,如春節、端午節、中秋節等,還有法定節日,如元旦、五一國際勞動節、六一兒童節、教師節、國慶節等都可以送些適當的禮物表示祝賀。 2.喜慶嫁娶。如喬遷新居、過生日、生小孩、慶祝壽誕、結婚等。遇到親友家中這些喜慶日子,一般應考慮備禮相贈,以示慶賀。社會上工作單位也有一些喜慶日子,如開業典禮、周年紀念、校慶、重大科技成果投產等等,有關人士備禮相送表示祝賀與紀念,可以增進感情。 3.探視病人。親友、同學、同事或領導有病,可以到醫院或病人家中探望,順便帶去一些病人喜歡的水果、食品和營養品等,以表關心。 4.親友遠行。自己的親友或共事多年的同事要調離到其他崗位,甚至到異國他鄉,為表示惜別之情,一般送些禮物,以表友誼地久天長。 5.拜訪、做客。這種時候可以備些禮物送給主人,特別是女主人或小孩。 6.“感謝幫助”、“禮尚往來”、“略表寸心”。當你的生活或工作遇到困難得到別人的幫助時,為了表示感激之情,經常送些禮品酬謝。 ◎平輩之間贈送禮品 平輩之間相互贈禮,在日常生活中極為頻繁,而形式又可多種多樣。 同輩親朋好友間送禮物,應以實用為第一原則。這樣既可以減少不必要的浪費,又達到彼此間感情交流的目的。最好是選擇一些對方比較需要或者心愛已久的禮物,即使不知道如何選擇,也可直接向對方詢問。 夫妻間的贈禮,重在心意和感情,而不是由其價格決定的,最好能讓對方得到意外的驚喜。有一個這樣的著名故事:一對夫妻為了慶祝他們的結婚紀念,彼此都想給對方送一件心愛的禮物。結果丈夫把心愛的表賣掉,給妻子買了一套精美的梳子;而妻子則把自己的一頭秀發剪掉,換回一條表鏈。雖說故事有點悲哀,卻可以看出他們彼此真摯的感情。如果丈夫過生日,可送上一條領帶或真皮腰帶,選擇真皮錢包、鑰匙包等小禮物即可。這些禮物使用時間長而且一般隨身攜帶,能給男士溫馨依戀的感受。給妻子選購禮物,不妨選擇一條絲巾,一個漂亮的頭飾、胸針或工藝裝飾品,使追求浪漫、溫馨愛情的女士感到幸福。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對高格調的生活品位不斷追求,送鮮花漸漸成為一種時尚。尤其是在一些特別場合,送鮮花不失為最理想的禮物。比如,2月14日給心愛的人送上一支紅玫瑰,作為情人節的禮物;老同學結婚時,送上一束并蒂蓮,以示祝福夫妻恩愛,永結同心等。用不同的花表示不同的語言,花語即人語,亦能表現出真摯的感情。 ◎不同輩分之間贈送禮品 給長輩送禮還要注意針對性和實用性。例如,如果長輩不嗜煙酒,或患有高血壓、動脈硬化則不宜送煙酒、蛋糕,而送一套精致的茶具很有意義。注意,給年邁的長輩送禮品,一般不選擇鐘、表。因為一些老人有迷信觀念,認為鐘表有“終”的諧音,不吉利,從而容易產生誤解,反倒會起到負面的效果。如果要為父親選購一件禮物,最好挑選一些他隨時派得上用場的物品,如一副外型精美的老花鏡,或者一對健身球,一個精美的錢包,一把舒服的按摩梳子。如果你要為母親選購一件禮物,更要照顧實用,如果過于奢華,即便不是她花錢,對習慣于勤儉持家的母親而言,也會使她心疼的。如可以選一個袖珍耳塞半導體,或是在母親生日到來之際,選擇一件質地柔軟、保暖的羊毛衫。 給孩子贈送禮物要注意教與樂結合。雖然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現在多為獨生子女,即使生活條件允許,也不應該對孩子聽之任之,隨其所好,買一些沒有任何意義的玩具。在平日給孩子送禮物時,就要慎重考慮,引導孩子向正確方向發展。