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阁_书友最值得收藏的免费小说阅读网

一千三百九十三章 建儲-《大明文魁》


    第(1/3)頁

    卻說林延潮給天子上密揭之前,趙志皋與林延潮在內閣里曾有一番‘敞開心扉’的談話。

    當時趙志皋顯得心事重重,異常認真,決非原來萬事含糊的態度。

    林延潮至趙志皋的值房后,趙志皋足足沉默了一盞茶的功夫,然后才鄭重其事地開口道了一句:“宗海老弟,這些年老夫待你不薄吧!”

    林延潮默默嘆了一口氣道:“元輔,是想讓在下為國本之事向皇上建言吧。”

    趙志皋撫須笑道:“然也。”

    趙志皋悠悠道:“宗海,吾實在老邁昏庸,不堪任事了,眼下目力連奏章都看不清,只能讓下面的人讀給我聽,即便如此聽十件事,也難斷一件事。老了,已是百無一用了。”

    林延潮道:“元輔切勿這么說,當年張文忠公因奪情之事杖責趙,吳二位,百官皆不敢仗義直言,唯獨公與新建出面,遙想當年公之風采,在下今日想起依然神往。”

    “正所謂老驥伏櫪,志在千里,元輔,國事還是要你來主持的,皇上,百官這時候都還要倚重于公。”

    趙志皋聽林延潮提及當年他與張位仗義為趙用賢,吳中行求情之事,渾濁的目光中露出一絲亮色,似想起來二十年前那敢烏紗一擲在地,也要秉公上疏的自己。

    趙志皋嘆道:“雖說老驥伏櫪,志在千里,但神龜雖壽,猶有竟時。”

    “同是內閣大臣,往日有權有勢,百官則爭相趨附他以圖晉升官職。今日則欺人年老,百官即爭相攻擊以圖聲名,本輔到底是老驥還是神龜一目了安。至于皇上……宗海,說一句話不為人臣的話,皇上至今不立國本,何嘗有將我等輔臣的難處放在眼底。而今更已是將此當成了買賣來為之。”

    林延潮差一點笑出聲。

    現在國本之事,已成為天子拿來要挾百官的籌碼。

    今日讓工部火速修建兩宮。

    后天又向戶部要錢兩千四百萬兩。

    下一步是要干什么?

    是不是要學梁武帝那樣出家,然后讓整個國家出錢來贖。一次不行,來個好幾次。

    拿國本之事作人情的天子,也是真的令人醉了。

    “宗海,皇上要的,本輔給不了。但是老弟一旦上疏,卻肯定有用。故而本輔懇請老弟辦成此事。”

    林延潮道:“一旦我上疏,恐怕就要為蔡京,楊國忠之流了。”

    趙志皋嘆道:“我知道老弟之志,要為救時宰相,可是本朝除了張文忠公,又哪有真正的宰相。不過老弟有一點卻勝過古今宰相。”

    “哦?古今宰相?還請元輔賜教!”

    但見趙志皋笑了笑道:“董江都,朱晦庵,王陽明他們可沒有作過宰相。這一點老弟古往今來無人比肩。”

    林延潮聞言不由撫掌大笑道:“元輔,這話可不敢當。”

    趙志皋撫須道:“老弟為歸德令,曾說過一句話‘功成不必在我’。本輔竊以為這一句不僅是謀身謀國之道,而且圣賢之學盡在其中。”

    “以公利為義,以工商導利,以事功富國教民,假使國家真能如此道行之十幾幾十年,將來會是怎么一個樣子呢?而家給人足、斯民小康會不會有這么一天呢?”

    “這一天老夫怕是看不到了,但老夫想將這天下托付給你試一試。”

    林延潮聞言想了一會,向趙志皋道:“元輔……”

    趙志皋道:“宗海,老夫拜托你了。”

    有了趙志皋的這一番話,林延潮決定給天子寫密揭。

    其實原因很簡單,趙志皋肯定是想等國本冊立后,然后憑此致仕榮休。

    趙志皋若榮休,林延潮即成首臣。當然林延潮不答允,很可能有敬酒罰酒的后果,趙志皋不能憑國本之事榮休,那么掉過頭來卡住自己施政,變成首輔次輔爭權那也不是不可能。

    入閣以來趙志皋,張位待己都不錯,可謂言聽計從。那么自己投桃報李,一個善始善終的交班接權,避免當年張居正高拱,嚴嵩徐階之事,為后來者立一個規范,也算成一段佳話。同時也做給沈一貫看,屬于立德的一部分。

    再說無論得君行道,君臣共治,要變法改革都離不開天子的支持。在爭國本事上‘欠’下天子人情,總好過其他事上拖欠。

    林延潮在密揭里提了很多話,其中重提萬歷十三年時天子天壇祈雨之事。

    當時入冬無雨雪,春夏間河流見底,百姓無水可汲,各地官員求雨無效。一直到了四月仍是無雨,于是天子率領百官棄轎馬而不用,步行二十余里至天壇祈雨,以示求雨之誠。

    沿途百姓目睹天顏無不感動。而上天因天子誠信感動,五月時果真下了雨。

    林延潮當時被貶在歸德,無緣見這一幕,但仍將天子祈雨之舉比作當年‘禹親自操橐耜而九雜天下之川。腓無胈,脛無毛,沐甚雨,櫛疾風,置萬國。’

