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好像是回憶起了什么,身體不好的父親,溫柔的母親,還有弟弟妹妹們。 那時候一到了如今的這個季節,家里就會有簡單但充滿了醇厚滋味熱烘烘的烏冬面。 母親總是笑著說,這是來自群山的恩賜,是群山的烏冬面。 到了這一刻,久久未曾再流淌的熱淚落下,炭治郎才終于得到了一次情緒上的釋放,那種埋藏在心底的悲慟,惶恐,無助,也終于展現在了人前。 “...” 看著已經哭得鼻涕糊成一團的炭治郎,知道他經歷的趙扶余并沒有上前阻止,而是拿出了面粉和一干食材準備料理,他是店長更是主廚。 在客人釋放情緒的時候,不需要去打攪,最后送上紙巾和冰水,然后把食物端上去,這才是最好的安慰。 其余的,就讓食客自己消化便好。 ‘不過...群山的烏冬面嘛?’ 實際上東櫻的烏冬面傳承的便是中州的手搟面,不過做法有了變化,口感上也更加趨于q彈,要求口感上的嚼勁更重,面粉香氣更重。 加上日積月累的手法變化,兩者也成為了模樣近似,口感味道卻大不相同的結果。 只是按照炭治郎的說法,這群山的烏冬面,很顯然不止是面條上有變化。 稍微回憶了一下炭治郎在動漫里家的描述,趙扶余結合了一點自己的想法,便開始了行動。 首先自然是制作烏冬面,這一步實際上已經做了不知多少次,和面揉面,將水份比例不高,但是筋性很強的面團用塑料袋子包裹好,然后就以倒立的辦法,進行長達半小時的類似拍打倒立行走的拍打擠壓揉搓。 這一步是為了讓面團達到更好的彈性和口感,也是為了讓面團更加緊實光滑。 實際上在東櫻許多地方,是用直接踩踏的辦法。 可趙扶余覺得那樣對食客來說的觀感并不好,便自己選擇了類似的倒立行走的辦法,不斷的碾壓面團,試驗了十幾次后,也達到了可以用踩踏才能達成的效果,便就此延續了下來。 也因此他家的烏冬面在商業街里也是許多酒客喜歡在臨散場的時候來上一碗的。 這也是‘夜中火’一直到凌晨三點半關門,在一兩點的時候還會有客人前來的原因。 要知道,夜中火里可是不賣酒的,當然客人自帶他也從不阻攔,可能得到這么多酒客的鐘愛,就知道趙扶余傾注的心力了。 面團制作完成,抽泣的炭治郎也終于將情緒平復下來,看著輕易就倒立翻轉回來的趙扶余,神色里多了一絲認真。 這樣的手臂力量,長達半個小時的不斷發力搓揉,哪怕是已經鍛煉了小半年的他也是做不到的。 更別說趙扶余臉上一點汗珠都沒有,顯然這樣的行動對他來說只是毛毛雨。 第(2/3)頁