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鎮朔將軍-《織明》
第(1/3)頁
第1035章 鎮朔將軍
永寧伯張誠帶著來鎮城的是勇毅軍標營、威遠、騰蛇、白虎四營。
他們以軍旗與營旗在前開路,其后是威風凜凜的騎兵馬隊,中間是永寧伯張誠、宣大總督張福臻、監軍太監邊永清,以及鎮城內官將和勇毅軍各將官。
行進在隊伍最后的是勇毅軍威遠營步卒,他們邁著整齊的步伐護衛永寧伯張誠眷屬,進入了昌平門。
張誠一直認為大軍以步陣行進,才更具有那股威嚴無比的肅殺之氣,所以他才將威遠營的步兵留在最后壓陣。
他們長槍如林,盾陣如墻,火銃明晃晃的洞口更是讓人看得一陣陣心寒,尤其是步陣后面那二百門虎蹲炮和佛朗機炮,使得沿街軍民驚呼不已。
而步陣最后由八頭犍牛才能拖行的轟夷大炮,那可是難得一見的龐然大物,即使見多識廣的鎮城軍馬商賈,也無不為之驚嘆不已。
宣府鎮城周長足二十四里有奇,不說在宣大三鎮中最是雄偉浩大,就是在大明九鎮之中也是難有匹敵。
甚至也算一鎮之地的大同鎮,其鎮城卻只有宣府鎮城的三分之一多一些,或許只有寧夏鎮可與之相匹,但也差著好多。
以后,這個號稱“京師鎖鑰”、“神京屏翰”的地方,就將置于自己的治理之下啦!
宣府鎮城這個地方既有朝廷派遣的巡撫、糧判、理刑、儒學諸官,又有都司、衛司的流官與世襲官,更有總、副、參、游等營將,還有地方世襲體系的守備、千戶、百戶等軍職。
真可謂是名目繁多,魚龍混雜,其中既有閑散的帶俸官,也有實任的管事官,尤其崇禎朝以來,朝廷的威望已大不如前,地方上的相互傾軋也越發嚴重起來。
今日,張誠以永寧伯的超品級別來鎮城接任總兵官一職,總督、巡撫率鎮城諸官各將出城外相迎,那些地方軍職跟在張誠等人的馬后,各人的未來前途如何,都是心情忐忑,特別都指揮使、協守副總兵林登猷,更是心中七上八下。
他眼見朝廷兵部檄文下來,直接提拔了郭英賢這個大老粗升任副總兵,看那架勢似乎大有取代自己之意。
林登猷許多年來,一直留于鎮城充任協守副總兵,原本還以為分守副總兵張誠提任總兵官一職,自己似乎也有機會外放地方。
可現在郭英賢這個平日大大咧咧的老粗,竟然意外被提拔為副總兵,難保不是張誠想要借他之手來壓制自己。
林登猷也是在官場打滾多年的老油條,張誠的這些小動作自然不能將他瞞過,但實力不濟,就算看破又能如何呢?
他在鎮城也算是頗具實力,
畢竟做了這許多年的副總兵,一番經營之下,無論麾下協營兵馬精銳程度,還是在各處守備中的影響,都是其他參將所無法比擬。
這一次游擊溫輝百般拉攏,他都沒有明確表態,雖看上去是不偏不倚向任何一方,但卻擺明了一幅坐山觀虎斗的心態。
只不過,卻看不到他想象中的那一場好戲!
眾人之中,只有宣府巡撫江禹緒神情嚴正地跟隨在永寧伯等三人身后,看他那樣子,策騎在馬上昂首挺胸,一副氣定神閑之態。
不知道的人,還以為他才是今日的主角,而張誠等三人卻是在為他開路一般。
宣府鎮城是以原谷王府為中心,其南北走向只有一條貫通廣靈門與昌平門的昌平大街,是鎮城內的南北主干道。
由北向南,分別筑有鐘樓、鼓樓、南門著耕樓等三大樓,更有許許多多的各式牌坊,一般來說,南向多為官宦與豪門大戶、地主老財的居住,街上也布滿了官店與商鋪。
而鎮城的北向則多是各級官衙和將署。
進城后不遠便來到了鼓樓之前,此樓即是遠近聞名之“鎮朔樓”!
鎮朔樓,因宣府鎮總兵官被封作“鎮朔將軍”而得此名,又由于該樓內置有報時之漏刻鼓角,可為全城通報十二時辰,所以又名“鼓樓”。
該樓始建于正統五年,為重檐九脊歇山頂的高大建筑,連下面的墩臺基座通高達七丈有余,每日依更鼓報時不斷。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星座|
观塘区|
哈密市|
松潘县|
温泉县|
临海市|
小金县|
水城县|
平利县|
喀喇沁旗|
博兴县|
井研县|
托里县|
容城县|
如皋市|
杭州市|
阿城市|
乌恰县|
库伦旗|
南皮县|
香港|
三亚市|
长寿区|
吉木乃县|
温宿县|
丹江口市|
南宁市|
郸城县|
北辰区|
同仁县|
兴山县|
福清市|
昭觉县|
大同县|
南岸区|
左权县|
方城县|
泸西县|
绥棱县|
同心县|
大丰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