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阁_书友最值得收藏的免费小说阅读网

一千三百八十九章 妖書案-《大明文魁》


    第(2/3)頁

    李廷機笑著搖了搖頭道:“林相如今已很少插手這具體事務,此事是下面的官員望風提及的。”

    張汝霖想起方才的一幕道:“是方主編……方才堂上之人也是方主編請來故意與我等說戲的。”

    張汝霖看著正滿臉春風的方從哲,不少官員圍繞在側,隨著林延潮入相,方從哲也迎來了他人生的一個巔峰。

    李廷機微微點頭道:“管子之學,被視作霸道而非王道,故而一直為古往今來儒者摒棄。眼下中涵提出此事,就是投石問路,就如同當年林相在禮部尚書任上提出的荀子陪祀。”

    林延潮當年提出荀子陪祀,結果因官員反對而告吹。

    當然按林延潮對自己門生們的說法,是贊成反對各有其半,雖有不成,但也讓天下讀書人引起了一場討論,不僅明白了他的主張,還加強了事功學派的影響力。

    但事實上林延潮往自己臉上貼金了不少,當時天下讀書人有三分之二的反對荀子陪祀。包括東林書院的鄒元標,趙南星等都是反對。

    當時士林輿論都不站在自己這邊,林延潮見此也不堅持,最后退了一步,放棄了恢復荀子陪祀的主張。

    但見李廷機道:“這移風易俗之事,不可操之過急,不妨一步一步來,切不可明知不可為而為之。之前荀子陪祀即是林相的投石問路,士心既不在自己這一邊,那么再退回來行教化之道,也讓我等明白了改革變法之艱難。”

    “而今過了這么多年,林相又入閣主政,兼之這一次身為會試大主考,中涵在這時候提出管子之辯,也是合于林相的心意。此事林相只需表一個支持或反對的態度就好,今日讓中涵接待百官就是這個用意。”

    張汝霖點點頭道:“學生明白了,當年世廟大禮議,表面上是議禮,但卻是與百官的道統之爭。而今荀子陪祀,管子辯儒也是道統,既是事功學派與理學爭儒學正宗,也是變法與不變法之爭。”

    李廷機聞言撫須笑道:“正是如此。務虛當在虛實之前,經義未定又如何定國策?”

    “恩師高論,”張汝霖發自內心的佩服然后道,“恩師,方主編心思深不可測,又兼時時能揣摩林相之意,相較之下孫講官卻是遠遠不如了。”

    李廷機淡淡地道:“林相的意思誰也看不透,你就不要亂琢磨了。”

    張汝霖見此當即不敢再言。

    師生二人說話之間,但聞聽到外間來了一句‘林相到了’。

    但見此刻堂內堂外的官員都是涌去,師生二人自也是站起身來。

    此刻林延潮面帶微笑,穿大紅色蟒衣緩緩從走廊處踱出,而宰相家宰陳濟川亦步亦趨地跟在身后。

    但見滿堂官員無不望風而動,匆忙離座躬身相迎。

    方才官員們東一處西一處聊天,猶如一盤散沙,此刻因林延潮到來而濟濟一堂。

    什么管仲,方從哲都被張汝霖拋之腦后,唯有從心底感嘆‘宰相威勢如斯也’。

    林延潮行至堂中,對迎上來的戶部尚書楊俊民,禮部尚書于慎行等官員們笑道:“老夫驟然而至,可打攪了諸公聊天之雅興?”

