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強攻了三天,野王城巋然不動。除了第一日突然襲擊占了點便宜,最后功虧一簣外,其他的時候,都是那種令人絕望的攻城,看不到半點城池被攻下的跡象。 第三日入夜,賀拔岳召集眾將議事,商議撤退的相關事宜。 沒錯,不是討論要不要撤退,而是決定如何有序撤回關中及河東!這次他們與高歡的決戰,因為洛陽的糧草被意外焚毀,功虧一簣了! 紙包不住火,如今軍中可能就底層的士卒還不知道發生了什么,但軍中將校對洛陽的事情幾乎都是心知肚明,只不過沒人提出來。 他們跟賀拔岳一樣有僥幸心理:萬一這兩天把野王城攻下了呢? 但殘酷的現實卻毫不留情的告訴他們,高歡對洛陽的事情心知肚明,所以對守城戰非常堅決,且士氣高漲。 賀拔岳環顧眾將,發現所有人都是垂頭喪氣,他忍不住也嘆息了一聲。行百里者半九十,大概就是如今這樣的情況。 “諸位,今夜撤走。景和(李弼表字)在野王城以西二十里的必經之路上設伏,其他人跟著我走沇水出軹關。 【認識十年的老書友給我推薦的追書app,野果閱讀!真特么好用,開車、睡前都靠這個朗讀聽書打發時間,這里可以下載 www.yeguoyuedu.com 】 至于河陽關南岸的少量兵馬,他們走潼關,就不與我們一路了。” 賀拔岳強打精神說道,已經不想再提其他的事情。 正在這時,當初跟隨他一同入關,資歷很深的大將王雄站出來拱手說道:“此番隨主公出征,未立寸功,實在無顏回關中。請務必讓末將斷后,讓李弼將軍先行?!? “我等愿意斷后!” 眾將一齊說道,聲音嘹亮。 賀拔岳欣慰點頭,此戰乃是糧草被毀,非戰之罪。如今觀之,軍心可用,將來未嘗沒有卷土重來的一天。 “那便讓王將軍斷后吧?!? 賀拔岳將令箭交給王雄。 “賞功罰過自古有之,但如今兵兇戰危不便處置這些。待回到關中后再行封賞,都散了,一個時辰后開始依次撤離。至于未到大營的部曲,我已經有安排,不必多言?!? 賀拔岳大手一揮,將軍令傳達了下去。 眾將心領神會,彼此交換眼神,卻都一言不發。大軍出征洛陽,先勝后敗,皆因糧草被毀所致。起碼表面上看是這個原因,會沒有人背鍋么? 沒人背鍋,難道賀拔岳自己背鍋,然后說自己不適合當主公,最后退位讓賢? 顯然這是不可能的事情。 勞師遠征沒有戰果,總要有人站出來負責。這種情況就比較類似于劉益守前世的科研論文署名制度。 寫論文的人分別是一作二作,而導師則是通訊作者,與他們不是一個維度,彼此間互不干涉。 賀拔岳就類似“通訊作者”,戰敗了他負總責,但你又不能處置他。曹操赤壁之戰大敗,也沒人敢處置曹操吧? 而此戰無功而返,損兵折將,誰是“一作”,誰是“二作”呢?賀拔岳留了個心機,現在就是不說。等安然返回長安后,再來秋后算賬! 想來被處置的人,結局都不會太好看吧。 在場所有人都想到了韋孝寬,這次其他將領被處理或許都有爭議,唯獨韋孝寬被處理是沒有爭議的,甚至軍中很多人都對他有怨恨,覺得這次就是他該被收拾。 若不是韋孝寬沒看守好糧倉,他們至于說在關鍵時刻功敗垂成么?上次也是韋孝寬在南陽籌備糧草,然后糧草被人燒掉了。 孟子有云:人之患,在好為人師。 這既是說人人都有這毛病,又是在暗示這毛病不改會有大禍臨頭。韋孝寬平日里別的方面不好說,就單說這“好為人師”,恐怕就憑白得罪了很多人。 天亮以后,野王城內守軍發現圍城的賀拔岳大軍撤走,營寨空空如也,于是派兵小心前行,并不著急追趕。 王雄眼見伏擊高歡軍不成,伏擊變阻擊,在沇水河畔與張保洛所率前鋒軍決戰。王雄兵少,力戰不降,被張保洛陣斬,全軍覆沒。 再說賀拔岳所率大軍主力,過軹關時被段韶奇兵所伏擊。軹關天險,最窄的地方不到三丈,過關之兵馬仰望十數丈高的陡峭懸崖,無言嘆息。 兩山夾持呈“v”字型,延綿十多里地。 段韶手里雖然就五百人,但他卻可以從容的調度兵馬,在狹窄的山道兩旁伏擊賀拔岳的人馬。不需要殺死多少人,只要能把對方在這里拖住個一兩天就行了。 這仗真是沒法打下去!就算軍中神射,從下往上拋射,也未必能把守軍怎么樣。而繼續行軍也不行,一走動段韶的人就開始射箭,拋滾石騷擾。關鍵是最窄的地方還被大石頭給堵住了。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