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第七卷 分分合合、合合分分--三國兩晉南北朝(3) 一人三反劉牢之是怎么回事? 劉牢之,字道堅,彭城(今江蘇徐州)人,祖父劉羲曾經做過西晉的雁門太守,父親劉建也因為勇武而擔任過征虜將軍。 劉牢之從小就苦練武藝,弓馬嫻熟。 謝玄出任廣陵太守,大力征召江淮子弟和北方流民入伍當兵。 劉牢之和好友何謙、諸葛侃、高衡、劉軌、田洛等人參加了晉軍。 沒過多久,謝玄就發現劉牢之不但武藝精湛,而且善于謀劃,很有將才,就把劉牢之提拔為參軍,讓他率領前鋒部隊沖鋒陷陣。 由于謝玄的這支新軍在對抗北方前秦的戰斗中百戰百勝,因此被人們稱為“北府兵”。 劉牢之因為戰功卓著,被封為了龍驤將軍、彭城內史,以功賜爵武岡縣男,食邑五百戶。 公元396年,喝醉了酒的晉孝武帝被后宮的張貴人殺死,太子司馬德宗即位,是為晉安帝。 這樣一來,朝政大權全部落到了瑯邪王司馬道子的手中。 司馬道子一天到晚嗜酒如命,不理政事,尚書左仆射王國寶(謝安的女婿)和堂弟王緒趁機控制朝政、為所欲為。 當時劉牢之已經被劃歸到了青、兗二州刺史王恭的部下。 王恭早就看不上荒淫的司馬道子和王國寶,就和荊州刺史殷仲堪合謀出兵“清君側”。 公元397年,王恭以誅殺王國寶為名,起兵進攻建康。 司馬道子被嚇得手足無措,急忙斬殺了王國寶和王緒,王恭這才罷兵而回。 當時劉牢之的部隊是王恭的主力,可王恭卻因為門第觀念不大瞧得起劉牢之,這讓劉牢之非常不滿。 司馬道子趁機派廬江太守高素勸說劉牢之投靠自己,并許以高官厚祿。 這件事被王恭的參軍何澹之知道,密告了王恭。 劉牢之和何澹之一向關系不好,王恭始終不敢相信何澹之的話。 為了安撫劉牢之,王恭決定和劉牢之結拜為兄弟,并把最好的武器和最悍勇的士卒都撥給劉牢之指揮。 這突如其來的禮遇反而讓劉牢之疑心王恭要除掉自己,于是他率領部隊反叛,王恭被殺。 喜出望外的司馬道子連忙重賞劉牢之,任命他為都督兗、青、冀、幽、并、徐、揚七州軍事。 劉牢之第一次賣主求榮為他贏來了滿堂的富貴。 公元402年,司馬道子決定與獨占荊州、截斷長江運輸的桓玄翻臉,就派劉牢之為前軍都督,討伐桓玄。 可劉牢之一方面怕打不過桓玄率領的荊州部隊,一方面又怕自己消滅桓玄后功勞太大,成為司馬道子的眼中釘,于是就停軍不前。 桓玄就派謀士何穆去勸說劉牢之,并再次用高官厚祿來收買劉牢之,希望他按兵不動,坐看桓玄和司馬道子之間的戰斗。 劉牢之的外甥何無忌與部將劉裕反復勸說劉牢之不要倒向殘暴的桓玄,可劉牢之就是不聽,反而決定全軍投奔桓玄。 劉牢之第二次賣主求榮把他帶到了危險的邊緣。 桓玄徹底消滅了司馬道子的力量,攻入建康城后,就轉過頭來準備收拾反復無常的劉牢之。 桓玄以征東將軍、會稽太守的虛職冊封劉牢之,準備剝奪劉牢之的兵權。 這時,劉牢之才感嘆說:“桓玄剛得勢,就開始奪取我的兵權,怕是大禍的開始呀。” 不甘心就范的劉牢之開始召集舊部,準備再反桓玄。 劉牢之的參軍劉襲說:“身為人臣最不該干的事情莫過于反叛,將軍你先反王恭,又反司馬道子,現在你還想反桓玄,一個人三次反叛,怎么可能成就大事呢?!? 說完后,劉襲就走出了大廳,劉牢之的手下也大半散去。 