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阁_书友最值得收藏的免费小说阅读网

第九卷 你方唱罷我登場--來來往往的五代十國-《超值金版-中國歷史1000問》


    第(1/3)頁

    第九卷    你方唱罷我登場--來來往往的五代十國

    “全忠”不全忠,滅唐開啟了一個武人立國的時代--五代十國,這個來來往往的時代猶如一出出濃墨重彩的大戲,一個個軍閥權貴、草莽英雄你方唱罷我登場,演繹出一段段恩怨情仇、一幕幕悲喜交加……

    何謂“五代十國”?

    五代從年表上說,起于開平元年(907年)朱溫建立后梁。

    然而要講這段歷史,不能不上推二十余年,從唐僖宗中和三年(883年)朱溫做宣武節度使,或中和四年黃巢起義失敗講起:這是因為,五代初期的主要割據者,在9世紀的80年代中期或90年代初期,已經各占一方。

    盡管他們還沒有稱王稱帝,實際上天下已經分裂了。

    五代是唐朝末年藩鎮割據混戰的繼續和發展。

    中原五個王朝前后相繼,最短的后漢只存在了四年。

    每個朝代更迭之時,無不經過一番爭戰,中原人民所受的苦難十分深重。

    除中原之外,又有十國,終五代之世,與中原王朝并存的,常有六七個或七八個政權。

    分裂的程度幾乎與戰國不相上下。

    十國有九個在秦嶺淮河以南。

    大致說來,沿長江由西而東,分成巴蜀、兩湖、江淮、兩浙四個地區,再加上福建、兩廣,一共是六個地區。

    南方九國先后分別在這些地區中活動。

    巴蜀先有前蜀,后有后蜀。

    兩湖則荊南占有以湖北江陵為中心的一小片地方,楚占有幅員廣大的湖南。

    這個地區始終存在著一大一小兩個國家。

    江淮先有吳,后有南唐。

    他們的版圖西到鄂東,東至江西,是南方最強大的割據勢力。

    其余兩浙的吳越、福建的閩、廣東和廣西一部分的南漢,各自占有一個地區。

    與中原王朝同時并存的南方國家,一般有七個。

    十國只有一個在北方,即北漢。

    北漢是后漢的殘余勢力,占有山西省的大部分和陜西的東北角。

    在后周以前,這個國并不存在。

    北方原有唐朝留下來的許多藩鎮,河東的李克用就是其中之一。

    殘唐和后梁時,朱溫(后梁太祖)一直同李克用父子對峙。

    朱、李兩家與河北的舊藩鎮時和時戰,幾個舊藩鎮時而親朱,時而親李,關系極其復雜。

    朱溫稱帝的時候,舊藩鎮多數已被兩家吞并,然而幽滄(幽州和滄州)的燕(劉仁父子)和陜西鳳翔一帶的歧(李茂貞)仍舊保持著獨立的地位。

    他們的實力比南方某些國家強得多,但是卻沒有算到十國里去。

    北方還有一種情形。

    五代初年,正是契丹崛起的時候。

    朱溫稱帝之年剛好是契丹族領袖耶律阿保機登位的那年(當然,阿保機稱帝是九年以后的事情)。

    朱梁的北面有李、劉兩家統治的地區,把它和契丹隔開,但唐、晉、漢、周都和契丹對峙。

    這樣錯綜復雜的情形,在我國幾千年的歷史上,極為罕見。

    因此,五代十國時期的興廢爭戰之事,波瀾起伏,與歷史上許多時期相比,都更加地頻繁。

    在這樣一個時期里,人民遭到的苦難異常嚴重。

    暴君橫行無忌,貪官酷吏的剝削和壓迫,無所不用其極。

    唐代的名城,如長安、洛陽、揚州,都曾化為廢墟。

    昔人常把五代叫做“五季”,“季”即“季世”,也就是“末代”的意思。

    宋朝歐陽修著《新五代史》,敘事議論常用“嗚呼”兩字開始。

    但是五代十國史畢竟也有另外的一面。

    五代十國實際是唐宋兩朝之間繼往開來的時期。

    史家或習慣于把五代附于隋唐之后,叫隋唐五代,或主張把它與遼、宋、金、元劃為一個階段。

    五代是一個從分裂混亂走向統一安定的過渡時期。

    從唐代中葉的安史之亂到北宋開國的二百年,是一個探索的過程。

    以均田制為經濟基礎的統一王朝瓦解后,政府在不能直接掌握大量土地、牢固控制大量人丁的條件下,怎樣才能保持統一和集權?

    這個問題直到宋初才被解決。

    五代時期的混亂現象給統治者提供了許多教訓,五代后期的統治者如郭威、柴榮已經在總結經驗教訓,摸索新的出路。

    沒有這些教訓,宋朝人不可能提出治平的方案。

    朱全忠當上皇帝了嗎?

    公元907年,唐昭宣帝被逼下詔,定于當年二月禪位。

    三月,昭宣帝正式降御札禪位于朱全忠。

    四月,梁王朱全忠更名朱晃,服袞冕,即皇帝位,改元開平,建都汴州,國號梁。

    廢唐西京長安,改稱大安府,置佑國軍。

    以昭宣帝為濟陰王,第二年將其殺死。

    就這樣,統治了近三百年的唐王朝,被唐僖宗賜名“全忠”、要他效忠唐室的朱溫滅掉了。

    大梁建立后,各地割據勢力紛紛效仿,建立地方割據政權。

    中國社會進入五代十國的割據混戰時期。

    為什么李克用被稱為沙陀豪杰?

