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下個月的國際學術會議,還要提前幾天召開,趁著楊舟身體好的時候,趕緊開會,確定楊舟的全球學術地位,以免夜長夢多。 基因代碼學單獨學科暫時就不弄了,要看以后楊舟寫的書是什么樣,或者帶出來的學術繼承人什么水平。 另外學校也會要求大家暫時保密楊舟的病情,不要公開讓其他人知道,以免國際學術會議上起更多波折。 當然,私底下估計消息還是會擴散,這個在高層會議上公開的事,基本沒辦法保密,就算是頂級大學的高層,也不全是一條心。 還有,便是央視全程跟著楊舟,拍攝楊舟的個人紀錄片。 不管是楊舟做實驗、捐款還是寫書,都要拍攝下來,既然楊舟要青史留名,那學校就助楊舟一臂之力! 今年感動華夏十大人物,楊舟嘗試一下參與評選,學校也會背后發力。 楊舟得知央視全程拍攝,也有點意外,最后還是答應下來。 他每次去神秘空間時,都是在自己臥室,房門都要反鎖,拍攝組又不會拍他睡覺,對他沒有任何影響。 反而因為節目組的關系,會讓他獲得很大的知名度。 到時候,全世界都以為他要死了,楊舟來個絕地反擊。 攻破癌癥,想想楊舟都要流口水,不知道那時候,會收獲多少經驗值啊。 拍攝組跟拍楊舟的第一天,正是《自然》刊登楊舟論文的第一天。 當然,現在最多能看到電子版期刊,紙質版還在郵寄當中。 變異雜交水稻項目正在立項,相關經費耗材人員等等正在統籌當中,楊舟沒有去實驗室,而是來到前口村,準備帶攝制組拍攝一下堆放在大棚里的無數巨型胡蘿卜。 順便在大棚里,接受記者小姐姐冰冰的專訪。 紀錄片之外,央視對楊舟研究出變異胡蘿卜開創基因代碼學也很感興趣,采訪素材可以用于新聞素材,也可以用在以后的紀錄片上。 楊舟便帶著央視攝制組團隊,來到自己承包的大棚基地。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