劉牢之一看大勢已去,只好上吊自殺。 劉牢之的部屬們收斂了劉牢之的尸體,運到丹徒安葬。 “風聲鶴唳”出自哪場戰役? 淝水之戰,苻堅的前秦軍隊大敗,秦兵拼命后退,人馬亂成一堆。 苻融騎馬來約束亂軍,怎么也堵不住,忙亂中被戰馬摔到地上,晉兵正好追到,一擁而上,把苻融砍死。 主將一死,秦兵更是像脫了韁繩的驚馬一樣,四處亂奔。 陣后的苻堅看到情況不妙,只好騎上一匹馬拼命逃走,不料一支流箭飛來,正好射中他的肩膀。 苻堅顧不得疼痛,繼續催馬狂奔,一直逃到淮北才喘了口氣。 晉軍乘勝追擊,秦兵沒命地潰逃,被擠倒的、踩死的兵士漫山遍野都是。 那些逃脫的兵士,一路上聽到風聲和空中的鶴鳴聲(即“風聲鶴唳”),也當做東晉追兵的喊殺聲,嚇得不敢停下來,“風聲鶴唳”的故事便出在這里。 秦兵百萬,戰死的不多,互相踩踏而死、逃命累死、病死的卻占多數。 慕容垂叛秦建燕定都何處? 公元384年,慕容垂叛秦,于前燕故地滎陽建立鮮卑政權,國號仍為燕,自稱燕王。 公元385年,鄴城守將苻丕敗走晉陽,慕容垂據有了整個河北地區。 公元386年,他定都中山(今河北定縣),自稱皇帝,改元燕元,史稱后燕。 后燕大體承襲前燕制度,除州郡縣治理的編戶之外,還有不隸郡縣而屬軍營的人口。 后燕慕容氏以塢堡主為守宰,與漢族豪強大族合作,共同統治。 后燕政權建立后,慕容垂南征北戰,擴大地盤,增強實力。 公元392年,慕容垂攻占滑臺(在今河南),吞滅丁零族翟氏所建立的魏國,取其7郡38000戶;公元394年,率兵7萬進攻西燕,收8郡76000戶。 此后,又陸續攻取東晉的青、兗等州,最盛時疆域“南至瑯邪,東迄遼海,西屬河汾,北暨燕、代”,成為北方各政權中較為強盛的一個王朝。 謝道韞為何被稱為詠絮才女? 謝道韞的父親叫謝奕,是謝安的哥哥,謝玄的父親。 謝奕是東晉的安西將軍。 謝道韞從小就會寫詩作文,很有才氣,和弟兄們在一起讀書,表現得比所有的人都更有靈氣。 叔叔謝安對這個侄女特別看重。 有一次,謝安想了解一下謝道韞的學習情況,特地問她:“你認為《詩經》中哪一首詩或者哪一句詩最好?” 謝道韞認為是《大雅·嵩高篇》最好,謝安認為她的眼光很準,體現出高雅的欣賞品位。 有一年冬天,天下著大雪,謝安舉行家庭宴會,把家族的弟兄、子侄們都邀請到一起,喝酒賞雪。 謝安情緒很好,想試一下侄子們的才能,便問道:“你們常年讀詩讀文,認為這飄飄的大雪像什么情景? 用什么作比喻比較準確?” 侄兒謝明想了想說:“這就像白花花的鹽撒在空中一樣。” 謝安聽了,覺得這個比喻不怎么樣。 謝道韞當時也在座,便說:“像鹽撒在空中,不好,不夠飄逸,應該說像春風吹得柳絮滿天飛?!? 謝安聽了謝道韞的比喻,連連說好,而且越想越覺得這個比喻貼切,不住口夸獎謝道韞聰明,有才氣,并且叫她就這個題目寫了詩。 后來,人們把女才子有才氣、會作詩文稱為“詠絮才”,就是從這個典故來的。 苻堅在誰的威逼下自殺而死? 秦晉淝水大戰,戰爭的結果,取得勝利的不是貌似強大的前秦,而是力量比較弱小的東晉。 晉軍的獲勝并不偶然。 由于晉軍得到人民的支持,上下齊心,加上指揮上的正確,抓住了秦軍的弱點和有利戰機,終于轉危為安,保住了東晉的半壁天下。 淝水戰后,前秦瓦解。 