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三章:錦州危矣-《織明》
第(1/3)頁
總督行轅正殿內,兵憲張斗開口說道:“杏山糧道有左總兵領軍駐守五道嶺上,更有總兵孟道協守杏山堡城,而長嶺山上還有張總兵麾下一營精銳駐扎,大體無慮,就算韃賊奇襲,至少也可憑山險堅營固守待援。”
他抬手輕拂著胡須,又道:“高橋位居杏、塔之間,周遭多平川,且臨近高橋河,適合大軍駐扎。”
張斗說到這里便不再繼續說下去,只是拿眼望向上首的薊遼總督洪承疇,只見他面沉如水,不顯一絲喜怒之色。
按察副使姚恭這時開口說道:“高橋所在,正是杏塔糧道之要沖,其北臨大興堡,西連塔山堡,東接杏山堡,確為緊要之處。
何況高橋駐軍本就不多,今若委派一員大將坐鎮于此,既可監視北面女兒河方向動靜,又可守護杏塔間的糧道,更能兼顧兩處堡城防務。”
洪承疇輕拂著三綹須髯,道:“如忠忱將軍所言,今虜賊大軍齊聚錦州,戰事非一時可決勝負,確需防備虜賊用奸出奇,而糧道之安全,關乎軍心士氣,更是不容半點疏忽。
今遣一員大將駐守高橋,可統領塔山諸處守軍,防護筆架山囤糧安全,確有其必要。諸位將軍,何人愿往,為我王師大軍守護糧道命脈?”
寧遠團練總兵吳三桂第一個站出來,朗聲道:“稟洪督,末將愿往高橋,為大軍守護糧道。”
馬科也是雙目閃動,他先向左右看了眼,上前一步,抱拳道:“稟督臣,末將也愿前往高橋,為大軍看護糧道安全。”
此時,唐通看了看吳三桂,又看了眼馬科,也急忙越眾而出,大聲道:“稟督臣,末將也愿前往高橋駐防,守護糧道。”
見眾人踴躍請命,洪承疇感到很高興,但這幾人都是他心目中的合格人選,然卻非合適人選。
在洪承疇看來,在目前的情勢之下,就如張誠分析的那般,虜酋洪太到來之后,遼東戰事確實復雜許多,對于糧道不得不防。
而回師駐防高橋守御糧道雖有必要,但這人選也極為關鍵,必須要能熟悉寧錦一帶地形,以及杏塔地方守軍各將情況,如此就要求是遼鎮老將才行。
只此一點,身為密云總兵的唐通就不合適了。
其實,還就屬吳三桂最為合適不過,因為他乃是寧遠團練總兵,又是祖大壽的外甥,對于寧、塔、杏諸處山嶺地勢極為清楚,更對各地守將也十分了解。
然吳三桂在遼鎮諸將之中,所統兵馬最眾,也最為強勁,其儼然已成遼鎮諸將的主心骨,此刻卻又不易離開松山,恐前線兵力不足以應對虜賊。
再有剩下的馬科雖未山海關總兵,但他也是洪承疇的陜軍舊將,當年潼關南原之戰后,因功升任的山海關總兵,隨洪承疇一同出鎮遼東。
畢竟不是遼東本地老將,到任時日無多,對寧遠、塔山、杏山一帶守軍錯綜復雜的關系了解不深,又是威望不著,不利于坐鎮高橋。
更何況,馬科剛才鬧了那么一出尷尬之事,
洪承疇沉吟不語,目光深邃的在諸將身上打轉,片刻后,就停在了遼東總兵劉肇基的身上,久久不去。
劉肇基自然也已看出洪承疇眼中的期許之意,他本就一直擔心,此番松錦之戰中吳三桂立下大功,便很有可能會頂替他現在的位置。
而他雖有前時杏山城下大戰韃虜之功,不過,現在松錦之戰才剛剛開始,將來如何還未可言說,誰又敢說吳三桂最后軍功不會超越自己許多。
只因心中不能平靜,對于外界諸將的爭執都未曾在意,自然也沒有想起自請鎮守高橋一事。
然此刻見總督洪承疇望著自己的眼神,他忙越眾而出,行禮下拜道:“稟督臣,末將愿領軍駐守高橋,以生命確保杏山、塔山糧道無失!”
見到劉肇基出列請命,洪承疇才展露出些許笑容,他說道:“好,幾位將軍敢于任事,本督心中甚慰。
然錦城孽奴重重,亟不能解,往時諸君俱矢報效,今正其會,更需諸位坐守松山,以備與奴力戰。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宁陕县|
乃东县|
建平县|
兰坪|
辰溪县|
邯郸市|
扶绥县|
孟连|
来安县|
措勤县|
高邑县|
长葛市|
师宗县|
理塘县|
天柱县|
兰州市|
永年县|
阿合奇县|
章丘市|
沂南县|
商水县|
淮阳县|
襄樊市|
芜湖市|
宜阳县|
安义县|
庆元县|
依安县|
石首市|
杭锦旗|
彭山县|
梅州市|
溆浦县|
承德县|
湄潭县|
社旗县|
普洱|
周口市|
陈巴尔虎旗|
德惠市|
阳江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