    ‘櫛風沐雨’之言確實是林延潮在歌功頌德,因為他當年為講官時,他知道天子最憧憬堯舜禹湯那樣的治業。

    至于其余‘君子萬年,介爾景福’,‘君子萬年,永錫祚胤’這樣的阿諛之詞,就不一一列舉了。

    最后于密揭之中,林延潮再三懇請天子早慮大臣之言,冊立太子。

    疏上后數日,沒有任何回音。

    不過這也正常,天子對于官員立太子的密揭都是沒回應,有回應才是反常。

    這日林延潮從內閣處理公事回府。

    當時已漏下二鼓時分,林延潮乘坐大轎方抵至府門。

    這才稍歇了一會。

    忽聞圣旨抵府,林延潮讀圣旨時但見雖只有短短幾個字,但心底仍不勝激動。

    林延潮第一件事連夜派人告知禮部尚書于慎行,讓他備查前朝典制,拿出一套行之有效的章程,然后告示各部百官。

    派人告知于慎行后,于慎行本已入睡,但聽到消息就立即起身坐轎趕往禮部,連夜查前朝典籍。

    林延潮又派人告知趙志皋。

    趙志皋也不介意天子繞過自己,第一個告訴林延潮,當場感激而泣。趙志皋還穿上官服與家人一起朝皇城的方向焚香叩頭。

    次日趙志皋,林延潮,沈一貫三位聯名回奏天子‘仰惟皇上天性真純,至誠髙厚,念元良之濬瑞,昭佑啟之宏圖,發自淵衷,斷于頃刻,皇彞帝范,增祖宗世守之光,子繼孫承,衍廟社萬年之慶。’

    同時各部衙門也在準備皇長子冊立之事。

    不過事情又起波折,天子這一道圣旨下達后,又如同失憶了一般,一個多月不再提冊立大典一字。

    時各部官員以為天子又要變卦。

    不少官員又生上本罵街的沖動,趙志皋,林延潮一面安撫百官,一面上密揭催促此事。

    終于天子下定決心。

    三月初七日,天子下冊立冊封本予內閣,選定本月十五日舉行太子冊立大典。

    聞此消息,趙志皋立即告知群臣,并讓林延潮連夜起草冊立詔書,京城內外官員聞此無不歡欣鼓舞。

    消息傳至慈慶宮,皇長子喜極而泣,孫承宗,李廷機等人也陪著皇長子默默流淚。

    次日,趙志皋,林延潮,沈一貫與六部九卿廷議。

    趙志皋將冊立太子詔書給九卿商議,九卿以為林延潮所起草的冊立的詔書文辭用典無不妥當。

    同時廷議九卿一致決定冊立詔書詔告萬民后,再進行大赦天下。

    死罪罪輕者改為流放,流放改為徒刑,徒刑改為杖刑,杖刑以下赦免,并清理庶獄,蠲免賦稅。

    一切恩典隨著太子冊立后一并傳至各州縣官員,惠及百姓。

    從初七至十五日,這下詔至冊立的時間實在太短,但官員們對此不敢有絲毫異議,就怕時間一長,天子又搞事……故而各衙門都忙得是雞飛狗跳。

    這幾日官員們所呈給天子的奏章也是滿滿的歌功頌德之詞,整個天下呈現出一等太平盛世的氣象,為了皇長子冊立大典添加了不少歡樂祥和的氣氛。

    期間天子也頗為關注,數度下旨催問內閣冊立大典的進度。

    至于內閣里三位輔臣都忙著操辦此事,一把年紀的趙志皋盼星星盼月亮,終于等來了皇太子冊封事,但在這個時候卻是很不爭氣地再次病倒了。

    故而內閣大事都壓在了林延潮,沈一貫身上。

    還好這兩位閣臣都是精明能干,任何千頭萬緒的事都能處置的井井有條。

    到了十一日,林延潮,沈一貫正在閣內吩咐禮部,光祿寺,鴻臚寺官員,太子冊立典禮的事。

    沈一貫言道:“洪武永樂之時,皇太子冊立之儀到三殿之上受冊寶,宣德嘉靖以后改為至文華殿受冊寶。但種種典禮仍在三殿之中舉行,眼下三殿皆被焚毀,你們一部二寺議得當補救?”

    禮部左右侍郎分別是馮琦,朱國祚,光祿寺卿書李植,鴻臚寺卿為張棟。

    四人對望一眼,左侍郎馮琦上前稟道:“回稟閣老,我們幾位議了一陣,以為有二等,一是在皇極殿原址上重新搭建棚屋,以為替代。二是將冊封典禮一并移至文華殿舉行,一切典禮從簡。”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马龙县| 邳州市| 罗山县| 梧州市| 宜黄县| 曲麻莱县| 恩平市| 开化县| 雷波县| 曲阳县| 荣成市| 新源县| 乌兰浩特市| 高碑店市| 九龙县| 泾川县| 衡水市| 瓦房店市| 乳山市| 上栗县| 那坡县| 磐石市| 乐亭县| 阳原县| 红河县| 万山特区| 迁安市| 申扎县| 台前县| 清丰县| 晋州市| 镇巴县| 五华县| 教育| 清河县| 英超| 射阳县| 铜山县| 甘泉县| 喀什市| 罗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