    作為西突厥旁支的沙陀族,從唐太宗時就開始效忠唐朝,世代守土拓邊。

    沙陀人李克用的父親朱邪赤心因為鎮壓唐末龐勛領導的農民起義有功而被賜名為李國昌。

    驍勇善戰的李克用15歲時就開始跟隨父親南征北戰,一箭雙雕的騎射功夫更是威震西北,在軍中被譽為“飛虎子”。

    黃巢攻占長安以后,唐僖宗召當時任雁門節度使的李克用率兵來鎮壓起義軍,李克用率領由沙陀軍隊與韃靼騎兵組成的35000人的聯軍打敗起義軍,率先攻入長安,時年28歲的李克用因此被封為河東節度使,后又加封為晉王。

    當黃巢從長安退到河南的時候,兵力還很強。

    有一次,黃巢起義軍攻打汴州,宣武節度使朱溫(即朱全忠)向李克用求救。

    李克用打敗起義軍后,朱溫假意將李克用請入汴州盛情款待,想借機除掉他。

    入夜后,朱溫派軍隊圍攻李克用居住的上源驛,酒醉的李克用靠著幾名衛士的拼死保護,在突如其來的暴雨和電閃雷鳴之中逃出了汴州。

    從此之后,以太原為根據地的李克用和以汴州為根據地的朱溫兩大軍事集團反目成仇,開始了長達40年的爭戰。

    公元908年,與朱溫爭斗了20多年的李克用突然毒瘡發作病逝。

    去世前,李克用向將領們托孤說:“我的兒子志向遠大,必定能成就我的事業,你們要好好輔佐他。”

    然后,把兒子李存勖叫到床邊,說:“朱溫是咱家的仇家;劉仁恭是我保舉上去的,后來他反復無常,投靠朱溫;契丹曾經跟我結為兄弟,結果撕毀盟約。

    這幾口氣沒出,我死了也閉不上眼睛。”

    說著,他吩咐侍從去拿3支箭來,親手交給李存勖說:“這3支箭留給你,你要記住3個仇人,給咱家報仇。”

    李存勖跪在床邊含著眼淚,接過箭,表示一定牢記父親的囑咐。

    建立前蜀政權的王建名聲如何?

    王建,許州(今河南舞陽)人,字光圖,年輕時是個無賴,殺牛、偷驢、販賣私鹽無所不為,在當地百姓眼里是個不務正業的人,大家都很討厭他,正巧他姓王,又排行第八,所以給他起了一個不好聽的外號:賊王八。

    雖然名聲極壞,但王建的相貌卻很出眾,人也很強壯,在戰亂時期投奔了蔡州節度使秦宗權。

    黃巢起義軍攻占長安后,唐僖宗被迫出逃蜀地。

    秦宗權命監軍楊復光率領王建等將領一起鎮壓黃巢起義軍。

    楊復光死后,王建領兵直接去投奔唐僖宗。

    長安收復后,唐僖宗又回到了故都,王建等人因為護駕有功,被任命為禁軍的將領,負責宮廷的護衛。

    后來,當河中節度使王重榮聯合河東兵進攻長安時,唐僖宗只得再次出逃,王建一路上忠心護主。

    在以后的混亂中,王建被任命為蜀地壁州(今四川通江)的刺史;后來,他又攻下了附近的兩個州:閬州(今四川閬中)和利州(今四川廣元),這成了他最初的根據地。

    王建通過各種手段占領成都后,擁有了西川之地,于是他又發兵進攻東川,并趁機占領了東川的統治中心梓州(今四川三臺)。

    西川和東川到手后,王建又利用各種機會巧取豪奪,占領了很多地方,大唐朝廷封王建為蜀王。

    朱溫稱帝后,王建也在成都稱帝,建國號蜀,為和以后孟知祥建立的后蜀區別,史稱前蜀。

    公元918年,王建病死,享年72歲,其子王衍即位。

    錢镠因何被百姓稱為“海龍王”?

    公元907年,朱溫代唐,建立了梁朝。

    朱溫一即位,鎮海(治所在今浙江杭州)節度使錢镠第一個派人到汴京祝賀,表示愿意臣服于梁。

    朱溫很高興,把他封為吳越王。

    錢镠長期在混亂動蕩的環境里生活,養成了保持警惕的習慣。

    他給自己做了個“警枕”,就是用一段滾圓的木頭做枕頭,倦了就斜靠著它休息;如果睡熟了,頭從枕上滑下,人也驚醒過來了。

    錢镠除了自己保持警惕外,還嚴格要求他的將士。

    每天夜里,兵士在他住所周圍值更巡邏。

    一天晚上,值更的兵士坐在墻腳邊打瞌睡,隔墻飛來幾顆銅彈子,正好掉在兵士身邊,驚醒了兵士。

    兵士們后來才知道這些銅彈子是錢镠打過來的,就不敢在值更的時候打盹了。

    后來,錢镠征發民工修筑錢塘江的石堤和沿江的水閘,這樣就有效地防止了海水倒灌;又叫人把江里的大礁石鑿平,方便船只來往。

    民間因他在興修水利方面的貢獻,給他起了個“海龍王”的外號。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清涧县| 安多县| 讷河市| 兴和县| 夹江县| 渑池县| 道真| 大悟县| 九龙城区| 庐江县| 新龙县| 城步| 浦东新区| 枣阳市| 托里县| 姜堰市| 隆安县| 台南县| 寿光市| 合水县| 阿瓦提县| 安新县| 大洼县| 乌拉特中旗| 枣阳市| 长海县| 深泽县| 澜沧| 临西县| 荣昌县| 博罗县| 南通市| 台安县| 红河县| 浑源县| 西和县| 邓州市| 屯门区| 桐乡市| 金昌市| 洛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