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張學良臨危受命,接掌東北大權后,擺在他面前的是一個現實問題—— 自治,還是易幟? 周赫煊帶著常凱申的手令,帶來東北的時候已經是六月底了。 奉天,帥府。 “豈有此有,日人欺我太甚!” 張學良粗紅著脖子,猶如一頭狂怒的野獸,發瘋般把信紙撕得粉碎。 這封信是日本駐奉天總領事林久治郎,以日本首相田中義一的名義寫來的,內容選摘如下:“特別是我首相個人(田中義一),對年輕的學良懷有惻隱的深情,抱有父子般的情義,將一定給予親族般的支持……現在,為使滿洲新政權的基礎日趨穩固,日本政府準備盡十二分的努力提供援助。” 尼瑪,把人家親爹殺了,然后說我對你有“父子般的情義”,這還不把張學良給氣炸肺? 而且這封信名義上是拉攏,其中還暗含著威脅。特別是最后兩句,“努力提供援助”到底是真援助,還是武力入侵,擺明了是讓張學良自己做出選擇。 于鳳至彎腰撿起地上撕碎的信紙,撫著張學良的后背說:“漢卿,別氣壞了身子,先歇一歇吧。” “我沒事。”張學良坐回沙發上,閉眼不語。 副官徐壽突然走進來,輕聲喊道:“六帥,周先生來了?” “那個周先生?”張學良迷糊地問。 “周赫煊周先生。”徐壽道。 張學良眼睛猛地睜開:“快請他進來!” 不多時,周赫煊提著一個箱子進來,表情肅穆道:“六帥,還請節哀。” 張學良看到周赫煊后,有些難以控制情緒,悲慟自責地說:“明誠,你事先提醒過我,可父帥還是被日本人暗殺了。我難辭其咎啊!” 周赫煊說:“日本人能準確的炸毀專屬車廂,說明大帥身邊有奸細。只要此人不除,就算大帥躲過了皇姑屯一劫,今后也難以防備。”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