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混沌初開,乾坤始奠。氣之輕清上浮者為天,氣之重濁下凝者為地。日月五星,謂之七政;天地與人,謂之三才。日為眾陽之宗,月乃太陰之象……” 聲如冰泉,低沉清潤。 距不空山十余里處這一座小村落茅屋里,著一身雪白僧衣的僧人口中吟誦,如玉般清雋的面容上,卻隱隱透出幾許蒼白。 這實在是一間簡陋極了的茅屋。 屋頂上蓋的是茅草,屋里面的桌椅也都高矮不一,但全部似模似樣地擺上了裝訂成冊的書卷,七八個五到十二歲不等的小孩子都坐在桌后,專心致志地聽著。 只是在聽完之后,還有些不明白處。 距離僧人最近的一個濃眉大眼的小胖子眨了眨眼,忽然把手舉起來,問:“善哉師傅,‘五星’是什么意思啊?” 被人忽然打斷,僧人面上也不曾露出半點的慍色,反而寬容地微微一笑,答道:“五星者,便是天上的五顆星辰,名曰‘辰星’‘太白’‘熒惑’‘歲星’‘鎮星’,對應的乃是金、木、水、火、土五行,與喻示陰陽的日月一起,并稱為‘七政’。” “那‘五行’又是什么?” 小孩子們的好奇心都是很重的,聽到不懂的便發問。 于是僧人又將“五行”的諸般來歷一一講解,從頭到尾神色間未有半分不耐之色,顯得溫和寬厚。 如此拓開來講,不知覺外面已薄暮昏昏。 僧人收了自己的書卷,見著時辰不早,便準備結束了這一堂課回山門去。 臨走時候幾個小孩子都問他明天還來不來。 他便笑著回,要來的。 村落中的長者估摸著時辰來找他,想請他留下來用一頓齋飯,已答他遠來教書的恩情,但被僧人婉言謝絕。 “多謝施主好意,但院中還有晚課,今日便不多留了,貧僧改日再來。” 雙手合十,打了個稽首。 僧人的輪廓在外面昏沉沉的夕照下,被打上了一層柔和的光芒,看著倒越發讓人疑心他到底是個真實的人,還是那天上的神佛了。 挽留他用齋飯的老者看著他,一雙老邁的眼底是純然的敬重,也學他模樣還了一禮,這才道著“有勞”,一路將人送至了孤村的村口,看人去了。 冬山如睡。 這些天來,天氣已經轉暖了不少,但不空山這一片山脈到底偏北,所以昨夜料峭風寒,下了一場雪,在這山間蓋了薄薄的一片。 唯有不空山上,還是沉凝的蒼翠。 一身雪白的僧人也不趕路,只如常人一般在逐漸昏暗的天光之中行走,翻越了幾座山嶺,才到了不空山后山的方向。 只是沒想,還沒等他上山去,山上小徑倒是下來了一人。 身上穿的是禪院里小沙彌穿的藍灰色僧衣,也不是很高,十三四歲模樣,腳步還急匆匆的,模樣挺機靈。 是宏本。 禪院里要矮他一輩的晚輩。 遠遠看見僧人他便眼前一亮,忙跟他揮手:“善哉師叔,善哉師叔!方丈正派我去找您呢!” 僧人在山道上停下了腳步。 生長著青苔的舊石階縫隙里還淌著剛化不久的雪水,浸得苔痕深綠,階邊的野春蘭則向著石階另一側張開了自己的花萼。 他問:“方丈尋我何事?” “您白日都去村子里教他們讀書寫字了,怕是不知道,江湖上可出了一件大事,還關系到咱們禪院。” 宏本雖在禪院中修行,可畢竟還是個小孩子,一說起江湖上那些個腥風血雨來,眼睛里都帶著一種顯而易見的向往和興奮。 “聽善明師叔說,有一個蓬山的很厲害的人,叫顧什么的,找到了武圣的后人。可師叔你猜怎么著?這個武圣后人竟然在半路被妖魔道上那個大魔頭沈獨劫走了!現在江湖上傳得一陣風一陣雨,方丈傳了人在他屋里議事,也讓我來找師叔你,請你過去。” 武圣后人。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