    說完滿堂官員盡是笑聲,氣氛融融。

    但見戶部尚書楊俊民回首對于慎行笑道:“我等都恭候閣老大駕于此不過隨意聊聊,再說閣老三十六歲入閣,堪稱烏發宰相,稱老夫似太早了些。”

    “正是。”眾官員都是附和。

    林延潮撫須道:“老夫聊發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此蘇東坡之言,他三十余歲自稱老夫,吾如此言似不為過吧。”

    眾官員們又是一陣笑聲。

    然后林延潮來至面南的太師椅坐下,足放腳踏之上,然后抬手虛按。

    滿堂官員各歸其位依次坐下,坐在前排的乃二三品部堂,再下來則是寺卿,至于門生們則繞堂而坐,連五品郎署官都只能坐在堂外。

    張汝霖依著林延潮門生的關系,故才坐在了堂內,朝前望去都是烏紗緋袍。

    高坐堂上,林延潮微微正色道:“老夫在山野時運甓習勞以勵其志,今蒙天恩辭山登朝,方知人再如何勤勉,然光陰有止,方才于院中手書公文,怠慢之處還請見諒。”

    但見一旁于慎行等官員謹慎言道:“閣老日理萬機,為天子服其勞,此為國家之幸。”

    林延潮道:“老夫方才在后堂聽聞這里有人議論管子,本欲道與人不求備,但想來這些爭議的話,還是不置喙為好。但此刻于朝政卻不得不談幾句,圣人曾言,微管仲,吾其被發左衽矣,古往今來能保衣冠,保社稷,功莫大焉。”

    “談及社稷,這就猶如父母與子女一般,我等不能只提一個孝字,父母也需有個慈字,先有不慈何談于孝。這天下與家事都一樣,倉廩實而知禮節,若朝廷治下,老百姓平日連飯吃不飽,衣都不得穿,百姓又何談報效朝廷呢?”

    張汝霖明白,林延潮出面支持方從哲了。

    次日。

    新民報連續三版刊載了管子學說的主張,頓時引來了官員們以及在京舉子們的注目。會試在即,而新民報卻刊載了管子學說,實在是令人浮想聯翩。

    管仲的儒法之辯頓時引起了讀書人之間的大爭議。

    但管子之說不是起于一時。

    林延潮主張新政,主張變法眾所周知。

    眾人心底所認為的變法多是如王安石,張居正那般,以剛猛治理天下,蕩盡一切,革除頑疾。如此學說經過林學的普及,近年來朝野為王安石發聲的意見很多,他的學術早為不少官員所認同,不再似以前全天下一窩蜂的摸黑了。

    而今讀書人哪個不知王,張二學都不好意和人打招呼,其流傳程度就如同當年不知陽明心學一般。

    現在又多了管仲變法。

    于是管子成了除了研究王安石,張居正學說外的第三人。

    新民報也不是單純的說教,而是以辯論的方式刊載。

    報上虛構了兩名讀書人,以爭論的口吻對管仲辯儒進行辯論,這等方式令人耳目一新。

    至于新民報上如何刊載的?

    “相地而衰征,即按照田地的貧瘠不同來征收稅賦。此法近似于虎頭鼠尾冊,而管子早在春秋時就已提出。”

    “官山海,讓百姓經營礦山,官府從中抽稅,對于礦山開采之利,官府與百姓三七分成,其旨在于官督民營,今日淮南鹽法變為綱運法即是法此。”

    “至于稅賦,管子提出二歲征稅一次,豐年十取其三,中年十取其二,下年什取其一,而到了災年則不征稅。用管子的話而言,故萬民無籍而利歸於君也。”

    “此外管子變法,最重則為輕重之術,管仲設立輕重九府,講究以貨幣調控民生經濟。”

    “管子主張,黃金刀幣,民之通貨。意為貨幣在于流通,而不可簡單視為財貨。”

    “其輕重之術在于,國幣之九在上,一在下,幣重而萬物輕。萬物而應之以幣。幣在下,萬物皆在上,萬物重十倍。”

    新民報在這里怕百姓不懂故而注解,貨幣九成在朝廷,一成在民間流通,則是錢貴物賤。如果貨幣都在民間流通,則物貴而錢輕。

    “管子還數度不戰而屈人之兵,如臨近齊國的萊、莒產二國產茈,管仲讓齊國以高價收茈,讓兩國百姓爭相種茈,而放棄耕作。”

    “第二年齊國又禁止茈之市易,最后萊、莒之君不得不向齊國請服。”

