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蜀軍來犯,軍糧被焚,這該如何是好?”辛敞氣苦坐倒于城樓上,口中喃喃自語。 司馬懿和張郃之間的內斗,已經漸漸白熱化。 張郃是征西將軍,主持伐蜀諸事,司馬懿是驃騎大將軍,身份上要高出張郃一籌,但卻是初到隴右,于軍中沒有什么聲望。 兩人為了增強軍中的話語權,不時的調動和差遣軍中將校,相互矛盾的命令各自下達,一時間讓人無所適從。 要不然的話,上邽這么重要的地方,魏軍不可能只有辛敞這個主民事屯田的官員鎮守。 出城和魏延打上一場,說不定能贏? 若是換一個士伍出身、渴望戰功升遷的將領,估計會這么做,但辛敞顯然沒這個想法,因為他不需要。 在隴右涼雍一帶,辛家是從先秦之時就傳承下來的名望大族,陳群以九品中正制選士之后,最得好處的,就是名望大族,隴右和穎川的辛家就是其中之一。 其父辛毗甚得曹叡器重,由侍中晉為衛尉,是朝堂三公之一,和司空陳群同殿稱臣,是妥妥的同事關系。 辛毗這人能力相當的強,歷史上,諸葛亮與司馬懿對峙五丈原,曹叡擔心諸將上當,令辛毗持大將軍令節制司馬懿。 后來,諸葛亮果然送婦人衣服試圖激怒司馬懿,辛毗持節力阻,蜀魏兩軍相持三個月后,諸葛亮操勞成疾,病逝于軍中。 從這一段記載來看,司馬懿的忍耐功夫,其實也沒有完全到家,諸葛亮計策之所以失敗,還是因為曹魏這邊能人不少,且曹叡能識人、用人,比起昏饋的劉禪要強了不少。 朝中有人好做官。 在旁人看來,是千難萬難的事情,到了辛敞這里,和辛毗打一個招呼,就辦好了。 這一次辛敞要是能順順利利的把糧秣收割入庫,并運送到祁山道前線,那他的功勞無人可以抹殺。 諸葛亮在第一次北伐時,被張郃斷了一次后路,再往后用兵就謹慎了許多。所以,在劉封來到隴右之前,辛敞這一份屯田、收糧的差使,總體評價還是很不錯。 但現在蜀漢的隴右主將換成了劉封,狹路相逢勇者勝的精神被劉封大力倡導,漢軍也是一改被動防御的姿態,這一次分兵多路,主動出擊曹魏的后路,就是劉封的第一次亮劍。 面對魏延的突然出現,辛敞完全沒有防備,也不知道該如何是好。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