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依照往日的戰(zhàn)斗經驗,亞羅發(fā)現(xiàn),如果想要利起這股力量,最好的方式就是上挑。 在使用上挑的時候,手部屈肌、肱二頭肌、肱三頭肌、三角肌……甚至包括頸部肌肉全都在發(fā)力,如果再配合蹲身等動作,甚至還能運用起腿部、腰部、腹部的肌肉群,將整體力量全部整合起來。 全身力量的配合下,所產生的巨大力量,甚至能超越動力核心噴涌空氣產生的動能! 但在進行正式實驗的時候,卻又遇上了一個大的問題。 “直接使用上挑的情況下,氣流會對著自己的身體直射,由此會產生相反的作用力,會使得重劍很容易脫手。” 所以只能作為輔力,只能等上挑使用到中端位置的時候,劍尾斜向下之后才能激活動力核心, 由此造成的后果就是,后續(xù)很難再續(xù)接其他的劈砍招式。 “既然這個噴氣口后續(xù)無法再續(xù)接招式,那就將這個招式留在最后,即便敵人沒死,也能對敵人施加一股向上的力,可以產生短時間的控制效果,如果敵人超過了攻擊距離,也能續(xù)接上火燎效果,產生遠程灼燒和蒙蔽視野的作用。” 將劍尾的氣口安排好了之后,劍柄左右的氣口安排自然也就有了思路。 “后續(xù)接連的是由下至上的招式,前面使用的招式,就必須將重劍挪移到下端。” “最方便將重劍移動到這個位置的招式是什么?” 不做多想,肯定是下劈! 技能欄中的斬擊都不行,因為斬擊的目的是將敵人梟首,并不會直上直下的發(fā)起攻擊,甚至直上直下的下劈,在亞羅原本所學的劍術中是一種錯誤的方式,不但后續(xù)很難回力,還會導致自身空門大開,有被反擊的風險。 不過,亞羅不但準備修改劍招,甚至還準備改去原本發(fā)力九分的習慣,只準備發(fā)力七分,余留三分進行后招連續(xù)。 發(fā)力的方式要根據(jù)具體情況進行修改,不能一味的生搬硬照。 在擁有著動力核心的輔助力量下,適當?shù)男薷牟鸥蠈嶋H的戰(zhàn)斗需求。 “中間招式是下劈的話,那么最先的招式又應該是什么?” 這里就需要有一個招式,能將重劍移動到適合下劈的位置,并且還不能使用與下劈相同的排氣口。 同時,這一招還是這個三連招的第一式,可能還需要配合其他技能接近敵人。 接近敵人的招式不做多想,必然是瞬身術,所以這一招就是需要能配合瞬身術突進,并且還要在最后,將劍勢停在斜上方,方便第二擊的劈砍。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