    “用人上管仲則言‘德義未明于朝者,則不可加于尊位;功力未見于國者,則不可授以重祿;臨事不信于民者,則不可使任大官。’

    ”以品德,功績,誠信三等用官,官員不僅講品德誠信,也講事功。故而古人言管子的治國之道為‘輕重魚鹽之利,以贍貧窮,通輕重之權,徼山海之業。”

    “當然最切于民生乃‘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老百姓唯有吃飽肚子,身上有衣服穿,方談禮節榮辱。”

    終于另一名士子言道:“你方才說的都有道理,但倉廩實而知禮節不可。難道普天之士吃不飽飯就不知禮節了嗎?如此只要有人吃不飽飯就可以打著這一句話的名義起來違上了?如此綱常何在?君臣何在?社稷又何在?”

    “那位不食嗟來之食最后餓死的乞丐又有什么值得稱道的地方?此言固有幾分道理,但不可以用來經緯國家。”

    另一名士子繼續以應答方式對曰:“此言至圣先師難道不知嗎?在論語中,至圣先師提及管子有四句話,除了一句批評管仲器小,奢侈,不知禮,其余三句都是稱贊管子的。”

    另一人則道:“其實你我也看得明白,圣人對于管仲的評價就是私德有虧,但卻有大功,可是論起來不如周公,不如三代圣王。”

    “我今日論此不是來爭管子之地位,而是爭管仲是否是我儒門先賢。你說私德有虧,不可為圣賢,但子夏曾言,大德不逾閑,小德出入可也。”

    “難道一定要歸于三代才是儒家圣賢嗎?管子之變法也是兼顧厚民與富國強兵。只要是厚民,以蒼生為懷,就是達到了一個仁字。至圣先師不就說了管仲如其仁,如其仁。咱們儒門可是以一個仁字貫穿始終的,由此可見管子乃我儒家一派。”

    文章寫得很淺白,這也是新民報的風格,方從哲常常讓經過六年義學學堂畢業的販夫走卒讀新民報上的文章。

    這就如同白居易拿詩念給老嫗聽一般。

    其中那句‘倉廩實而知禮節’可謂深得人心,比起士大夫們動則說教,這句話老百姓更能接受。變法的道理講一萬句,都不如比先讓老百姓吃飽喝足來得實際。

    兩名士子還在最后以如此爭論收尾。

    “厚民愛民與富國強兵相左,一個儒家之說,一個法家之學,又如何能融會貫通呢?”

    另一人道:“厚民與富國非一左一右,而是同舟共濟。所謂將欲取之,必先予之。老百姓不富,朝廷又如何能富,先富百姓,才能富國家。”

    新民報刊載的管子學說在百姓中引起了很大的轟動,這一次不僅是讀書人,連下層百姓也深受鼓舞。

    由下至上,水到渠成之勢,也在醞釀之中。

    當然不少士大夫們質疑林延潮是否能說到做到,畢竟現在事功學派還未以實事見功。而原先厚民的番薯之策,反被王錫爵送給了他另一門生李三才。李三才也憑此功比原先早了三年出任淮督。

    對于事功持有反對意見的大部分還是老儒生,大部分讀書人以及舉子們都是務實的(不會與自己的功名過不去)。

    管子一書在京中大賣,不少讀書人們順應科舉風向專研起管仲的經世致用之學來。
    第(2/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托克托县| 天台县| 武城县| 泊头市| 古交市| 弥勒县| 永州市| 镶黄旗| 青州市| 涞水县| 日土县| 福泉市| 临海市| 蓬安县| 博客| 开化县| 林州市| 江城| 海门市| 北川| 龙门县| 勃利县| 施秉县| 新竹县| 宁海县| 鸡西市| 阿勒泰市| 林口县| 喀什市| 玉林市| 如皋市| 鄄城县| 安义县| 治县。| 巫山县| 台湾省| 嵩明县| 西峡县| 南通市| 桐梓县| 曲靖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