公元384年,鮮卑族慕容垂自己稱帝,建立后燕。 公元385年,苻堅一家被姚萇威逼自殺。 死前,苻堅忽然想起王猛曾對他說過“晉居江左,是為正統。 且君臣和睦,百姓樂業。 陛下切不可興不義之師伐晉,而應謹防鮮卑、羌虜之患”,不由得痛悔不迭,但為時已晚。 可憐苻堅一步走錯,導致前功盡棄,枉自送了性命。 姚萇逼殺苻堅后,占據長安,自稱秦帝,建立后秦。 同時,其他少數民族貴族也紛紛獨立,建立割據政權。 北方又重新陷入分裂混戰的局面。 姚興崇佛事受了誰的影響? 姚萇逼死苻堅,自己在長安登基做了皇帝。 與此同時,苻堅的族孫苻登也在隴東宣布繼承前秦王位。 一國兩秦,爭戰5年不相上下。 后來,姚萇病死,苻登便趁機發兵,不料被姚萇的孫子姚興殺了,至此前秦亡。 姚興殺了苻登,正式繼任大秦皇位。 做了皇帝的姚興很注意治理國家,勤于納諫,廣開言路。 一天,姚興正在東堂與來自各地的儒士名流談經論義,忽然有人來報:西域著名高僧鳩摩羅什前來傳布佛法。 姚興便讓人將羅什引到逍遙園休息。 羅什是天竺國(古印度)人,7歲出家。 他學習經義,過目不忘,通曉多種經言,20歲被奉為國師,經常到各國傳經布道,因此聲名遠揚。 長安僧人得聞天竺國的鳩摩羅什前來講經,蜂擁而至,來到逍遙園,一睹大師風采。 姚興也饒有興味地跟在眾僧之后聽講佛經義理。 高興之際,姚興當即降旨封羅什為國師,并在逍遙園、西明園修建講經殿、譯經閣,以供羅什專用。 羅什從此在長安潛心研究,傳經布法。 在長安的日子里,他多次對長安流行經卷譯本中的錯誤予以修改更正,還與弟子一起用了十幾年的時間,譯出70多部經籍,對佛教的傳播做出了極大的貢獻。 長安的僧尼因之增加到一萬之眾,羅什的名字在中原也從此家喻戶曉。 由于羅什的影響,姚興開始崇尚佛法,不僅廣修寺院,而且多次出版佛經典籍。 一時關西信佛蔚然成風,10家中有9家是佛教信徒。 東晉與拜占庭為什么會建交? 拜占庭為羅馬帝國的新都城。 早在西漢時期,中國就同古羅馬帝國有往來。 他們稱中國為賽里斯國,意思是“絲國”。 隨著絲綢之路的開辟與日趨繁盛,中國與羅馬的貿易關系越來越密切。 三世紀初,三國曹魏增辟了與羅馬交往的新北道,由玉門關轉向西北,通過橫坑(今庫魯克山),經五船以東轉西進入車師前部(哈拉和卓);然后,轉入天山北麓,穿越烏孫、康居、奄蔡,便可渡黑?;蛟礁呒铀魃矫}和羅馬帝國相通,最后到達帝國的新都拜占庭。 拜占庭是羅馬皇帝君士坦丁執政期間建成的新都,拜占庭人通常以拂菻(首都)自稱。 公元345年-公元361年間,拜占庭使者來到長江流域晉王朝統治地區。 公元347年,東晉王朝占領巴蜀以后,通過張氏前涼政權,正式與拜占廷建交。 公元363年,晉哀帝司馬丕也向拜占廷派出使者,并通過河西漢族政權,使雙方在絲綢貿易上達成協議,保證了通往拜占庭的絲綢之路的暢通。 東晉與拜占庭的正式國家間交往,不僅使絲綢的供求交易更加便利,而且輸送交流了其他的文明,影響了各自歷史的發展。 劉裕是怎樣代晉建宋的? 劉裕,字德輿,小名寄奴,原籍彭城(今江蘇徐州),據說是劉邦弟楚元王劉交的后代。 晉末,伍卒出身的劉裕開始崛起。 劉裕于北府軍起步,平定桓玄之亂后而官至侍中、車騎將軍,逐漸掌握東晉王朝的軍權。 