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清北大學不單單只是澄清,還利用學校的渠道,讓《自然》期刊主編優先審稿楊舟的論文。 知名大學和期刊其實都有合作,甚至聯合辦一些子刊。 如果是走后門刊登論文在頂級期刊肯定不行,畢竟論文是要給全世界的學者一起看的,走后門很容易被發現,壞名聲的事頂級期刊一般都不會做。 但只是讓一篇質量過硬的論文提前審核,那還是比較容易的。 楊舟的論文就這樣在當天投遞到主編郵箱,而不是公開郵箱。 主編大致查看后,馬上聯絡編委會的人,尋找審稿人審稿。 editas medicine公司,張豐正在陪著研究員們做一項特殊實驗,這還是上次審稿后,發現的新方向。 華國清北大學一個研究生,竟然意外發現胡蘿卜基因的大小開關和顏色開關。 使用的還是他擁有專利的cas9技術。 前幾天,他看到論文后,第一時間意識到論文的巨大價值,張豐考慮良久還是決定要拖延這篇論文的發表時間。 論文中有明顯的幾處漏洞,恰好能成為他的質疑理由。 他的本意是讓《chemistry-biology》期刊拒稿后,讓楊舟做出補充修改,這樣來回幾次,楊舟可能需要拿出更多數據。 要拿出更多數據,就要再種幾個月蘿卜。 這時候他的時間也足夠了,倒不是為了搶楊舟胡蘿卜大小研究的論文,而是張豐敏銳地察覺到,關于控制大小和顏色背后,還有更多的東西。 胡蘿卜論文格局太小了,張豐也察覺到楊舟異常的成功率背后,有他平時忽視的東西。 而且,楊舟還是來自清北大學的人,當年那個姓林的學生讓他對清北大學沒有半分好感。 只不過張豐沒想到的是,中間傳遞消息出現了一些問題,導致《chemistry-biology》期刊直接選擇拒稿,都沒有讓楊舟再次修改。 楊舟更是壓根不投《chemistry-biology》而是將論文修改投遞到了《自然》期刊。 這種級別的期刊,張豐想要登上一次都沒那么容易,還是當年他實現cas9技術時,登上了頂級期刊。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