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4章 萬稅萬稅萬萬稅-《都督請留步》
第(3/3)頁
若行此法不出十年,梁國必大亂。若要維持,則需要定期處置豪強(qiáng)殺一儆百,不斷的實行均田……為長遠(yuǎn)計較,此法不可取。”
劉益守長嘆一聲,古人的見識,果然是受到了時代的局限。南朝這邊的情況更復(fù)雜,幺蛾子更多,只是陳元康都不知道而已。
南梁實行的占田制,土地你開墾了就是你的,允許買賣。且不說這是不是合理,就說這征收的東西,漏洞也很大。
建康周邊有大戶人家,圍墻種果樹,種千株橘樹,一年得橘換帛千匹,而不納一文。這便是鉆了稅法的漏洞,因為果樹不在田稅的征收范圍,又是按戶收稅。
你種糧食和桑麻才收稅,果樹是自己在長的所以不收稅,更是有“千人一戶”納稅的可笑現(xiàn)象。
我們家就是人口多,一戶一千人,收一戶的稅,你不服咬我呀!
這種稅法的局限性可想而知,以至于根本就名存實亡,導(dǎo)致梁國各地各行其是。民戶紛紛逃亡隱藏山林為盜匪或者依附于世家大戶,官府以商稅為主要收入以維持運轉(zhuǎn),國家日漸積貧積弱。
捏著鼻子說,倒是跟劉益守前世取消農(nóng)業(yè)稅有點類似了,不同的是田稅的錢都掉進(jìn)了世家大戶的口袋里而農(nóng)民啥也沒撈著。
陳元康不是沒看到這個問題,改“占田”為“均田”,便是一大進(jìn)步。只不過很多細(xì)節(jié)不值得推敲。這個政策,明擺著是促使那些自耕農(nóng)向世家大戶靠攏的。
“那主公的意思是……”
陳元康有點迷湖了,這也不行那也不行,總要拿個辦法出來吧?
“第一個,我們在兩淮頒布的軍功授田制,這個就不要改了,但是要徹底免除賦稅,增加征調(diào)兵員的力度,讓他們家人好好過日子,家中子弟長年在外從軍,為國征戰(zhàn)。
所授田畝不得買賣,不得撂荒,但可以請佃戶耕種。”
明白了,這是在培養(yǎng)軍功階層。
陳元康微微點頭,兩淮地區(qū)自劉益守到來后,戰(zhàn)亂消失了,反而分田無數(shù),家中子弟大多有從軍者,劉益守在那邊,以壽陽為中心,幾乎是皇帝一樣的存在。
那邊的人根本就不知道什么蕭氏一族,早就把劉益守當(dāng)天子了。畢竟,他們的田都是劉益守下令分配的。
“此法甚好,以保軍心。”
陳元康微微點頭說道,對自家基本盤,以穩(wěn)健為主,塑造軍功階層勢在必行。梁國滿地豺狼,又是好臣無數(shù),要是沒有基本盤,你拿什么去號令天下呢?
“建康周邊和三吳地方,商貿(mào)極為繁榮。此地按資產(chǎn)征稅,無分大戶小戶。家中田宅多者多征稅,家中田宅少者少征稅,家徒四壁者不征稅。
派人在建康內(nèi)外進(jìn)行資產(chǎn)清查,若有田宅無人認(rèn)領(lǐng)者,貼上封條收歸國有。資產(chǎn)不僅要把田宅算上,城內(nèi)商鋪,果園,牲畜等物也要算上。
這波不是抄沒了很多世家的田產(chǎn)們么?
將這些田產(chǎn)實行分田到戶,但不實行租庸調(diào),依然是按資產(chǎn)收稅,田多就多收,田少就少收!具體細(xì)則你慢慢想,后面給我就行了。這些地方,也是穩(wěn)健為主,斂財為輔。”
這倒是個辦法啊。
陳元康微微點頭,不得不說,劉益守考慮得還是挺周全的。
“那荊襄與南陽呢?”
“那邊田多人少,就軍功授田,以軍戶為主。當(dāng)?shù)卮髴簦瑒t按田畝收稅,無分人頭。沒有人肯認(rèn)領(lǐng)的田畝,直接收歸國有再授田。”
陳元康總算是弄明白了劉益守的思路。
世家大戶,如果要“免稅”一部分,那就必須把自己旗下的佃戶變成軍戶,實行軍功授田。這樣一來,就等同于跟劉益守綁在一輛戰(zhàn)車上,必須參與北伐。
如果不愿意讓出一部分利益,那就必須“有錢的出錢”,按資產(chǎn)收稅收到你服氣為止。
而環(huán)繞在那些世家大戶周邊的軍戶,家里都是有子弟在軍中的,人家不交稅,你敢土地兼并試試?
劉益守的辦法,都是圍繞著北伐來的,所謂有錢的出錢,沒錢的出人,這就是官府所允許的收稅方式,其他的都是非法,直接干死!
“那……商稅呢?”
陳元康想起這一茬來,南朝的商稅跟北朝不同,歷來都是大頭。
“在戶部下面多設(shè)有司,專款專收,互不干擾,錢不過地方州郡衙門的手,此乃萬稅萬稅萬萬稅之法。”
劉益守嘿嘿笑道。
第(3/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江油市|
关岭|
洮南市|
四子王旗|
曲阳县|
华亭县|
栖霞市|
阿勒泰市|
黄冈市|
奈曼旗|
邹平县|
广东省|
贡觉县|
泽库县|
鸡东县|
佛冈县|
呼和浩特市|
雅安市|
府谷县|
读书|
长子县|
上饶市|
灵寿县|
朔州市|
定结县|
儋州市|
资兴市|
丰都县|
新余市|
阿瓦提县|
旬邑县|
玛纳斯县|
古蔺县|
建德市|
安泽县|
靖远县|
河源市|
灵石县|
康定县|
辽中县|
嘉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