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二章:還是要依靠武將-《織明》
第(2/3)頁
這座古塔為平面六角形十三層樓閣式磚塔,全塔高近十六丈,造型挺拔秀麗,氣勢莊嚴雄偉,此塔名為玲瓏塔,又有徽塔、雁塔的別稱。
更因這玲瓏塔是善護寺的鎮(zhèn)寺之寶,故亦稱善護寺塔,在善護寺內還有一尊塔銘,上面記載大明萬歷辛丑年間曾重修過此塔。
據《重修寶塔記》記述,善護寺規(guī)模宏大,內有大雄寶殿及眾多僧人,而重修寶塔則是由虔誠會首師君士和僧首悟節(jié)主持,善人趙仁偕、趙九時、趙九思等人負責施工的。
別處的古塔層級均為奇數,唯獨此塔是高十二層,為偶數。
原因乃是這里自古以來既為黃泛區(qū),塔的最底下一層早被泥沙淤在地下,所以在地面上只能看到十二層,而地下其實還有一層。
這靈籠塔的北面原有一塔門,早被歷史的風塵湮滅于地下,只剩下塔檐磚砌斗拱露出地面之上,現在的塔門設在了南面,是后人將原來塔身二層的窗戶改建而成。
即使在萬歷辛丑年間重修此塔時,也只是修繕了玲瓏塔的上層建筑,并未向下挖掘修繕地基,所以如今也是只能看到十二層塔身。
其實,關于原武縣還有兩則頗為神奇的傳說,分別與楚莊王和大明開國的洪武皇帝朱元璋有關!
其一是關于楚莊王與黃河龍神的傳說,當年楚莊王為了成為春秋之霸主,親自率領楚國大軍進攻鄭國,曾在黃河上遭遇風浪,便許愿但只擊敗敵國,便盛大祭祀黃河龍神,后來他果然成功擊敗晉國與鄭國,便依照當初的許諾,在原武這塊地方祭祀黃河五龍神。
如今在原武縣城的西街上,便有一座三進的五龍廟,因廟內有一個大池塘,內有五座噴泉日夜噴涌不絕,所以又名五龍池。
這座五龍廟內有三座大殿分割成三進大院,第一排大殿供奉的即為伍氏兄弟的五龍“霖雨蒼生”殿,里面并排供奉著大龍王伍煥、二龍王伍臣、三龍王伍保、四龍王伍青和五龍王伍和之神位。
其二,便是有關大明洪武皇帝朱元璋與城隍爺的故事,說的是大明洪武年間,太祖皇帝朱元璋因想要遷都開封或洛陽,便借機乘坐龍舟游歷黃河,時有大臣從安全角度考慮說黃河“無風三尺浪,風起浪滔天”,勸他改走陸路。
可太祖皇帝自視乃真龍?zhí)熳樱斎松窆参?,就算是黃河上的兇風惡浪也得讓他三分,游興益發(fā)高漲,完全不聽眾人的勸說。
當龍船逆流而上游至原武地界時,猛然間狂風大作,河面上煙波浩渺,風浪不知疲倦地向龍舟發(fā)起無情沖擊,浪花排著隊沖上船艙,情勢已然十分危急。
太祖皇帝也是龍顏大變,悔之不迭!
然就是眾人絕望之際,忽見一幫身穿原武府衙號服的隊伍,突然出現且圍護住了龍舟,擁著龍船平平穩(wěn)穩(wěn)地靠上了北岸的碼頭,還沒等朱元璋來得及封賞,這幫突然出現的人馬卻又神不知鬼不覺地消失不見。
恰在此時,又聞報原武縣令前來迎駕,他方悟之前救駕的隊伍乃是原武城隍爺的人馬,接著又見原武縣令治理有方,物阜民豐,風調雨順,國泰民安,到處一派祥和景象,心中頓覺十分滿意。
大明洪武皇帝朱元璋遂敕封原武城隍為“顯佑伯”,官拜四品,頒敕文碑,修建府衙,緊接著在第二年,又正式下旨規(guī)定大明各州縣均設城隍廟,供奉城隍神爺爺并加以祭祀,延續(xù)至今,香火一直旺盛不衰。
而這原武縣城的城隍廟,就在縣城的東街上,有一對大石獅子守護在廟門前,座北朝南的布局依次為前殿、中殿、拜殿至大殿,共有四進深的院落。
廟門前的東街也素為原武縣城內的繁華地段之一,這主要得益于城隍廟的香火鼎盛之故。
原武縣東距陽武縣三十六里,北距新鄉(xiāng)八十里,西距九十里,南面與鄭州隔黃河相望,相距約一百五十余里。
其與開封府城也只隔二百余里路程,不過,這只是直線距離,若以大軍行進的實際距離來論,差不多近三百里的路程,若是輕裝急進,三四日內即可進抵開封城下。
而且原武位于黃河北岸,闖賊既不能對此地展開攻擊,也不能進行有效偵察,最適合大軍與器械糧草輜重囤積。
早在永寧伯到來之前,陳忠便已經率領沇河營一部兵馬,先期趕至原武縣東南二十多里外的黃河北岸,砍伐樹木,挖掘溝渠飲水,布置大軍駐營等一應準備。
現在黃河岸邊這里只有陳忠沇河營與魏知策的騰蛇營兵馬駐扎,而張國棟的青龍營則是在他們西面二十里外一處渡口駐營。
同時,在黃河南岸的楊橋至孫家渡口一帶,則駐扎著陳錚的青龍營軍兵,以及邙山聯(lián)寨民團的一部人馬,他們大約有四千余人眾。
第(2/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清流县|
隆回县|
卓尼县|
南陵县|
兴海县|
清丰县|
锡林郭勒盟|
且末县|
西峡县|
闽侯县|
师宗县|
哈巴河县|
安福县|
三亚市|
台南市|
集贤县|
来安县|
巨野县|
开鲁县|
铁岭县|
山西省|
杭锦后旗|
宁远县|
鹤壁市|
龙岩市|
福建省|
金寨县|
枞阳县|
和龙市|
彰武县|
融水|
米泉市|
巩义市|
红桥区|
布拖县|
桐乡市|
偏关县|
伽师县|
察雅县|
鹤壁市|
金昌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