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三百八十八章 一以貫之-《大明文魁》
第(3/3)頁
林延潮點了點頭道:“有之。”
張位正色道:“那要請教了。”
林延潮笑了笑道:“當年張文忠曾言王半山變法之事,說了一句。”
“抵天下之事,久則不能無弊,固宜變通,然須合乎人情,宜于土俗,從容改圖,而后天下蒙其福。宋至神宗,國勢頗不振矣,安石所謂變風俗、立法度、未為不是,但其不達事理,不識時宜,直任已見而專務更張,逐使天下囂然喪其樂生之心,而君子為之一空。有才而無識,可勝惜哉。”
“有才而無識?”張位道,“張文忠此言似對王半山太過貶抑了。”
林延潮聞言微微一笑,張位這評價不出自己的意料。
林延潮點點頭道:“確實如此,平心而論,王半山之私德清操在張文忠公之上。”
“而且王半山還有一點是張文忠公不如。當年王半山未出山時,就先定治國之經義,廣布天下,與董江都一樣以經義定國策。望古往今來,沒幾個讀書人能做到這一點,又如朱文公,王陽明卻無宰執天下之機遇。”
“這治國之道在于長策,在于綿綿用力,久久為功。有此一以貫之的方法,卻沒有十年二十年如何能見效?甚至這不是誰成為皇上,誰成為首輔一代人就可以辦成的事,此在于天下士心民心所向,張文忠公人亡政息,前車可鑒,故而以經義定國策,才是根本!”
說到這里,林延潮微微一笑道:“一時胡言亂語,還請次輔不要見笑。”
張位看向林延潮,神色變化了幾次。
他知道林延潮是一個素來低調的人,但現在他并非是口不擇言,而是將自己底牌示出。
林延潮道:“所以設立銀幣其旨在于免去火耗,方便市易流通,為了方便百姓,最后通商惠工。但六銀四銅卻成朝廷斂財之物,如此哪個商人百姓肯用手中之銀兩兌成銀幣使用?最后又如何流通呢?”
“所以次輔問我六銀四銅可與不可?若我為次輔,則答不可。但次輔詢我之意,則我答六銀四銅不可,但七銀三銅可與皇上爭一爭。”
張位伸手一止道:“宗海不必再說了,本輔心底已有主張。”
林延潮點了點頭,站起身來一揖然后離去。
而張位坐在圈椅上默然許久,半響方道了一句:“千江水有千江月,萬里無云萬里天,此宗海之境也,吾實難望項背。難怪當年張文忠公以安邦治國之任許他!”
想到這里,張位目光露出決然之色,當即提筆寫下密揭。
張位一直寫到入夜,左右給他盞上燈時。
張位這才擱筆望著燈罩里的燭火,自言自語道:“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我張位豈敢負任事之名乎?”
說完張位蓋上文淵閣閣印,然后命心腹至文書房投遞密揭。
不久這封密揭即到了天子手中。
天子閱后勃然大怒,將張位密揭一擲在地對左右罵道:“朕如此恩遇張位,他竟如此不知好歹?”
張誠見此默然后退一步,他自不會在這樣的場合里為張位說話。
而一旁的田義卻微微一笑,張位中計了!