公元410年,劉裕統率大軍將南燕平定后,升任為太尉、中書監,執掌朝權。 此后,劉裕便培植親信,鏟除政敵。 劉毅、諸葛長民、司馬休之等與劉裕政見不同的大臣紛紛被罷除。 然后,他第二次北伐,克復關中,于公元418年受封為相國、宋公。 這個時候,劉裕取代東晉的條件已經成熟。 公元420年,手下之人擬好禪位詔,獻于劉裕,他拿到晉恭帝司馬德文處讓其抄錄,恭帝欣然操筆,書赤紙為“詔”。 劉裕筑壇于南部,登上皇位,國號宋,是為宋武帝。 宋武帝改元永初,定都建康(今江蘇南京),改《秦始歷》為《永初歷》,廢晉恭帝為零陵王。 第二年六月,劉裕派人將他毒死,開了殺“禪讓”退位者的先例。 至此,歷時104年、共11帝的東晉王朝結束,南北朝時期開始。 劉裕執政時較開明,減輕賦稅,赦免奴客士兵。 當了兩年皇帝后,劉裕于公元422年病死,終年59歲,后謚武帝。 草藥劉寄奴是怎樣得名的? 自古以來,得到皇帝推崇的中藥不少。 中草藥中,有味叫劉寄奴的草藥,這個名字與南北朝時南朝宋的開國皇帝劉裕的小名完全一樣。 傳說這味草藥就是因劉裕而得名的。 劉裕,小字寄奴,年幼時家里很窮,經??克畹囊安葑鲋箫埲剂稀? 有一次,寄奴在割草時,突然一條巨蟒向他襲來,他用柴刀去砍,蟒蛇受了傷,轉眼間就逃走了。 第二天,寄奴又來這個地方砍柴,忽聞樹林深處有杵臼聲,他尋聲前去,見幾個青衣童子在搗藥。 寄奴感到很奇怪,便前去詢問,其中一個孩子說:“我家主人昨日被人砍傷,需用這種草藥來敷治?!? 劉裕聽到這里嚇了一跳,忍不住叫了一聲,嚇得兩個孩子急忙逃竄,丟下了草藥。 劉裕就將草藥帶回家去,凡遇到刀傷金瘡,敷上草藥,果然靈驗,傷口很快就好了。 劉裕在南征北戰中,用這種草藥治好了不少受傷的將士。 后來,這種草藥傳到了民間,成為治療金瘡刀傷的一味主藥。 人們為了紀念劉裕的發現,便將此藥定名為劉寄奴。 又因“劉”字繁寫為“劉”,故又名為“金寄奴”。 江東人又稱其為“烏藤菜”。 劉義隆是怎樣被擁立為皇帝的? 公元422年,劉裕臨死前令太子劉義符繼位,以司空徐羨之、中書令傅亮、領軍將軍謝晦、鎮北將軍檀道濟為輔政,是為少帝。 劉義符是劉裕長子,小時候多親近左右小人,行為不端;即位后,他居喪無禮、游戲無度、不親政事,喜歡軍事操練、大肆興造,浪費許多錢財,搞得國庫空虛。 大臣范泰上書勸諫,劉義符卻置之不理。 那時,被滅亡的晉宗室司馬休之、司馬楚之投降了北魏,司馬文榮等人逃亡河南,他們時刻不忘顛覆宋室。 當時北魏又取臨淄、圍東陽、陷虎牢,攻占河南大片土地。 在江南重地會稽郡又有富陽孫法光的叛亂。 這時為南豫州刺史的劉裕第二子廬陵王劉義真與大士族陳郡謝靈運、瑯邪顏延之關系過分親密,聲稱若當皇帝就以二人為宰相,輔政大臣徐羨之、傅亮為了挽救宋王朝,決定廢帝另立。 如果另立,按次序該劉裕第二子劉義真繼位。 劉義真德輕于才,謝晦對劉裕說劉義真不是君主的材料,劉裕臨終外調其為南豫州刺史以防其爭奪帝位。 徐羨之、傅亮、謝晦等人利用少帝和劉義真的矛盾,先奏請廢劉義真為庶人,徙新安郡,隨即加以殺害。 然后征南兗州刺史檀道濟、江州刺史王弘入朝,告以廢立之謀。 公元424年,輔政大臣徐羨之等人以皇太后的名義廢少帝為營陽王,關押到吳郡,不久也加以殺害。 