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池塘倒映著藍天,白云在河水中游曳。 襄陽郊外的山野之間,河流之畔,一百余學子正跪坐在竹席上。 每個人的面前擺放著一張自備的桌子,而桌子上均有書童分發下的一折竹簡,竹簡中的內容則是水鏡先生設下的一道考題。 有些讓人意外的是,此間的主人水鏡先生司馬徽,以及傳言中參加這次弟弟子挑選的隱士龐德公、襄陽名士黃承彥均沒有出現。 諸葛亮原本還有些緊張,這些與他年齡相仿的士子,每一個人眼中都透漏著無限的自信與勢在必得。 當然有一人格外顯眼,他其貌不揚,五官單獨擺放出來很丑,可湊到一起更丑,簡直長的就像是開玩笑似的。 方才聽士子們交談,諸葛亮知道,他就是襄陽城內頗有才名的丑俊,名喚龐統龐士元。 “還真是各路神仙哪…”諸葛亮低吟一聲。 而這時,書童大喊一聲,“現在可以開卷了…” 開卷便是展開竹簡開始答題,原本還在互相張望、亦或者是小聲議論的學生們登時安靜了下來,徐徐展開面前的竹簡。 可…這不展開還好,展開之下,登時發現這里面根本就沒有什么考題。 與此同時,小書童繼續朗聲道。“先生說了,你們想要來這山間竹舍學些什么,不妨均寫入這竹簡中…” 唔…諸葛亮眼珠子一定,小書童說的簡單,可總結出來是四個字——何以致學! 而這就是今天的考題。 可…要怎么寫呢? 諸葛亮陷入沉思,正常而言,書寫的答案,所謂的求學內容,理應是詩書禮儀、五行八卦、奇門遁甲、兵法韜略,可若是這樣必定與其他人寫的大同小異,那結局必是鎩羽而歸。 水鏡先生昔日放話出來,是要挑選有慧根的八名弟子,而評估一人的慧根…是否可以簡單規歸結為與眾不同。 諸葛亮何其聰慧?簡單的分析,他就已經能判斷出,這看似輕巧的題目,其中藏著玄機呢? 作為考生,如果只去想自己要寫些什么,或者很坦誠的把自己心頭的想法寫出來,那就落入陷阱了。 真正該考慮的是別人會寫什么。 心念于此,諸葛亮環伺左右,他左邊不遠處跪坐的是荊州牧劉表的兒子劉琦,以諸侯之長子的身份,他書寫的內容必定是坐而論道、感化百姓一類的; 右手邊是蔡瑁之子,而他多半會書寫學習兵法韜略,指揮千軍萬馬; 正前方不遠處是隱士高人龐德公的兒子,隱士之子前來拜師,那書寫的必定是與隱世截然相反的內容,譬如救世之法,譬如為臣之道… 當然,在座的幾乎都是襄陽城的世家子弟,他們能書寫的內容大差不差,無外乎此前想到的那幾項,那…對于自己而言,要寫出什么新穎的呢? 諸葛亮陷入了深深的沉思,偏偏越是刻意的去想,越難從這方寸之間思索出答案。 還是太患得患失了… 呼…輕呼口氣,諸葛亮努力的讓自己沉下心來,試著去以平常心應對面前空白的竹簡。 恰恰就是這呼氣間,諸葛亮想到了一日前均弟的那封書信… 沒錯,所謂大智若愚,最新穎、最正確的答案不就在那信箋的字里行間么。 而其中,那位叫做陸羽的公子不正是在某些領域提出了獨到的見解么? 何不… 心念于此,諸葛亮提筆,兩個大字躍然浮現于竹簡之間—— ——百工! 世家子弟誰會把“百工”放在眼里? 而水鏡先生精通奇門八卦,如何能不精通于百工之學?以此作為“扣門石”再合適不過! 呼… 想到這兒,諸葛亮呼出口氣,心里懸起的石頭算是落下了一多半兒。 若非一日前看到均弟的書信,若非看到了陸公子對“百工”獨到的見解,他諸葛亮怕是也將如其他學子一般落入俗套,或者是糾結不已,踟躕再三。 人言國之六藝,百工居其一,可如今對“百工”有獨到見解的諸葛亮,卻想要稍加修改一番,所謂——國之六藝,百工為首! 念及此處,諸葛亮再度落筆,在“百工”兩個大字下,又加上了這八個篆體小字,國之六藝,百工為首! 落筆,起身,諸葛亮是此間答得最快的一個。 見他起身,身旁的一干士子均下意識的望向他,有些驚訝,如此重要的測試,這么快就交卷了么? 諸葛亮眼眸微瞇,握緊竹簡的手又添上了一分勁力,他毫不猶豫的問道。“敢問這位童子,可否交卷?” 震驚四座… 驚訝之后,一些士子紛紛議論,這人誰呀?這才多少功夫,能寫幾個大字?交卷,呵呵,怕交的是白卷吧? 龐統龐士元也抬起頭來,那有些難看的眼睛望向諸葛亮,心里卻嘀咕著,“他寫的是什么呢?”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