例如,可給學齡前的幼兒買些像積木、拼板、游戲棋一類的智力玩具;可給將要念書的孩子送個書包,或者送些鉛筆等文具用品;可給已上學的孩子,根據其年級的高低和實際需要,買些文具或工具書等。還可針對孩子的興趣愛好,買些能促進他們發展特長的禮物。如,給喜愛運動的孩子買些體育用品,給愛繪畫的孩子買些畫筆、畫紙等。 ◎如何給客戶送禮品 (一)禮品分為幾種類型 1.實用型。例如,筆、本子、領帶、錢包、香水、打火機、各類球拍等最常用。要了解客戶愛好、性格,投其所好,客戶就比較容易接受,便可慢慢建立良好關系。 2.擺設型。例如,臺歷、招財貓(類似的有牛、羊等吉祥物)、水晶擺設等,多用于初始接觸階段,給客戶有好的感覺,但因為禮物沒有太多實用及經濟價值,不會給客戶留下太深印象。 3.代幣型。例如,手機充值卡、各類超市代金券等禮物好處不用多說,送者方便,拿著實惠。 4.奢侈型。例如,手表、高級禮品。切記一定要摸清楚客戶的“愛好”,才能投其所好。 (二)客戶對待禮品的心態分析 1.好面子型。此類客戶感覺有人送他東西,在家人、朋友面前特有面子。對這種人送的東西要能夠拿得出來的。 2.圖實惠型。此類客戶就是“茶壺里煮餃子——心里有數”就行了,還是來點實惠的吧。 3.借機生蛋型。此類客戶比較難纏,常常會借機向你提出一些額外的要求。例如,向你暗示他家正需要一臺大彩電等。這時,你可以假裝沒有聽懂他的暗示,也可以以公司有預算而婉言拒絕,還可以借機和他談條件,“送彩電之后能否把訂單加倍呢?”不過,此類客戶通常都只是想多撈點便宜,要求不會太大。 4.獅子開口型。這類人一般是某個單子的關鍵人物,如果他能開口,則表明單子的成功率數較高,一般情況下應予以滿足。但如果費用過于巨大,則應告訴對方這樣做有商業賄賂之嫌,超出了商務禮品的范圍,我方公司無法處理。 (三)送禮品的方式方法 (1)直接帶去客戶公司送給本人; (2)交給秘書或前臺代轉(當然要注意包裝,不能走光); (3)快遞(同樣注意包裝問題); (4)約客戶出來坐坐,同時送上; (5)交與客戶關系親密且放心的第三者代送。 這幾種方式根據禮品價值大小、人物級別、事情關鍵程度綜合考慮,搭配使用,沒有很標準的做法。總之,原則是客戶收著方便(換位思考很重要)。還要記著,不是自己當面送的話,事后一定要打個電話明示或暗示此事情。 ◎商務送禮的四個規矩 商務送禮既然是一門藝術,自有其約定俗成的規矩。送給誰、送什么、怎么送都很有奧妙,絕不能瞎送、胡送、濫送。根據古今中外一些成功的送禮經驗和失敗的教訓,起碼我們應該注意下述原則。 (一)禮物輕重得當 一般來講,禮物太輕,意義不大,很容易讓人誤解為瞧不起他,尤其是對關系不算親密的人,更是如此。如果禮太輕而想求別人辦的事難度較大,成功的可能幾乎為零。但是,禮物太貴重,又會使接受禮物的人有受賄之嫌,特別是對上級、同事更應注意。除了某些愛占便宜又膽子特大的人之外,一般人就很可能婉言謝絕,或即使收下,也會付錢,要不就日后必定設法還禮。這樣豈不是強迫人家消費嗎?如果對方拒收,你錢已花出,留著無用,便會生出許多煩惱,就像平常人們常說的“花錢找罪受”。何苦呢?因此,禮物的輕重選擇以對方能夠愉快接受為尺度,爭取做到少花錢多辦事,多花錢辦好事。 (二)送禮間隔適宜 送禮的時間間隔也很有講究,過頻、過繁或間隔過長都不合適。送禮者可能手頭寬裕,或求助心切,便時常大包小包地送上門去。有人以為這樣大方,一定可以博得別人的好感。細想起來,其實不然。因為你以這樣的頻率送禮目的性太強。另外,禮尚往來,人家還必須還情于你。一般來說,以選擇重要節日、喜慶、壽誕送禮為宜,送禮的不顯得突兀虛套,受禮的收著也心安理得,兩全其美。 (三)了解風俗禁忌 送禮前應了解受禮人的身份、愛好、民族習慣,免得送禮送出麻煩來。有個人去醫院看望病人,帶去一袋蘋果以示慰問,哪知引出了麻煩。因為正巧那位病人是上海人。上海人叫“蘋果”跟“病故”二字發音相同。送去蘋果豈不是咒人家病故,由于送禮人不了解情況,弄得不歡而散。鑒于此,送禮時,一定要考慮周全,以免節外生枝。例如,不要送鐘,因為“鐘”與“終”諧音,讓人覺得不吉利;對文化素養高的知識分子若送去一幅蹩腳的書畫就很沒趣。 (四)禮品要有意義 禮物是感情的載體。任何禮物都表示送禮人的特有心意,或酬謝或求人,或聯絡感情等。所以,你選擇的禮品必須與你的心意相符,并使受禮者覺得你的禮物非同尋常,倍感珍貴。實際上,最好的禮品應該是根據對方興趣愛好選擇的,富有意義、耐人尋味、品質不凡卻不顯山露水的禮品。因此,選擇禮物時要考慮它的思想性、藝術性、趣味性、紀念性等多方面的因素,力求別出心裁,不落俗套。 ◎給上司送禮之十戒 給上司送禮更重要的是要保證你所送的禮物不犯忌,下列十個類型的禮物要盡量避免。 (1)帶有性暗示的禮物,如內衣、床上用品等。 (2)宗教性的禮物,如十字架、圣經等。 (3)貴重的禮物,如珠寶、手表等。 (4)過于廉價的禮物,如任何帶有公司標識的物品、禮品筆等。 (5)“循環”禮物(你不喜歡,你的上司也一樣)。 (6)酒(尤其是你還不能確定你的上司是否有飲酒習慣時)。 (7)食物籃(你的上司會將它們分發給員工)。 (8)沒有用的禮物,如咖啡、保暖器、煙灰缸等。 (9)蛋糕。 (10)含有政治性的禮物。 具有中國特色的景泰藍小馬和中國結,一定受外商的青睞。 公司的紀念印章,對于項目合作方來說,是一份很好的紀念物。 從韓國旅游帶回來的銀餐具,送給老板恰到好處。不過如果連老板的家里人也準備上,就再好不過了。 臉譜、書簽會讓酷愛京劇和讀書的客戶愛不釋手。 ◎送禮的具體注意事項 在經濟日益發達的今天,人與人之間的距離逐漸縮短,接觸面越來越廣,一些迎來送往及喜慶宴賀的活動越來越多,彼此送禮的機會也隨之增加。但如何挑選適宜的禮品,對每一個人都是費解的問題。懂得送禮技巧,不僅能達到大方得體的效果,還可增進彼此感情。 (1)選擇的禮物,首先你自己要喜歡。自己都不喜歡,別人怎么會喜歡呢? (2)為避免幾年選同樣的禮物給同一個人的尷尬情況發生,最好每年送禮時做一下記錄為好。 (3)千萬不要把以前接收的禮物轉送出去或丟掉它。不要以為人家不知道,送禮物給你的人會留意你有沒有用他所送的物品。 (4)切勿直接去問對方喜歡什么禮物。一方面,可能會因他的要求導致你超出預算;另一方面,你即使照著他的意思做,也可能會出現偏差而不盡如人意。 (5)切忌送一些將會刺激別人感受的東西。 (6)不要打算以你的禮物來改變別人的品位和習慣。 (7)必須考慮接受禮物人的職位、年齡、性別等。 (8)即使你比較富裕,送禮物給一般朋友也不宜太過,而送一些有紀念的禮物較好。如你送給朋友兒子的禮物貴過他父母送他的禮物,這自然會引起他父母的不快,同時也會令兩份禮物失去意義。接受一份你知道你的朋友難以負擔的精美禮品,內心會很過意不去,因此,送禮最好在自己能力負擔范圍內,且較為人樂于接受為好。 (9)謹記除去價錢、品牌及商店的袋裝,無論禮物本身是如何不名貴,最好用包裝紙包裝,有時細微的地方更能顯出送禮人的心意。 (10)考慮接受者在日常生活中能否應用你送的禮物。 ◎回禮的禮節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