廢少帝后,侍中程道惠勸徐羨之等人立劉裕第五子、南豫州刺史劉義恭,因為他年紀小,便于控制。 徐羨之、傅亮等人選中當時任荊州刺史的劉裕第三子宜都王劉義隆,認為他比較符合君主的條件。 因為論次序該輪到他,加之劉義隆平素聲譽、名望不錯,還有許多符瑞降到荊州界內。 傅亮親率大批官員奉皇帝鑾駕到江陵(今湖北江陵)迎接宜都王。 八月,傅亮等人抵達江陵,率百官上表劉義隆,呈玉璽,禮儀很隆重。 劉義隆表示同意到建康去。 而宜都王及左右在這時聽到少帝、劉義真死訊,都猶豫不敢東下,只有其府佐瑯邪王華、王曇首等人建議東下。 劉義隆在原部屬的嚴密保護下,也不敢和傅亮帶來的百官和軍隊接近。 劉義隆的護衛朱容子抱刀守在劉義隆的車船外邊,幾十天都不離左右。 劉義隆東下建康,就皇帝位,是為宋文帝。 徐、傅廢昏立明,安定了人心,使宋王朝得以轉危為安。 文帝雖靠徐、傅得位,但文帝兩個哥哥卻為徐、傅二人所殺,同時徐、傅二人執掌大權,文帝又不甘心大權旁落,加之又擔心重蹈覆轍,便與高級士族精心策劃,在公元426年下詔宣布徐羨之、傅亮等人殺害劉義符、劉義真的罪狀,將傅亮處死。 徐羨之聞訊,自殺。 謝晦據荊州起兵失敗,全家也被殺害。 魏太武帝因何伐柔然? 柔然是一個新民族,在4世紀末開始興起,至5世紀時已在今蒙古草原建起了一個強大的游牧民族政權,控制了東起大興安嶺,西抵焉耆,南臨大漠,北至西伯利亞的廣大地區。 柔然統治集團始終將戰爭作為增加財富和奴隸的手段,不斷地掠奪鄰國疆土。 公元424年,北魏明元帝病死,柔然可汗大檀見有機可乘,率騎兵6萬攻占云中盛樂宮,魏太武帝拓跋燾御駕親征前往討伐。 大軍至云中時,被柔然大軍包圍,魏太武帝十分鎮定,分兵將柔然擊退。 公元427年,柔然乘拓跋燾親征夏國、國內空虛的時機,再次出兵進犯云中。 公元429年,拓跋燾親率數萬騎兵,渡過戈壁大沙漠,攻打柔然可汗庭,以報前仇。 柔然受此深重打擊,力量從此開始削弱,逐漸走向衰落,并于6世紀中葉被突厥和西魏共同剿滅。 檀道濟是怎樣保全宋軍的? 檀道濟是東晉大將,曾在晉安帝末年隨劉裕平定桓玄之亂,并且在劉裕攻滅南燕和后秦的北伐戰爭中立了大功。 劉裕建立宋朝后,檀道濟以軍功被封為吳興縣五等侯。 與此同時,北魏的太武帝拓跋燾滅了十六國中最后一個小國北涼,統一了北方。 宋文帝時,北魏大舉渡過黃河,進攻宋朝,在黃河以南占領了大片土地。 宋文帝派檀道濟率領大軍抵抗。 檀道濟親自率領將士到濟水邊,在二十多天里跟魏軍打了三十多仗。 宋軍節節勝利,一直追到歷城(今山東濟南)。 魏軍趁宋軍不備,用兩支輕騎兵向宋軍的前后兩翼發起突然襲擊,放火燒了宋軍的輜重糧草。 宋軍勞師遠征,后方糧草一時難以供應,糧食一盡,軍心就開始動搖,檀道濟只好準備從歷城退兵。 宋軍中有士兵逃到魏營投降,把宋軍缺糧的情況告訴了北魏的將領。 北魏立即派出大軍追趕檀道濟,想把宋軍圍困起來。 宋軍將士看到大批魏軍圍上來,都有點害怕。 檀道濟卻不慌不忙地命令將士就地扎營休息。 當晚,宋軍軍營里燈火通明,檀道濟親自帶領一批管糧的兵士在一個營寨里查點糧食。 一些兵士手里拿著竹籌大聲計數,另一些兵士用斗在量米。 魏軍的探子偷偷地向營里望了一下,只見一只只米袋里面都是雪白的大米,馬上把這個消息告訴了北魏的將領。 