“陛下息怒,保重龍體!”三位司禮監太監無不言道。
天子又看了一眼密揭,這張位想了一夜寫出的奏章,滿以為這些忠心肺腑之言會打動天子,但是在天子眼底卻是忤逆。
天子負手踱步道:“八銀二銅竟寸步不讓于朕,張位難不知能有今日,都是朕之抬舉,難道以為上了幾個條陳,朕就非聽他不可?是不是朕復了張文忠的名位,朝臣們就覺得朕可欺了。”
無人敢應聲。
冬至。
國子監圖書館。
京師義學幾十名老塾師皆聚集于此。
京師義學自萬歷十年開辦。
此法其實最早并非林延潮所創,而是來自元制,元朝時五十家為一社,每社設立一社學。
后明承元制,于府州縣推行,務必讓每名子弟都可以讀書。
但說是推行,其實力度有限。
而林延潮在京師創辦義學,不僅允許每名京中子弟皆可上義學,還規定任何百姓不許子弟就學,官府皆可鎖拿問罪。
自此京師百姓子弟無人失學。
此政至今已十五年。
今日幾十老塾師們沒有想到,義學侍郎蕭良有,國子監祭酒葉向高,教諭張懋修等高官會抵此親自看望他們。
可是他們更沒有想到,甚至連內閣大學士,三輔林延潮亦至。
幾十名老塾師見此一幕,已是不知說什么話。
眾塾師們誰不知道,普及義學之事正由林延潮所倡議。
而林延潮看到這些白發蒼蒼,身著長衫的老塾師不由心底難過。這些老塾師不少都是上了年紀,身子佝僂,身上衣衫雖是干凈,但打著不少補丁,一副窮困潦倒的樣子。
這令林延潮想起了林誠義,當年他也是如此清貧,但縱是如此,但在學生面前于服飾一絲不茍,生怕不能為人師表。
這一刻林延潮不僅想起了林誠義,還有老夫子,林燎,林烴,山長。
五人之中已有兩位不在人世。
前一段日子聽聞林誠義也已是染病,從廣東辭官返回福建。
沒有他們悉心的栽培,就沒有自己現在。人之一生除了父母的教育,最重要的機遇就是在年少時遇到一位影響你一生的好老師。
想到這里,林延潮心底感慨再三。
“諸位夫子不必多禮,今日是冬至,當向至圣先師行釋菜之禮,為敬師之道。”
“師恩深重,林某能有今日,全賴幾位老師悉心栽培,吾年少時,性子頑劣,氣盛不能容人,又兼為學急功近利,本難堪造就,多虧幾位老師循循善誘,方才能有今日。今日見到夫子們就如同見到了林某的老師一般。”
說完林延潮向眾夫子們深深一揖,眾塾師們亦是回禮。
說到這里,林延潮一看大堂中,自己一人面南而坐,其余塾師的座位都是面北。
林延潮當即吩咐撤掉自己的位子,改為環坐。
“諸位無需拘禮。常言道,安身不可無友,立命不可無師,可知師之尊貴。昔日林某寫了一篇文章‘十年樹木,百年樹木’。一年之計,莫如樹谷,十年之計,莫如樹人,終身之計,莫如樹人。一樹一獲者,谷也;一樹十獲者,木也,一樹百獲者,人也。”
“諸位身負樹人之責,肩負國家的百年大計,此責任不可謂不重……我等身為朝廷命官,身居廟堂之上,說來慚愧,很多人都是尸位素餐,不少人為國所謀者不足諸位萬一。今日吾從廟堂上來此,不是來發號施令,而是來聽聽諸位的心聲。為官者當俯就民意,諸位是萬民之師,林某更需向諸位請教。”
聽到這里,老塾師都是露出感動的神色。
當即你一言我一語打開了話匣子。
天下之事說到底還是人心。
但人心如散沙,也如洪流。
如何引導,在于開啟民智,在于十年樹木,百年樹人。
此事見功最慢,但利在萬世,什么時候為之都是有益之事。
當初得知京里虧欠義學塾師近兩年館俸時,林延潮大吃一驚。
他沒料到自海瑞,王用汲離任后,京里的塾師竟窮困潦倒至此,以至于不少塾師都要靠學生接濟以及出去靠賣字畫等零工過活。若海瑞,王用汲在,斷然不至于到這個地步。
所以他才向張位推舉蕭良有為義學侍郎,然后著手改變此事。
冬至日后,林延潮給京師義學上千名塾師補發了拖欠近兩年的館俸。
一時之間,士心民心為之一震。
Ps:這一以貫之的方法論,參考自知乎用戶謝春霖,厲害的人在遇到問題時思維模式與普通人之間差別在哪的
第(3/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景谷|
遂平县|
康马县|
大田县|
东宁县|
军事|
门源|
汝州市|
丰县|
静海县|
南溪县|
都昌县|
湟源县|
繁峙县|
乐陵市|
天峨县|
伽师县|
长宁县|
景洪市|
黎城县|
遂川县|
中江县|
新源县|
奎屯市|
秦安县|
霍城县|
九龙城区|
新昌县|
丽水市|
东海县|
京山县|
兴宁市|
宁阳县|
南开区|
汉中市|
新丰县|
桐城市|
鄂伦春自治旗|
盐源县|
高唐县|
香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