魏將得到情報,以為前面來告密的宋兵是假投降,來誘騙他們上當的,就把投降的宋兵殺了。 其實魏將中了檀道濟的計策。 檀道濟在營里量的并不是白米,而是一斗斗沙土,只是在沙土上覆蓋著一層白米。 到了早上,檀道濟命令將士戴盔披甲,自己穿著便服,乘著一輛馬車,大模大樣地沿著大路向南轉移,退出了包圍圈。 魏將本來就對檀道濟頗為忌憚,又看到宋軍從容不迫地撤退,以為他們一定埋伏了人馬,不僅不敢再靠上去,反而向后退了幾十里。 檀道濟靠他的鎮定和智謀,保全了宋軍,使宋軍安全地回師。 以后,北魏再也沒敢輕易進攻宋朝。 大夏是怎樣亡于北魏的? 夏赫連氏本為匈奴的一支,與漢通婚,很長一段時間從劉姓。 傳至赫連勃勃時,他有點不甘心只當一個匈奴貴族,野心很大,要立國建邦。 公元407年,赫連勃勃自稱天王、大單于,建元龍升,設置百官。 他認為匈奴是夏后氏的后代,故國號大夏,又覺得匈奴從母姓姓劉不合理,遂改姓赫連氏。 赫連勃勃稱王后,為了擴大控制范圍,連年攻伐,并于公元418年進據長安。 公元426年,赫連勃勃第五子赫連定于平涼繼位稱帝。 公元431年,赫連定侵入西秦,西秦向魏求援。 魏還沒來得及出兵,西秦王乞伏暮末就被赫連定斬殺。 赫連定滅西秦后,害怕北魏逼侵,便驅使俘獲的西秦民眾十余萬人,準備渡過黃河襲擊沮渠蒙遜,奪取北涼土地。 吐谷渾王慕璝派慕利延、拾虔率3萬騎兵半途埋伏,當赫連定渡到河中央時,北魏發兵襲擊,大敗夏軍,生擒夏王赫連定,并將其押送北魏,大夏滅亡。 夏自公元407年建國,至公元431年滅亡,立國25年。 北魏是怎樣一統北中國的? 北魏建立政權之后,多次對外戰爭。 拓跋珪在稱帝前后,平定了內部分裂勢力的叛亂,又征服了匈奴別部劉庫仁、劉衛辰兩部。 同時在盛樂息眾課田,在五原到稒陽一帶(今河套地區)進行屯田,封建經濟迅速發展。 拓跋珪對西方和北方所進行的征服,每次都掠奪到大量人口和數以十萬、百萬計的牛、羊、馬等牲畜,拓跋部在對外掠奪中迅速強盛起來。 公元395年的參合之戰,魏打敗后燕慕容寶,獲“器甲輜重軍資雜財十余萬計”。 拓跋珪乘勝長驅直下,盡有山西、河北之地,接著占領整個關東地區。 到拓跋燾(太武帝)時,北方僅存的政權只有西秦、北燕、夏和北涼。 公元431年,夏滅西秦,魏滅夏;公元436年,魏滅北燕;公元439年,魏滅北涼,完全統一北方,與南方的劉宋政權形成南北對峙局面。 佛教在北魏時期經歷了什么變化? 佛教從東漢后期傳入中國,在魏晉南北朝時得到了大發展。 佛教的畸形發展給國家的經濟帶來了巨大危害,所以,有見識的君主便開始禁佛和毀佛,并展開了廣泛的斗爭。 北魏太武帝拓跋燾,南征北戰,統一了中國長江以北的大片國土后,決定限制佛教的發展,他規定:50歲以下的和尚必須離開寺廟,回家種田、服兵役、繳納租稅。 這道命令下達后,對佛教的發展起了一定的控制作用。 公元450年,北魏發生了蓋吳領導的大起義,拓跋燾親自領兵鎮壓。 平定了蓋吳的起義之后,拓跋燾回到長安,看到長安佛寺中藏有兵器,還有造酒的工具,佛寺的內部還收藏著大量的財物,甚至關著許多年輕的婦女。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